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通则不痛——处方药营销如何面对“广告禁令”
- 去年12月1日起,人们发现,原本在电视屏幕和报纸、广播中不厌其烦的“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药品广告比以往减少了许多:处方药已经退出了大众媒体,仍然坚守阵地的,是非处方药品(OTC)。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2年12月1日起,所有处方药一律不得在大众媒体发布广告。
这条禁令尽管早已发布,而且,留有了足够的“缓冲期”,但仍然是到了真正实施的时候,国内为数众多个药厂老总们才真切感觉到彻身彻骨的寒意:靠猛投广告砸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处方药怎么做,还有些手足无措。
显然,传统的医药营销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如何调整策略,适应这一变化,创新营销策略?是所有医药企业的当务之急。
“禁令后”危机暴露药品营销病症
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药品,在营销策略上,自己却存在着许多病症。这些病症在广告禁令实施后暴露无遗,成为许多制药企业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原因所在。
一、营销策略简单化。仿佛一夜之间,药品广告的迅猛发展超过了白酒、化妆品、家电等传统大牌,成为了媒体新宠。以“哈三”、“哈六”为代表的“烧钱派”尝到了市场的甜头,“哈药经验”也被许多药企争相效仿,主要原因一是发财速度见效特快;二是投资周期相对较短;三是简单容易现学现卖。
于是,简单的广告烧钱代替了扎扎实实地市场运作。而广告禁令一经发布,无异于断送了“烧钱派”的“钱程”。
其实,即使没有处方药广告禁令的出台,“哈药经验”后遗症也已经开始暴露,从“巩俐阿姨”事件中媒体立场的不约而同中可见一斑,而烧钱方式中成本与风险的隐患则更为严重。
二、忽视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的塑造。在没有广告禁令的“幸福日子”里,许多企业急功近利,只考虑广告投入的短期效应中,在产品功效上大做文章,而忽视的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的塑造,一些打擦边球、夸大疗效、利用医生患者形象做宣传的行为比比皆是,花钱请明星做“体验式代言”的广告层出不穷,但真正具备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形象策划与传播的企业太少,甚至还出现了不少“隐姓埋名”的企业,回避出现药品的生产厂家。当广告禁令发布后,老总们才意识到,自己花钱投广告所得到的,除了林林总总的产品名称强迫消费者记住了之外,品牌形象、企业形象一片空白,给“没有广告的日子”没留下品牌财富,使新产品的上市缺少良好的市场基础。
三、产品线无合理规划。由于处方药多为上市场5年内的新药,因此,利润大多超过产品成熟、竞争对手较多的OTC,所以,许多药品企业只把目光盯在了处方药的生产与营销上,而整个产品线中无OTC产品,使企业、品牌减少了通过大众媒体与消费者的“亲密接触”。还有不少企业产品线过长,众多不同功效的产品全部推向市场,导致产品个性化不足,没有真正站得住的主导产品,市场影响力其实较弱。
四、沟通手段缺乏创新。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大多以广告猛砸、药店义诊为主,缺乏创新与实效。在业务代表与医院的沟通中,以简单的提成、礼金等形式为主,而真正使产品生命力长远的学术报告、临床推广会等,反而沦为了配角。在广告禁令发布后,医生对处方药推广的作用更为重要,还依靠以往的非正常沟通方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处方药的营销突围之路
广告禁令的实施,是对药品营销环境的一次大规模的规范行为。短期内看,对药品企业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看,可以促使企业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营销策略,并进行创新经营,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因此,药品企业应当利用这样一次契机剖析自身的营销病症,尽快规范与创新。
就目前而言,药品企业应从广告载体、品牌策略、产品规划、渠道创新等几个方面同时入手,才能标本兼治,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一、抢占新的广告载体。
广告禁令实施后,处方药如何增加与消费者的接触机会成了主要问题。国家规定处方药禁止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但对一些特殊载体,如医院内的灯箱、病房内的招贴,各种挂号单、处方笺的背面广告,甚至医院里的各种设施等,没有明确界定是否属于“大众媒体”。在国家没有明确规定此类载体不可以做处方药广告之前,都可以成为处方药的广告新载体。而且这些新载体直接面向目标消费者,到达率高。
二、规划品牌,调整产品线,以OTC带动处方药。
处方药企业必须改变以往以功效为主要推广内内容的运作方式,规划品牌,开发OTC产品。要使处方药与OTC的品牌形象相统一,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相统一,VI形象易识别。同时,加大OTC产品在大众媒体的投入,达到利用OTC树立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利用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带动处方药的推广。
