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史上“最牛自荐”(2)
- ,将高坡铲平,就是将前人的丰功伟绩淡化。所以“上自黄、唐,下臻秦、汉而来”,在王充的笔下,“上圣大贤,咸在诃斥”之中,问孔、非韩、刺孟更不在话下;将低洼的垫高,那就是为当期皇上进行包装了。有了前者贬损的功夫,对后者的吹捧就很容易取得空前的效果。当然,历史上那些为圣贤立传的方法还是要古为今用的。于是我们就难免会看到一些矛盾之处。比如,对前人的“祥瑞”可以不以为然,可以破除迷信;然而“祥瑞”本身不必抛弃,可以作为当期皇上圣明的佐证,于是“祥瑞”的光环再现。
有了王充的这一套办法,在包装中想不牛都不行。而且王充又努力强调包装的重要性,即所谓的“须颂”。王充生活的时代虽然还没有溜须拍马之说,但是《论衡》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可是非常“给力”。《论衡》除了有非韩、刺孟等篇目,还有指责儒书浮夸不实之辞的“三增”,驳斥打雷是上天发怒的“九虚”两个系列的文章,为抬高汉代在历史上的地位做好了充足的铺垫;而宣汉篇则直接宣称汉代已经有了圣明的帝王,国家的治理已经太平。《恢国篇》进一步申言汉代的功德确实超过了过去所有的朝代。汉代的皇帝老儿如果认识到了包装的重要性,有待“鸿笔之臣”的颂扬,首席包装师就非王充莫属。
能够牛到最后才算最牛
如果说《论衡》是王充毕生心血的结晶,那么就可以说王充的自荐书竟写了一辈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汉章帝终于注意到了王充,下诏派专车接他进京做官。但是王充抱病在身,自知不能伺奉在皇帝老儿左右,推辞了。连皇帝的征召都没有放在眼里,王充算是牛到了最后。当然,这迟到的征召不能证明王充是职场上的成功者,他真正的成功在于自荐本身。
王充的自荐之牛是前无古人的,其底气来源于自信。王充认为他的着作“折衷以圣道,析理于通材,如衡之平,如鉴之开”,可见他的“须颂”功夫并非只是对圣贤的顶礼膜拜,而是与他们心灵的平等交流。王充力图为皇家包装,虽然不免显得有些卑颜屈膝,但也是敢为帝王师的。有人曾经取笑他,既然你认为自己这样有能耐,为什么仕途不顺呢?王充以“处尊居显,未必贤”,“位卑在下,未必愚”作答。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地位低下者不必自卑。王充自信《论衡》一书,是继儒家经典《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六经之后的第七经,那是欲与天公试比高了。
最牛的自荐与怀才不遇的强烈反差,无疑标志着王充一生的坎坷。反过来说,王充的自荐又是在不断地战胜挫折中写就的,充分地体现了一种自强精神。随着岁月的流逝,当王充意识到自己不大可能受到***者重视而又痴心不改的时候,那不再是向某一个君王自荐了,而是在向历史自荐,为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论衡》中包含着一种成功学。不过与眼下流行的成功秘笈不同,《论衡》中的成功学并不保证人人必然成功,而是在鼓励人们自强不息。在王充看来,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重要的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王充其实还是有骨气的,不愿意看上司的脸色“权说立功为效”,所以难有知遇之交,但他对此并不感到遗憾。
毋庸讳言,王充的一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从主观的角度分析,一方面,作为一个儒生的自荐,王充对封建体制有很强的依附性,不可能走上独立创业的道路;另一方面,《论衡》一书受到自荐因素的制约,唯物主义的立场并不彻底。然而,王充自荐客观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则相反,职场上成功的自荐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否则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就难以自立。在后人看来,东汉二百年间,称得上思想家的仅有三位,王充名列第一,且最杰出,也最有影响。对此,王充是完全可以含笑于九泉的。假如我们能够像王充那样以自己的全部精力向历史自荐,大胆表现自己,相信“我是最棒的”,我们同样可以推陈出新。
邮箱:zhanghuaqiang54@yahoo.com.cn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
没有相关信息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2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36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2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54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1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2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