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化的厂商联盟把经销商当作骨干员工
- 最让企业头疼的,就是经销商;不是这出漏儿就是那出差!有没有一个从根本上搞掂的办法?
一、没有经销商就无法打开市场,没有好的经销商就不能拓展市场,没有优秀的经销商就没有最稳固最大占有率的市场。2002年1月4日,元旦黄金周还没结束,温迪服装连锁专业店在长春的6个分店接到总店指令:立即将所有佳雪牌羽绒服全部撤下柜台封存。
两节期间,是一年中羽绒服销售的旺季,撤货停售,这损失太大了!佳雪公司的内蒙总部立即派人来协调此事。
原来,内蒙佳雪牌羽绒服一直是由长春温迪服装连锁店独家经销的,双方合作也一直很好。
温迪公司作为一家专业服装店,经营着七八种品牌的羽绒服。2001年以来,由于质量、促销等方面的原因,佳雪羽绒服的销售不如其他品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佳雪公司狠压价格,把折扣率搞得很低,卖两件还抵不上人家波司登一件的利润,因此,销售员在卖场上的推介积极性不高。为此,佳雪长春分公司曾私下派人冒充顾客,对经销商进行暗访,收集经销商推介不力的证据。因此,引起经销商温迪连锁店的反感:卖你的服装本来就不大赚钱,你还搞“特务”的一套!于是,以佳雪长春公司不兑现年终折扣12万元为由,下令撤下佳雪产品,把货位换上了畅销利大的波司登!
了解事情原委后,佳雪公司为表示纠正错误、继续合作的诚意,果断撤换了长春分公司的经理,立即兑现了2001年度年终折扣奖金,并对折扣率进行了有利于经销商的调整。
协调解决完这些问题,1个多月的最佳销售期也过去了。佳雪公司经过这场风波,不但影响了几百万元的销售量,更大的负面效应是与经销商之间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心理,为今后的进一步合作罩上了一层抹不掉的阴影。
由此看来,经销商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除非一些大公司大企业有实力自己在各地设立销售机构,一般企业在把产品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都离不开经销商、零售商。对于企业而言,经销商不仅起到物流的作用,还肩负着资金回笼、信息反馈等重要职能。
经销商守着一方市场,有可充分利用的社会关系,有健全庞大的销售网络,有一支经过市场考验的销售队伍。因此,企业之间所谓的争夺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各地经销商的争夺。所以,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谁能得到大经销商的精诚合作,谁就赢得了市场。
然而,正如佳雪公司与经销商的关系没处好一样,相当一些企业与经销商的合作,总是这出漏儿,那出差,难以持久稳定融洽地发展下去。其原因何在呢?当然,你可以找出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不过这里的深层次问题,还是对经销商的根本态度没有改变,仍以买与卖的斤斤计较式或者叫对手式的态度来对待。殊不知,这是一种已经过时的合作理念,必须加以转变才行。因此,企业为了长期稳定发展,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败同业对手,必须要善待经销商,千方百计地赢得经销商的心。
二、与经销商同舟共济、精诚合作的经营理念,就是别把经销商当外人,而应当作自己企业内部的骨干员工来对待。确立这样一个着眼点,合作中的一切都将达到最佳。
你企业里有一个技术十分过硬、企业发展离不了的工程师,你怎样做,才能让他心无二至地效忠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出力呢?招法多的是:首先要给令他十分满意的薪金,为把他与企业利益拴在一起,你还可以奖励他股份,让他彻底变成企业的一分子;你还得给他外出深造进修提供机会,使他不落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你还可以分给他大房子、安排妻子子女就业;还可以给他父母过生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抚慰,任凭他是铁石心肠,最终也要效忠企业一辈子。
对待经销商,赢得经销商的忠诚,也不外乎这几手。说到底,就是别把他们当外人,而要当作骨干员工一样来对待。
1.利益吸引——让经销商对企业产生依附心理,舍不得离开你。
在银川的各大小商店里,达华食品——面包、糕点及速冻食品,都摆在极醒目显眼的位置上;有顾客询问哪种食品好,尽管柜上的同类商品很多,但售货员也大都推荐达华食品。
达华民族食品厂是一家民营企业,在食品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势下,销售额每年都以70%左右的速度增长,令同行对手吃惊不已!