在此主面,海王应成为一个范例。海王较早地提出了“以广告投入加快品牌传播速度”的思路,银得菲、海王金樽、海王银杏叶片等频频在大众媒体露面的产品,有一个更多重要的任务,就是传达海王的品牌理念,使消费者已经认同了海王这一品牌,认同了“健康成就未来”的品牌理念,也就认同了海王的产品,包括不能在大众媒体做广告的处方药。
三、品牌形象广告,向烟草学习。在广告禁令下生存的行业已有先例,那就是烟草业。而烟草业在品牌传播方面的经验可以借处方药企业借鉴。红塔、黄山、白沙等都通过做非烟草类的企业形象广告,达到传播品牌形象的目的,再由强大的品牌形象,带动烟草产品的推广销售。
但值得注意的是,烟草业在做品牌或企业形象广告时,可以利用下属企业的“食品、橡胶、文化、经贸”等名义,但入处方药在如此操作时,利用的“名义”一定要精心选择,不能象烟草这样任意发挥。因为药品的特殊性,使得消费者对于生产企业的“专业性”较为重视。因此,处方药企业做品牌或企业形象宣传时,一定要选择与药品相关的名义,如“××健康咨询机构”、“××医药研究所”等,使品牌与企业形象鲜明无干扰。
同时,公益性广告、公众活动的冠名与赞助等,都是处方药企业与消费者接触的良好机会。哈六药最近也在此方面进行了调整,缩减了直接诉求产品功能的广告数量,增加公益广告的投放,一定程度了,改变了以往的负面效果。
四、加强企业公关,发挥新闻的力量。
新闻的力量已往被许多药品企业所忽视。其实,发挥好新闻的作用,其效果要超过单纯的广告投入。因为新闻的“第三方”声音会更多地增加消费者的信任与接受。药品企业应建立专业的公共关系机构,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增加企业在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次数与质量。
在新闻报道中,应开拓思路,善于寻找与制造企业的新闻点。如产品研制的纪实、上市信息、(与某些处方药产品相关的)人物特写、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的分析等,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的内容。新闻一定要鲜活、生动,切忌把新闻做成“软广告”。
五、建立规范、有效的沟通体系。在处方药退出大众媒体以后,沟通体系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这里所说的沟通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与医院、医生的沟通。要加大学术报告会、临床推广会的力度,同时,注重为医生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使其对产品有充分的了解。
二是与药店、店员的沟通,这是做好终端促销重要部分。对药店店员要加大药品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产品、信任产品,进而愿意更多在向消费者介绍产品。
三是与消费者的沟通。这也是沟通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广告禁令减少了处方药在售前与消费者沟通的机会,而做好售后服务,是做好与消费者沟通的最重要的内容。许多企业在此方面有了成功的先例。江苏某医药企业,将服务营销导入企业营销过程之中,将药品的“售后服务”作为销售服务计划的重要内容,以售后服务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在无大规模的广告投入的情况下,同样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六、营销模式创新突破。
药品企业在营销模式上要的新的突破,以适应目前新的形势。
一是构筑战略伙伴型渠道关系。在广告禁令实施后,产品的市场推进速度势必有所下降。药品企业急需解决渠道成员的信任危机、渠道运作的效率下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思路,就是变以往的交易型渠道关系为战略伙伴型渠道关系,经销商、零售商、医院等都可以做为联合经营的成员,这样可以通过供应链和价值链来增强市场控制能力和渠道规范能力,同时,可以使渠道成员的经营稳定性增加,利润空间增加,保证了渠道的稳定与效率。
二是变做渠道为做终端。新形势下,药品企业要牢固树立“终端致胜”的意识,加大终端建设的投入,使软硬终端都形成强大的优势,使终端成为传播的阵地、销售的最直接阵地。如我们在为青岛国风药业的苦甘冲剂提供营销策划时,大幅度缩减电视广告的投入,把节省下来的资金全部用在终端建设、终端活动上,以强大的终端销售力战胜对手,2000年以来,每年的销量增长都在80%以上,充分显示了终端的威力。
三是建设自己的终端销售网络。在广告禁令发布之前,许多药品企业已经涉足了药品的终端销售,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并且先后有58家企业获得了跨省连锁的资格,三九、同仁堂、神威、国风等药店连锁已经要在全国迅速发展。通过建立零售药店,可以增加企业对终端网络的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更有力地培养品牌的忠诚者和传播者,真正占领最有效的市场。这本来就是药品企业的良好发展之路,只不过在广告禁令实施后,它的意义和作用更加重要。
当营销环境出现新的变化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新的思路来适应新形势。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不断进行营销策略的规范与创新,把营销引入健康发展的高速路上,这才是既治标又治本的关键。否则,只会“临时抱佛脚”,使企业经营陷入被动。处方药的广告禁令所反映的问题,同样对于其它行业也的一定的借鉴意义。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