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维度与策略
- 近10年来,被Peter F.Drucker称之为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1)或知识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不再主要依赖于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传统资源,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创造和传播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2)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或许是比它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3)。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重要管理活动,而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战略行为和价值观的一部分。
事实上,知识管理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并不是近几十年才有的,而是伴随着人类生产活动而诞生的。从狩猎种田到钻水取火,从家庭作坊到兴修水利,从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的万里长城,无木蕴涵着大量的知识创造和传播活动,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也得以在子承父业、师传徒受的方式下代代相传,只木过那时的知识管理是一种无意识活动,还没有概念化,更没有专门技术来强化这一过程。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管理概念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相关技术,如LothsNotes、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等,才逐步应用到知识管理领域,不少企业投人大量资金开发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4),信息技术成为一些企业,特别是西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主要手段(5)。有人甚至预言,到2100年98%的知识将由计算机产生,而人类产生的知识只占2%。
然而知识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活动,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最近20年美国工业界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而这一切对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改进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片面强调“技术”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因素。因此,平衡“技术”与“人”的因素,选择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紧迫问题。本文从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管理的内涵分析入手,探讨了知识管理两个维度的作用,提出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三种策略。
一、 知识创造与传活过程
知识是指专业智能,也就是组织成员所拥有的know-what、know-how、know-why,以及自我激励的创造力。在组织机构中,知识除储存于员工的大脑中外,还根植于组织机构的文件、日常工作、程序、惯例及规范中(7)。组织中的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两种(8)。隐性知识是指难以表述清楚、隐含于过程和行动中的知识,如员工拥有的know-how。know-why等;显性知识是指可用语言、文字、数字、图表等清楚地表达的知识,也叫编码知识(codified knowledge),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规范、操作规程等。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和难以沟通的特征,因此不易实现个人间的共享;而显性知识由于其易表达、可编码特征,因此很容易在个人间沟通和共享。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组织中的知识创造与传播就源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汇谈(dialogue)”[9]。
Nonaka和Tadeuchi将组织中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l)社会化(soci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2)外在化(extern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3)组合(combination):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4)内化(internalization):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社会化是一个个人间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隐性知识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得以传递,师传徒受就是个人间共享隐性知识的典型形式。由于新知识往往起源于个人,因此社会化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起点。外在化是对隐性知识的清楚表述,并将其转化成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这个过程依赖于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汇谈(dialogue)是推动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重要工具。由于显性知识可以借助通讯、网络、出版物等先进技术和媒体进行传播,因此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促进隐性知识大量传播的关键性步骤。组合是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的过程。经过社会化和外在化过程,员工头脑中的显性知识还是一些零碎的知识,也没有变成格式化的语言。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组合起来,并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这就完成了组合的过程。在组合的过程中,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电视会议、电话。E-mail等是组合的有效工具。内化意味着新创造的显性知识(组织知识)又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经过组合过程,新知识得以在组织成员间传播。组织中的成员接收了这些新知识后,可以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团体Xi作(teamworking)、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和工作中培训(on-the-Job training)等是实现新知识内化的有效方法。
