“中国式”卖场陈列
中国人就喜欢“乱”?
“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来华走访中国卖场时感叹,完全看不懂中国很多大卖场的陈列。在他看来,这些商品的陈列不能形成一个主题,消费者不能对其产生印象。
比如,天津一些零售商的门头非常破旧,卖场非常拥挤,品类之间的关联性也不强,更谈不上有主题了。
为什么不能将门头做得漂亮一点,卖场规划得舒服些呢?
他们老总回答:“天津的消费者非常关注价格,你做得太漂亮了,他们会认为你的价格贵,就不敢来了。而且天津人不习惯卖场太整齐,认为没得选。他们喜欢挑选。”
也许情况比较特殊,但不可否认,这是中国特色。
散装更吃香?
另一大中国特色是多数大卖场都有的散装食品。这种既不便于管理,又影响食品安全的陈列售卖方式,理应被淘汰。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不少零售商尝试将散装食品打包销售,却导致销量下降。
是的,我们的顾客养成了在菜市场购物时挑挑拣拣的习惯,即使是在超市,要的还是这种感觉。
再如,多数卖场销售肉时,采用现场分割的方式——员工应顾客的要求,将肉分割成不同的部位肉进行售卖。
因为顾客认为现场分割的肉才新鲜。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超市员工现场分割肉、顾客排队购买的情景。
实际上,现场分割的肉与事先分割好的肉,在品质上并没有差异。有时候,现场分割的环境达不到温度和卫生的要求,反而影响肉质。
这就是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在作怪。在欧美国家的超市,这一现象不存在。显然,现代化的购物模式与人们传统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冲突。
尽管这样的陈列规划,让卖场显得很凌乱,顾客购物时更加拥挤,甚至增加了管理难度和员工的工作量,但你必须考虑顾客的购物习惯,虽然有些并不是好习惯。
地域差异、固有习惯,使得卖场陈列这个问题变得异常复杂。不同零售商各有一套标准,甚至同一零售商的不同卖场,陈列也有所不同。
短短二十年时间,零售商边学习边发展,迎合中国顾客购物习惯的同时,也努力引导他们适应更新的购物方式,甚至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人们并非立即就能适应。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
没有相关信息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2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36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2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54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1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2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