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距团队时代还有多远?
- 对于广告,有人说是边缘产业,有人说是智力劳动,也有人说是天马行空。但是很少听到有人说,广告是团队协作。即便说了也是挂在嘴边,当个幌子骗骗客户,做个蛋糕当成花瓶摆在那里,诱惑员工奋发向上。
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人说是Big idea,有人说创造力,有人说是公司品牌,有人说是企业规模,有人说是优质服务、到位执行,有人说是背景资源,甚至有人说是价格优势……以上所说的确实真真实实方方面面地道出了目前广告行业,各种不同类型广告公司的生存之道。但其最根本的、最核心的,还附在这些表象的后面,鲜为人知。争取客户,不论是讲品牌,比创意、比服务,还是拼价格,其最终的归宿都将要回归到团队创作与合作的问题上来。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是小题大做。拉业务,有关系的走关系,没关系的拼价格;谈创意,有创意人员;做设计,那是设计师的事了;出媒体投放计划,在有限的广告费用下,还有的选择吗?更有甚者,一套包括市场调研、品牌塑造、广告创意、推广计划、费用预算的营销方案全出自一人之手……团队合作,似乎从来就不需要。
事实,似乎还真是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逼使目前的广告业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集业务、创意、设计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他们,具有很强的工作适应性,做文案的既能做策划,还拿得起设计;做设计的,写起来的文案甚至比文案还棒。他们优秀的客串能力,就连那些4A公司也望尘莫及。这也造就了目前中国广告行业的一道独特风景。
为什么我们会经常提到大卫奥格威、叶茂中、许舜英的名字,而很少会提及到某某创作团队。即使是很幸运地提起某某公司,还非得要加上某某老总或某位出色职员的后缀不可。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表面上是我们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心理在作怪,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我国广告行业中的广告创作还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单干时代。
那么,团队合作到底需要不需要,有没有必要?对于这个问题,那些坐在风口浪尖上的广告公司的老总们最有发言权了。中国广告业,已向国外开放了。于是,4A公司进来了,他们带来了国外的先进广告理念,同时也带来了竞争。“业务难拿”、“广告难做”……诸如此类的字眼,也被广告公司的老总们当成顺口溜似的常挂在嘴边所感叹。于是,公司策略调了又调,从谈品牌比规模,到讲服务,又到拼价格,竞争一步步升级,也越来越低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在行业利润的日益侵蚀下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核心。
在经过了多番沉思、讨论之后,他们似乎觉悟,并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中国广告缺乏行业规范。于是开始大力呼吁要健全广告法规,各种广告协会也随之诞生。却从来不问问自己:当中国的广告业真正规范起来了,被市场所淘汰的会是谁?谁又能确保被广告行规的浪淘沙淘出的不是自己?所以当狼已经来了,千万不要寄希望于外界某一力量把狼赶走,修炼内功建立优秀服务团队,增强对“狼”的抵抗力与免疫力才是当务之急。
那么,什么是广告团队,又如何组建、进行?笔者认为至少要包含以下三大方面:
一、广告公司与广告主的协作
无需刻意观察,身边就不乏广告公司与广告主的闪电式姻缘。而这些则多半又是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的广告版——直到夫妻双方各奔东西了还弄不明白,为何当初恩恩爱爱情投意合的一对,婚姻为何会如此短暂,裂痕会如此无法弥补?
事实上,这些悲剧的产生无非是广告公司与广告主联系的不紧密,步调不协调所致。有人却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于广告主的短视行为——不讲长期品牌,只求短期效应。在费用预算上,则少之又少,削减再削减……这些确实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真实心态和现实情况。
而更为现实的是:在权威机构评出的100个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中,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品牌上榜;能支撑起“脑白金”式广告投放的广告主,至今还为史玉柱独领风骚。所以,请试着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服务你的客户,多去了解了解他们,看看他们的苦衷与难处。毕竟,业务开拓很难,展开费用很大;而改嫁,对企业来说损失也不小。彼此双方,大体还不会出现没结婚就考虑着怎么离婚的现象。“百年好合”、“天长地久”,才是大家合作的心愿。
那么,如何才能让婚姻长久,激情永驻?从大多数闪电式婚姻来看,这其实是个意识问题。你能清楚地知道你的客户现在在哪里,也知道他们将要去哪里。你知道客户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甚至能预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你也能通过你的专业和经验找出一条帮助他们达到目的地的途径,结果却往往不是最佳的。因为,方案过多地忽视了他们的现实问题,客户的一些优势资源也没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维系婚姻,光有专业与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有及时的、深入的沟通,并进行必要的换位思考。
一个值得学习的方向是,某些顾问式营销机构明确规定,项目经理在所服务公司每月的工作日,项目服务小组在某一集中时间段内甚至还须整体进驻企业。这虽然是合作时间的紧密性与在哪工作的问题,但它至少表达了广告公司想深入了解、真心服务好客户的欲望和诚意。上海精信之所以能与大众汽车携手共进这么多年,除了其优秀的创作能力和对汽车行业的良好把控能力之外,彼此的深入沟通恐怕不无干系。