个人的隐性知识经过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和内化四个阶段,实现了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知识的传递,并最终又产生了新的隐性知识。这个过程中,知识的转化、传递和创造是一个动态的、递进的过程,因此被Nonaka称做知识螺旋。当个人的隐性知识完成一次知识螺旋运动、转化为新的隐性知识后,新的知识螺旋运动又开始了(见图1)。
二、 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就是组织开发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来推动组织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使知识螺旋不断地向前延伸。知识管理既包括将组织中现有的显性知识编码化,也包括发掘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可编码的显性知识,或者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由于显性知识容易沟通和共享,因此也极易被竞争对手学到。对于组织来说,显性知识显然不可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构成组织核心能力的知识基(knowledg base)是建立在隐性知识基础上的,所以知识管理的核心内涵是发掘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10)。
员工的知识可以被形象地比喻为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可见部分为员工的显性知识,而沉入海水中的不可见部分为员工的隐性知识。显然,对于冰山来说,其露出水面的部分只是其体积的一小部分。同样,员工的隐性知识也远远大于其显性知识。而且,在冰山的附近,透过海水还可以看到海平面下冰山浸入海水中的一小部分,这一部分相当于可被转化为显性知识的隐性知识,这些能够被转化的隐性知识也仅仅是员工全部隐性知识的一小部分(见图2)。
发掘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员工自己将一部分隐性知识清楚地表达出来,转变成显性知识,经过组合过程将其系统化后,通过某种技术平台(如网络、程序、出版物等)与组织的其他成员共享;另一种模式是员工的隐性知识首先通过社会化过程将其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然后经过外在化和组合过程将其显性化。在后一种模式中,最终实现显性化的隐性知识也仅仅是传递出来的隐性知识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隐性知识经过社会化过程后,只是变成了其他员工的隐性知识,无法实现显性化(见图3)。
可见第一种模式传递的隐性知识非常有限,通过第二种模式能够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也仍然是冰山一角,大量的隐性知识必须通过社会化的过程进行面对面的传递。因此,组织中知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1)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鼓励员工自己将其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或者经社会化后进一步显性化,然后经过组合转化为系统化的显性知识,通过某种技术平台实现显性知识共享;(2)创造必要的组织环境,促进面对面的隐性知识共享。
三、知识管理的维度在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及知识管理活动中,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人;二是技术。这两个因素同时构成知识管理的两个维度。
人之所以是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之~,是因为人(的大脑)不仅是隐性知识的载体,而且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内生力量。在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特别是社会化和内化阶段,几乎完全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在社会化阶段,人们通过师传徒受的方式传播隐性知识,人的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技术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在内化阶段,人们通过团体工作、于中学、工作中培训消化和吸收新获取的显性知识,进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因此可以说,人是知识创造与传播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维度之一。
技术主要是在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中的组合阶段起作用,同时也支持外在化与内化过程。在组合阶段,知识的编码、存取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西方的许多公司甚至片面地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进行编码,并能通过信息技术方便地存取。在外在化阶段,电视会议系统、电话、E-mail等通讯和信息技术能够强化和方便人们的沟通和交流,因而也促进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在内化阶段,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向人们提供实时的(just-in-time)培训,MIT组织学习中心开发的微世界(microworld)就是这方面生动的例子。因此,技术在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维度之一。当然,与人相比,技术只木过是一种使用工具[“],并不能成为知识管理的内生力量。
组织可以通过创建适宜的组织环境和加大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力度来强化知识管理过程中两个维度的作用。项目团队、特别任务组(worbforces)等正式团体由于其良好的沟通性能,被西方学者认为是组织中最佳的学习单元,因而也被西方企业广泛采用。这种正式的工作团体鼓励面对面的交流,促进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中社会化和内化两个阶段的知识转化与吸收,因而在知识的创造与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西方企业在积极完善正式工作团体的同时,又开始着力培育象实践社团(communities-of-practice)这样的非正式团体,使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成为组织中两个互为补充的知识创造与传播系统。非正式团体成员来自相同的专业领域,使用相同的专业术语,因而更容易交流,可以促进外在化过程,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化和内化过程。有的学者调查后发现,员工在工作场所获取的知识中,有70%来自与非正式团体成员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创建正式的工作团体,培育非正式的学习团体,使二者互为补充,是知识管理过程中发挥“人”的因素的组织基础。信息技术不仅支持显性知识的快速存取,而且支持人与人之间的快速沟通,因而也支持知识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的发挥。不少公司投入巨资建设基于知识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知识库可供人们存取编码化的显性知识,知识地图可供人们寻找尚未编码、仍储存于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此外,还有E-mail系统、电子图书馆、网上论坛和虚拟会议室等。