说起其中的奥妙,厂长李东只抛出一句话:把经销商当自家人,敢于让经销商赚大钱!原来,达华食品厂在保证产品质量一流的基础上,给经销商的折扣率比同行平均高出5%,在此基础上,还按年销售量奖励5-10%的广告推介补贴。因此,产品一直热销,一些零售店的老板,甚至一大早到厂门前排队批发面包。
由于是新建厂,设备先进、生产效率高,企业管理费用低,虽然利薄,但量大,靠规模占领了市场,企业的经济效益仍然十分可观。
当然,给经销商利益,并不是越高越好,没个标准,那企业还怎么发展?
每到年末岁初,制造商都要拿出两样东西给经销商:一个是产品价格目录,一个是折扣表。于是,一些有实力的经销商就会向企业要额外的优惠政策,甚至威胁不做了。
他们真不想做了吗?这需要算一笔账。除非是独家经销,一般的经销商如果真的不和你做了,他还在经营着其他品牌的产品。就是说,他不卖你的产品后,他的固定费用(房租、工资等)不会减掉多少,而利润却可能有所降低,弄不好还可能亏本。对经销商而言,转换供货商的风险也很大,他轻易不会这样做。
那么,什么情况下,经销商才会真的离你而去呢?如果他卖你的商品带来的利润,低于店中所有商品的平均利润时,经销商就会下决心与你断交。正确的做法是:给经销商适当的折扣,使你的产品销售利润要高于经销商经营所有商品的平均值,就是要大于他的平均利润。这时,你与他分手会让他感到割肉一样的疼痛,经销商就会主动地取悦于你,并大力度地推销宣传你的商品,因为这是他的主要利润来源,他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你,从而对企业产生依附心理。就像员工不愿离开月月发奖金、年年涨工资的企业一样。
2.提供服务——增强经销商对你的依赖程度,使其对企业产生认同感。
吉林市一家经销商,通过几年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老板明显感到自己和中层干部都急需专业化的营销培训。
于是通过省城的一家媒体,从某名牌大学请来两位在省内有名气的营销专家,给店长以上干部上培训课。半个多月下来,大家普遍感到教授讲的营销理论一套一套的,可就是不实用,对提高能力与素质帮助不太大,根本满足不了自己真正的知识需求。钱没少花,效果不佳。
后来,他们从海尔公司请来一位长期驻吉林省的市场代表,结合实际对营销推广、营销管理方面进行现场指导,使经销商受益匪浅。于是,他们便定期请大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助他们开展开发市场、强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
实际上,这就是如今所倡导的顾问式销售。即;企业的销售代表不仅仅把产品销售给经销商,而还要帮助经销商销售、提高销售利润、降低销售成本。也就是说是教给经销商一个经营的方法。
除非是实力雄厚的大经销商,一大批中小经销商的管理能力要比企业弱,其人员素质也比企业差一大截。企业,特别是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其在财务、销售、管理、市场推广方面的人才在国内也都是响当当的。而经销商雇佣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亲戚或朋友,一些人对营销基本上是外行。当经销商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会产生强烈的接受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专业指导的愿望。
通过市场代表对经销商进行培训指导,因从实际出发,既可以提高经销人员的专业水平,又可以通过培训,了解收集本公司产品在销售中的一些信息。在两者的关系中,企业充当了老师的角色,经销商甘心做学生,而学生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运作的。这样的结果说明,企业在经营思想上控制了经销商,经销商更加依赖“老师”了。而这种师生关系是十分牢固的,这样的销售渠道还会出现“叛变问题”吗?
