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鸽:创业家背后的男人
人如其名。他的性格如浣熊般敦厚温良,但在风险投资界却拥有北极熊般的能量,更是引领中国风投潮流的一只“清晨信鸽”。
他就是熊晓鸽,全球最负盛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国际数据集团(IDG)全球副总裁、亚洲区总裁。作为一个在国内风险投资界堪称“教父”级的人物,熊晓鸽在其逾20年的风险投资生涯中,促成了70多家企业顺利上市,在中国创造了将近400位千万甚至亿万富翁,成为许多中国商业王者背后的男人,其中不乏张朝阳、马化腾、李彦宏等中国网络天之骄子。
熊晓鸽是改革开放后兴起的留学潮中最早一批到美国的中国学生,但他无疑是这一批精英中的佼佼者。有意思的是,他留学的波士顿大学是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翘楚,已有2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该校的最高荣誉“杰出校友奖”一直授予文化领域的杰出人士。不过,熊晓鸽却成为第一位因在“风险投资”领域的杰出成就而获此殊荣的波士顿校友。
追新逐奇是风险投资家的每日功课。这几天,熊晓鸽一直在关注国内页岩气招标的消息。这一次,他看中了“页岩气”能源革命中蕴藏的巨大机会。
“页岩气,最重要的就是技术。我们两年前就在美国投资了一些页岩气开采技术的企业,以后我们还要将这些技术用在中国的页岩气领域。”熊晓鸽如是说。
中国风投拓荒者
北京,建国门外中粮大厦,毗邻长安街,西瞰金融街。从6楼俯瞰窗外,路上车水马龙,IDG中国总部办公室即坐落于此。而十多年前,这里远没有今日的繁华和喧嚣。
1992年,邓小平南巡,奠定了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但当时并没有太多人体会到其中的深意。不过,熊晓鸽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机会。如今的IDG已成为国内最成功的风险投资机构,回忆当年,熊晓鸽仍无限感慨。
1991年,熊晓鸽出国5年后首次回国,并且第一次来到深圳,当时的特区充满了创业的激情。在这里,他碰到了很多湖南大学的同学,“很多人都想来创业,”熊晓鸽被他们的创业热情所感染,“我说你们应该去找VC。”但令他吃惊的是,当时竟然没有一个人听说过VC是什么。
熊晓鸽立即向总部汇报,要在中国发展风投业务,他的想法得到了IDG创始人、董事长麦戈文的大力支持,麦戈文也认为中国经济将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
当时,嗅到中国机遇的不只IDG一家。1991年,一些国外的大牌VC也曾来到中国考察,但是与熊晓鸽的乐观不同,他们看得十分黯淡。
“中国连招聘一个可以用的MBA都没有,”一家国际大牌VC如是说,“中国市场也没有风投的环境。”正是这一错误的判断,使许多国际大牌VC失去了最早布局中国的机会。
而熊晓鸽不这样认为,由于从1988年开始就在美国以《电子导报》(Electronic Business)记者的身份活跃在硅谷,采访过众多的创业者和风投公司,所以他对风投的运作模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美国成功的风投模式,一定可以在中国成功复制。于是,在熊晓鸽的推动下,IDG开始在中国谋篇布局。1992年,熊晓鸽开始了在国内长达20年的投资之旅。
万事开头难。1992年,在中国没人知道风投,没人了解风险投资。
熊晓鸽去一家企业谈投资,因为大家都不懂什么是风险投资,解释起来也就颇费口舌。“当时我也很年轻,又是一张娃娃脸,说半天人家都不相信,觉得我们就像一家皮包公司。”
有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对熊晓鸽说,“小兄弟,我看你既不抽烟也不喝酒,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坏毛病,我相信你不是骗子。不过,你要给我这么多钱,等我把企业做好了,你还要退出去,你这不是傻吗?”
这让熊晓鸽深刻地意识到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风险投资,于是,他决定在深圳举办一个风险投资论坛。不过,广告也做了,消息也发出去了,报名的人却寥寥无几,熊晓鸽心里凉了半截。正好当时计算机很火爆,熊晓鸽决定赶一下“时髦”,将论坛改名为IT投资论坛,“结果一下子来了很多人。”
为筹办这次论坛,熊晓鸽花了不少心思。不仅邀请了不少国外风险投资大腕,还请来了IDG创始人麦戈文,更重要的是,他还请到了时任电子工业部主管计算机的一位司长。
“国外那么多的IT企业,早期很多都是靠风投做起来的。”这是论坛给听众带来的最大震撼。而电子工业部领导的到来,却给熊晓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论坛结束后,熊晓鸽接到电子工业部的电话,邀请他为电子工业部司局以上领导做一次风险投资的介绍。
熊晓鸽回忆说,“当时还没有PPT,只有投影仪。”于是,他自己精心准备了幻灯片。“我把美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情况做了介绍,还对风险投资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个人建议。”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胡启立竟然也出席了讲座。后来部领导对风险投资模式给予很高的肯定。
在日后的工作中,来自主管部门的支持让熊晓鸽的事业逐步驶入快车道,这种支持对IDG在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而熊晓鸽不仅熟悉国内的游戏规则,又有国际视野,新闻传播记者出身的他,更是深谙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特别是如何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这对IDG的发展大有帮助。
2000年以后,IDG的基金规模快速扩张。2005年11月,IDG与Accel Partners共同发起的IDG-Accel中国成长基金I成立,初定规模为2.5亿美元,而实际募资总额达到3.1亿美元。从这次融资开始,IDG资本一改此前十年仅有IDG集团一个有限合伙人(LP)的格局,而是将外部颇多有名的LP引入进来。这只是IDG资本扩张的开端。此后5.1亿美元、6亿美元……多个基金募资纷至沓来。
社保基金常被投资者看做是中国最不能亏的钱,而社保基金12亿元人民币作为LP投资到IDG,这是“国家队”对IDG管理团队的认可与肯定。熊晓鸽说,而对于IDG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有政府背景的LP的加入,就可以投一些原本外资不能进入的行业。
如今,IDG在中国的投资项目相当广泛:互联网、TMT、医疗服务、奢侈品、文化产业等。尤其是国内奢侈品的发展机会,让熊晓鸽尤为关注。2010年7月,IDG对国内二手奢饰品公司寺库投资了1000万美元。2011年11月,IDG认购了奢侈品牌Prada在中国的代工企业“时代皮具”的22%股权。
2011年,整个风险投资行业遭遇到了“退出难”的困境,IDG亦不例外。2011年,海外机构对中国概念股的做空,让以赴海外IPO为重要退出途径的VC/PE机构遭遇寒流。自2011年以来,众多赴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处境艰难。做空机构频频出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屡被质疑,不少公司已经退市或是濒临退市边缘。更严重的是,负面效应似乎在短期内堵死了后续公司的赴美上市之路。
“谁也不能预测股市。”熊晓鸽说,中概股在海外遭遇做空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协议控制”(VIE)的先天缺陷,还有公司内部治理的一些问题”。在他看来,这也是一个好事儿,能促使公司的内部治理和法律体系更加完备。
熊晓鸽说,现在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股信心不足,未来中国概念公司海外上市的门槛要求会更高。他说,国内一谈到创业就想到IPO,“其实在硅谷,有一个共识,能够以高价格把公司卖掉与IPO同样成功。”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
没有相关信息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6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1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1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