四、知识管理的策略人和技术是知识管理活动的两个主要维度,无论强化哪个维度的作用,都可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推动知识螺旋运动的发展。但是,人和技术在知识螺旋运动的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对于特定的组织来说,在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时选择哪个维度作为重点,亦或是两个维度同时兼顾,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EIU)和IBM公司对北美、欧洲和日本的38家公司的调查表明,每一家公司的知识管理策略各不相同。Hansen等人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之后也指出,一些公司依靠计算机管理知识,而另一些公司则以传统的方式使员工之间共享知识。公司应该选择正确的知识管理策略,任何错误的选择,或者是试图二者兼顾的策略必将给公司以致命的打击。本文以知识管理的两个维度为出发点,将企业的知识管理策略分为三种:信息化策略、人性化策略和综合化策略(见图4)。
信息化策略是指单从技术一个维度管理知识的策略。这类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主要依靠显性知识,很少依靠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那些提供标准化产品或服务的公司,提供成熟产品或服务而不是依靠创新的公司,如管理咨询公司、设计事务所、传统的制造业公司等,大多采用信息化策略。由于这类组织主要利用原有的知识进行重复性的生产或经营活动,因此快速获取知识是企业制胜的关键,而信息化策略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美国的Andersen咨询公司、 Ernst& Young咨询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成熟的、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或知识管理系统方案,使用的主要是显性知识,因此公司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对他们的成功非常重要。这两个公司分别投资500万美元用于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并采用“从人到文档(people-to-documents)的方法将员工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使全体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两个公司为此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另外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决定其知识管理策略,如一家癌症研究中心将自己的经营战略确定为“利用原有的知识而不是创造新知识为病人服务”,他们开发了一个专家系统,将500多种疾病的症状和专家建议的治疗方案输入系统,医院只雇佣那些资历较浅的医生或者护士就可以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病人甚至通过电话就能得到专家系统的治疗。据统计,这个系统中的每一种疾病平均每年的使用次数是8000次,因而大大降低了医院的服务成本。
人性化策略是指单从“人”一个维度管理知识的策略。这类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靠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而不是公司现存的显性知识,公司的经营战略也是以创新产品(或服务)而不是成熟产品(或服务)获取市场价值,公司更多地生产定制化而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如战略咨询公司、维修公司和餐饮公司等。美国的HP咨询公司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经营策略等服务的战略咨询公司,它的经营主要依靠咨询人员的隐性知识而不是公司现存的显性知识,这家公司的知识管理策略就是~种“从人到人(people-to-people)的人性化策略。HP公司的部门分布在世界各地,公司的咨询人员和工程师经常穿梭于各个部门以交换看法。公司规定所有人员必须乘座同一架飞机旅行,以便增加员工之间交流的机会,公司甚至不限制旅行的预算。公司还鼓励员工成立跨部门的“学习社团” (Learning Community),以共享最佳工作法(bestpractice)和实践技能,这种学习社团与上文提到的实践社团相似。施乐公司起初希望为其维修人员建立一个知识库,以便帮助维修人员寻找最快和最佳的维修方案。但这个想法最终失败了,其原因就是维修人员之间的知识传递主要依靠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讲故事”(storytelling),而不是计算机网络。这个公司进而致力于在维修人员之间培育非正式学习团体,使公司的经营战略获得了成功。
信息化策略与人性化策略都是在一个维度上管理公司的知识,实际上更多的公司是在两个维度上管理自己的知识,我们把这类公司的知识管理策略叫做综合化策略。根据在两个维度上的侧重点不同,综合化策略又可以分为以人为主的综合化策略和以技术为主的综合化策略。以人为主的综合化策略强调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知识管理的手段以“从人到人”的共享隐性知识模式为主,但同时又开发虚拟会议系统、网上论坛以及知识地图以方便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这种形式中,技术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一个主要因素。而以技术为主综合化策略则强调技术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从人到文档”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模式为主,技术是该策略的主要因素,而人只不过是辅助因素而已。人的作用就是将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用专业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能够输入计算机系统供其他人分享。实施综合化策略比较成功的公司都是那些在两个维度上有侧重点的公司,而不是两者同时并进。
五、结束语人类正在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知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实施什么样的知识管理策略对于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人和技术是知识管理的两个主要维度,并由此将公司的知识管理策略划分信息化、人性化和综合化三种。公司的知识管理策略由经营战略、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和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性程度决定。那些使用已有的显性知识为主要经营战略,产品(或服务)标准化程度较高而创新性程度较低的公司,应当采取信息化策略,或以信息化为主的综合化策略;而那些以使用隐性知识为主要经营战略,产品(或服务)以定制化为主或者创新性程度较高的公司,则应当采用人性化策略,或以人性化为主的综合化策略。正确选择知识管理策略往往是公司成功的关键。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