因此,企业对经销商在营销、管理培训方面的投入,不要吝惜,就像培养你自己的骨干员工一样,只要有投入,是一定会有回报的。
3.情感投资——营造一种浓浓的亲情关系。
2001年12月20日某市铁西街一场大火,把利美大厦一楼化妆品商场烧得面目全非。商场内几十万元的化妆品损失大半。年关将至,公司组织人员连班加点清理现场,一周之后便又可重新开业了。可商场存货有限,全部拿出来,仍有十几节柜台空置无货。而商场年前资金紧张,根本调不出资金再去供货商那里去进货了。元旦购物高峰即将来临,怎么能让这些柜台放空呢?
正当商场经理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商场的供货商江苏淮海化妆品公司闻讯,由一名副经理带队,千里迢迢送来了二十几万元的化妆品,不但解了商场的燃眉之急,还捎来公司聂总经理的亲笔信:一是表示慰问;二是承诺这批货可一分钱不用交,过了春节,视销售情况再说。化妆品商场的员工听到这一消息后,从上到下,无不对淮海公司急人所难的举措深表佩服。从此,对淮海公司的商品推销得更起劲了。
对经销商的情感笼络,更多地表现在高层的互访上,通过企业与经销商高层的直接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建立个人的友谊。特别是在我们中国这个重人情、重友情的国度里,有时个人间的关系,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之间的合作。比如,经销商决策层领导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企业都派人员参与其间,一来表示慰问,二来也是对外的一种广告宣传,树立起厂家看重人情的良好形象,给其他经销商看。
与经销商建立这种亲情关系,不是仅仅做做样子,而是要由衷地关怀、爱护他们。只有真心付出,才会得到对方的诚心。让你的员工对企业忠心耿耿,这不是所有企业所追求的吗?
4.适度约束——防止“店大欺厂”现象发生,消除厂商“交恶”的温床。
商界常常有这样的故事发生:某经销商经过几年发展,规模大了,掌握的零售店越来越多。其经销商某一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大。于是他便有了向厂家讨价的资本——要求厂家给他更优惠的价格,更高的折扣。而此时,厂商对其依赖程度很高,为完成销售量,只好迁就经销商的无理要求,向其让出本来是自己的一部分利润。否则,对方摊牌,那损失就更大了。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在厂商方面:不能过分地依靠某一个经销商,而应对扩张速度过快的经销商的经营地域进行有效的限制,办法就是再发展一个经销商。决不能让某一个经销商无限制地做大,因一旦做大,再想去削他的权就会很麻烦,弄不好要出乱子。
如今的销售渠道,过去那种三级批发到零售的模式早已不灵了。很多企业是一竿子插到零售终端。
现在流行的销售渠道建设有两种:
一种是顺着做市场,即:先在当地找到合适的经销商,在帮助经销商做业务过程中逐渐掌握其下家或零售店。
另一种是倒着做市场,即:企业不找经销商,而是先做市场,再建渠道。也就是企业直接与零售商发生业务关系,通过零售店的促销活动炒热整个市场,使产品成为畅销产品。这时主动权在企业手中,然后再选合适的经销商来管理市场,完成销售渠道的建设。
无论哪一种,掌握零售店是最重要的目的。要让零售商首先认同产品,认同品牌,认同厂家,而不是首先认同经销商。这样,厂家就会在经销商出现问题时,可顺利地把零售店切换到新的渠道上而不影响销售。
掌握零售店的主要方法:一是建立零售店基本情况档案;二是建立零售店会员体系,定期举行活动,加强联系;三是把促销活动落实到终端——零售店,增强对零售店的感情和品牌影响力;四是培训店员,增强他们对厂家的认同度。以上四点,关键是要建一个翔实的档案库,并把各种活动直达终端。
其实,对经销商的规模进行适当的控制,是消除其“变质”的土壤,从而使这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得以长久保持。
以上谈的全是如何善待企业的下游——经销商,其实,这些观念和办法同样适用于企业的上游——原料供应商。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