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划杂谈
- 企 划 说
何为企划?
企划是为有效解决问题设计尽可能体现效益原则的方案。
企划的目的:有效解决问题。
企划的过程:按效益原则所进行的设计。
企划的结果:为理性决策提供了妥当的方案(Planing)。
不知是否真的因为国内人太多事太少的缘故,凡新事物一旦出现,就都很容易形成"一窝蜂"的现象。什么事情供应稀缺,什么事情就会走俏,而什么事情一旦走俏,紧跟着就会出现一大批人跟风而进的"热潮"。
学问如此,生意如此,由学问而生意的,更是如此。"企划业"也不幸正是这样。
如今放眼望去,不仅随便什么人摇身一变就挂出"企划"招牌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在陆续出版的一些所谓的企划书籍里,公关、广告、营销、产品开发、战略规划等等,也都可以摇身一变似的,顿时就能够成?quot;企划业"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其实,企划,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在科学化效益化原则指导下通过方案设计以提高行为品质的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它固然会存在于公关、广告、营销之类的应用领域之中,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从这些方位和层面中剥离出来的特征,或者说,它必然有超越出来的独立性。许多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不是从哪一个单纯的方位切入就可以解决得好的,而事实上,企业问题所反求于企划业的,已经是对多学科多专业甚至是跨行业协同运作的深刻需求。
话 企 划
"企划"一词源于日本,60年代中期传入港台,被港台同胞冷落了近20年,直到80年代中后期方为企业与公众所接受。于是有关企划的书籍纷纷面世,企划活动在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中蓬勃开展,报刊文章中使用"企划"-词的频率与日惧增,"企划"迅速成为热门。
"企划"一说约在1992年左右进入大陆,最早为台商企业及-些广告公司所推出,但因对"企划"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所以在使用上多少有些混乱。起初。我对用"企划"这个外来词来替代"策?quot;也颇为感冒,以为这亦是崇洋心态的-种折射。后来在实际运用中对这两个概念作了仔细的比较,发现启用"企划"一词有它的道理。虽然"策划"与"企划"的意思大致相同,但由于策划一词被用得太泛太滥,很容易与"创意"、"点子"、"主意"、"建议"等混淆在一起,而这种混淆往往会给"策划"的功能、程式、范围的界定带来诸多麻烦,所谓"错把点子当策划"的现象也正源于此。另外,"策划"-词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太深,它在中国人眼里多少含有阴谋的色彩。而企划主要服务于经济活动,并形成了专门的技术、职业、与行业。概念全新,可以理解为百分之百的"阳谋"。
点子与企划点子,有的也称之为主意、创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早就发挥着这样那样的作用,区别仅在于方向不同、深浅不同而已。曾几何时,"点子"这字眼儿,竟陡地就成了当今国人和媒介常用词汇中的"新宠"。如前所述,从表象上看,"点子"之热门,与何阳的出名直接相关;从社会心理形成的机制上去看,这又与许多缺乏资金而又渴求致富的人们的心理投射密切相关;而以"外脑"行业的眼光来看,"点子"的热门,在根本上,是肇始于进入市场竞争之后广大企业急于迅速提高经营管理行为质量的迫切需求。
其实,在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意义上的"点子",在企业中,是早就存在,早就被接纳了的,而且,人们也已经在这个意义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如今被许多人在外脑行业的背景下所津津乐道的"点子",尤其是指向产品改造的"点子",其实,都能够在创造学研究中关于创造技法的座标体系里,找到使之产生的方法和规律。
这种意义上的"点子",反映到产品研制开发上,确实起到了极大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用。正如"告别公关"几年之后,王力自己在一次与记者的对话中所说的"点子是过去主意的俗称。说穿了就是过去老工人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小发明、小创造的社会化商品化行为……严格来说,点子是技术革新,应该归到技术专利、发明创造……如今没人往那儿归了,而且又时髦到'尊重知识知识也能卖钱',鼓噪得太热闹了,弄得神乎其神。"
有一种说法,将企业的竞争能力分解为三个方面:商品力、形象力和销售力。如果循着这个思路去看,平心静气地说,作用于产品的"点子",其实就是在提升企业商品力的意义上,借助创造发明去改良产品的商业属性。而这种"点子",不用"时髦"、"鼓噪",都会照样在企业的实际事务中产生和发展着,不仅由来已久,而且也将一如既往。
问题是出在这种发明创造本身的"商品化"、"社会化"上面。
当发明创造、技术革新之类的"点子",从产生、评价到应用,都脱离开了一家特定企业的内部人员,而演化成可以在社会上流通和交易时,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点子"从技术研究开发行为到市场交换行为的这个变化是深刻而复杂的,它所牵涉的因素要庞杂得多,它在更大更丰富的层面上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
这个时候,进入市场交换的"点子",就被放到了供需互动评价这非常苛刻的天平上,几斤几两,全得靠本身的质量了。
1994年底,在首都北京出版的《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税务报》等六家报纸,几乎在同一段时间里,相继刊登了孔繁任与范海坚的署名文章《点子,在市场的天平上》,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作了全文转播。这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文章,由"点子,让我欢喜让我忧"、"点子由谁而出"、"点子为谁而出"、"企业不能盲目"几个部分组成。通篇展开的思考与论述,都基于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那就是正如文章标题所提示的──在市场的天平上,点子失去了重量。
点子的缺憾,往往在于缺乏系统的思考。常见的弊端是一个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却引起了一连串更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企划则不然,企划是靠每一个局部决策的理性化积累起整体的成功。
企划是一门向极限挑战的营生,因此向极限挑战并获取突破的绩效,这便是企划工作的实质内容。
相信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这是企划人坚定不移信奉的理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竭尽可能追求最好的结果。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