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不只是舌尖上的游戏
11月决胜的2012年美国大选和前几届相比,从选举风格、对抗强度、民意趋奉等方面,已然发生了较大变化。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做好相应的战略准备,才是最好的应对
11月决胜的2012年美国大选已趋于白热化。这次大选,表面看在程序安排、民调变化曲线、公众关注度、话题选择上与近几届大选并无二致。比如,一个月前在民调和选举人票选中都遥遥领先的奥巴马,突然遭遇罗姆尼强烈挑战;内政、外交和中国仍然是主要话题;共和党选民趋于积极参与而民主党选民相对消极。但是,无论从选举风格、对抗强度、民意趋奉等方面,这次大选已然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意味着美国选举文化的变迁,而且还暗藏了美国政界和公众对美国实力评估和未来预期的某种嬗变。实际上,作为征兆,美国大选季发生的悄然变化,很可能是一种政策性异动的预示,并对今后国际格局的嬗变,起着初始化作用。
从奥巴马和罗姆尼的竞选风格来看,强烈化词汇者胜已成定规。从备选开始,强烈的、敌意的,而非幽默的、消解式的语言风格就成为了选择。这一点,在两党分别召开的党代表大会和电视辩论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在组织化活动中,声势浩大的、能够掀起广场效应的,总是会赢得更多选民支持。而在语言风格上具有攻击性的则往往胜出。首轮电视辩论,奥巴马出于执政方应遵循的不成文规定,不选择攻击性姿态,结果遭致罗姆尼绝地反击,民调首次落后。从第二轮电视辩论开始,奥巴马也开始攻击。
值得关注的不是当事竞选两方到底如何措辞,而是为什么强烈措辞能引发更佳的社会效应。事实上,自金融危机后茶党崛起以来,攻击性就成了风行的政治原则。许多茶党代言人的胜利,靠的不是严密的逻辑体系组成的说服力,而是耸人听闻的修辞和无需推理的结论,这种类似民粹的舌尖风格迅速获得了关注和认可。无疑,茶党式经验有许多漏洞,但有一点是新颖的:这种风格适应的是如今碎片式接受信息的时代。这同样是奥巴马和罗姆尼语言风格变化的传播背景。
从这个角度说,对于今年美国大选中随处可闻的对中国最严厉措辞,并非出于偶然,这既是显示“政治正确”的需要,也是营造新舆论场的需要。
但是,假若认为在通过舌尖展示强硬的时刻结束后,中美关系将重新回到过去的曲线上来,即大选年和执政初期低潮、之后达到高峰值的判断,很可能也不正确。实际上,无论是奥巴马的对华贸易墙还是罗姆尼的对中国商品加税案,背后还有中美经济关系在后危机时期发生变化的因素。
其一,美国通过政策修订创造“制造业回流”以来,不仅美元开始回流,而且在产业分布上,与中国制造的博弈点增加了。过去,美国通过规则制定和金融霸权获利,如今则同时借重于制造业。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制造业方面对美国具有潜在威胁,因此美国采取更严厉对华政策是战略需要。禁止华为和中兴通讯在美并购只是这一战略的先声。
其二,由于“页岩气革命”成功,美国近年的能源独立性越来越强,今年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天然气出口大国。这意味着,美国在国际事务的议程设置顺序有了变动的条件。比如,无须在中东等能源产出地过多投入。能源独立还带来美国复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些变化,实际上可能导致中美在国际利益方面的交集点减少。
当然,驴象两党在贸易、国际事务等方面的立场还是有所不同。这将在今后决定中美合作和处理危机的技术性差异。目前看,在失业率吊诡地下降到7.8%后,奥巴马团队尽管落后但仍有胜机。关键点在18%的摇摆选民手上。如果经济数据没有大的变化,那么两位总统候选人和两位副总统候选人的魅力将发挥人气作用。在这方面,年轻的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里根主义信徒瑞安很可能成为人气牌。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对于美国今年大选,不宜以过去观察角度视之,做好相应的战略准备,才是最好的应对。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
没有相关信息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2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36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2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54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1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2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