如果说情投意合,是广告公司与广告主合作的红娘;那么双方的合作紧密度,则决定着这段姻缘将走多远。事实上,广告公司与广告主的团队协作,是广告公司生存的基石,也是发展的最高层次。
二、创作团队的协作
称这一过程为“Big idea的源动力”、“创造力的梦幻工厂”并不为过。因为,几乎所有具有震撼力与销售力的广告作品都源自于此。当然,这并不是要抹杀个人的创作能力。我试图提醒的是,三个臭皮匠终会强过一个诸葛亮。而广告的高要求与资源整合时期的提前到来,则让极端的个人英雄无用武之地,被逼出广告界的历史舞台只是个时间问题。
目前而言,创作团队之间的协作,其流程或方式大体如下:
广告主——→客户部——→创作部——→后期执行
不是低估大家的领悟能力,而是大家低估了该协作流程的执行难度。较为普遍的问题通常会出现在以下三个环节中:
一、客服人员与广告主的沟通过程。客服人员,有公司称之为AE,也有的被冠名项目经理或项目总监。不管做何称呼,在团队中,该人员主要起着沟通客户、引导小组的作用。若不是小组的头脑,也至少是掌舵的方向。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在职位谋其职”的,其具体表现为:不能准确领会客户意图,传达错误信息,将创意工作带入误区。其原因不排除广告主与个人专业素养之因素,而沟通意识则是根本。
二、创意与表现之间的创作过程。不论是文案与设计,还是创意与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则过多地表现为工厂流水线。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先出文案,设计再根据文案进行表现;当然,反过来的也有。若不是重大案子或创意受阻,传说中的“头脑风暴”将永远只是个传说。这样出来的作品往往流于表面,在一个作品中文字从来只是文字,表现从来只是表现。能自成一体彼此为对方加分的,除了双方的功底之外,多少有点偶然的成份。好在,部分广告公司让创意与表现互动的做法,则让优秀作品的必然化生成看到了规律性的希望。
三、广告的后期执行过程。效果与预期偏差为何如此巨大?为何客户选用的不是第一方案而是备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在这个环节中找到。某些人将此过程简单地理解为成品出厂、活动执行、媒体选择投放,更深更全更远的认识或许还有,但行动似乎仅至于此,对效果跟踪测试、经验总结等重要环节所表现的兴趣并不浓厚。而创意贩卖行为在此过程中的缺席,至少是构成预期与结果不符的一项重要因素。
三、媒体投放与媒体的协作
“我知道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不论是广告主,还是媒体制定投放人员,都会有此感叹。何以会如此?一个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恐怕还是广告投放与目标媒体欠缺深层次的沟通与合作。
现在通行的媒体投放方式是,在费用预算的前提下,根据目标消费群体,按照发行量、覆盖范围、读者群等指标进行媒体选择与组合。该方式本身没有错,但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还须在以下方面多做工作,才能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与效果。
一、在创意制作上,与媒体特性相适应。
现阶段过多地表现为分离,恰当一点的说法是流水生产线。其流水过程基本是根据尺寸规格或时间段,来配备文字进行表现制作。少数时候,是忘了创意与媒体的结合;多数人却将创作过程狭隘化,只停留在提炼概念或具体表现层面,没有准确地把握和运用各媒体的特性。至今来评论脑白金几年之前发布的系列软文,还堪称经典。而宝马车、CanonDV、长城润滑油等产品在影片《天下无贼》中的巧妙显现,则为广告的创意制作与影像媒体的合作树立了典范。
二、在投放时机上,与新闻时事相结合。
做广告的心理都有杆秤,即师出要有名!因为,时世不仅能造英雄,也能赋予广告作品更为深刻的时代内涵。如统一石化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第一时间,巧妙结合产品和时机,推出了“多一点润滑、少一点摩擦”的广告主题,在短期内吸引了无数受众的眼球。在非典时期,宣传生态概念是谓明智;在苏丹红事件沸沸扬扬之期,大肆宣扬健康食品概念则是不识时务。广告与新闻时事的关系,似乎隐含着“顺我者昌逆我者我亡”的时态游戏,而风向则决定了命运。
三、在具体合作形式上,力求新颖并形成互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智联招聘与央视二套联合举办的《绝对挑战》节目,笔者认为这是广告投放与媒体在合作形式上的典范。企业在《挑战》中找到了他们要找的人;应聘者有了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和机会;智联招聘则在互动中润物细无声地推广了他的品牌,提升了他的知名度;而央视二套的节目因此更具丰富性与可看性,收视率也随之提高,这是一个多赢的媒体协作。
类似的案例还有《非常6+1》、《城市之间》、《谁来主持北京2008奥运》、《超级女声》等。这些节目的出现,其实是电视广告向“数秒时代”告别的标志。从单纯内容连接到跨媒体资源的整合,无论如何都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和方向,在目前这也是一个广泛度的问题。
当然,无论怎样优秀的创作团队,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及时的、深入的联系与沟通,则是具有震撼力、富有销售的广告作品产生的基础,也是发展的最高层次。
“三个中国人一条虫”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这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所致,更是团队意识增强的成果。在广告界,我们不拒绝“独行侠龙”的存在,但更期望三个广告人相组合也是一条龙!不论是置身于广告行业中,还是从广告主的角度出发,我都由衷地希望,团队时代能尽早地提上中国广告史的发展里程。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jiangshunmmu@126.com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