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万明坚”?
- 万明坚是国产手机崛起时代最强烈的音符,他所开创的模式掀开了国产手机2003年半壁江山的骄人盛世。尽管今天,万明坚已怆然离去,但他强悍的背影和鹰隼般的眼神,却永远铭刻在了国产手机记忆的最深处。
万明坚依依不舍的作别了一个枭雄的时代。他走了,带着满腔的壮志未酬,带着悲哀的无可奈何,和一个渐行褪色的梦想,这个梦想,曾经鼓舞了一代人。
几个月前,新浪聊天室里,万明坚曾兴致勃勃的对主持人说,国产手机目前的困难不是一两年可以解决的,三五年后,我相信我能带领TCL移动,甚至整个国产手机业再度崛起。万明坚等不到那个时候了,也许三五年后,万明坚仍然是一条铁骨铮铮的好汉,刚刚走过的三五年,万明坚也是一个硬气淋漓的真英雄,但行将面对的三五年,将决绝不会属于万明坚。万明坚属于过去,或许也属于未来,但他不属于现在。
李东生说,一个阶段有着一个阶段的适应性战略,当旧战略阻碍了形势的发展却仍不知悔改时,无论它曾经多么成功,都应视同肿瘤一样,忍痛割除。于是,万明坚被李东生,或者说TCL通讯,或者说整个国产手机业“割除”掉了。
万明坚坚强的影响,并引领过一个时代。当洋品牌手机一统天下时,他看到了洋手机在渠道上的致命弱点,认识到了国产手机的优势,并找准了一条突破口。万明坚习惯于强调“战略和系统”,他对TCL手机一个阶段的所有战术规划,都散发着浓郁的“战略之美”。当所有的国产手机同行抱持着自己的成本优势直攻中低端市场,屡战屡败却仍然屡败屡战时,万明坚看到了问题的最关键点。
他异于常人的选择了一条不为人所理解的“曲线救国”和“围魏救赵”。他认识到,国产手机之所以在中低端市场死攻不下,是因为洋品牌拼却利润从中作梗,而他们的利润来源,即是国产手机闻之胆寒的中高端市场,因而,国产手机要占领中低端市场,必须反向从中高端市场突破,打乱洋手机阵脚,然后趁乱起事。
于是,他突破了传统高端“技术和质量”的游戏规则,从外型入手,开发出了全球第一款宝石手机,不以功能而以情感利益来突显TCL手机的高端价值。同时,他强势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大小媒体,展开了一场密不透风的宣传攻势,其间的金喜善广告和高尔夫巡回赛,只是万明坚传播网里面的一个小插曲。紧接着,他将TCL集团整个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资源嫁接在TCL手机上,跳出洋手机重重把手的重兵之地,抢占正在崛起的更为丰厚的二三线新市场,其间的渠道下沉,金钻经销商俱乐部等便成了万明坚战略的一个小注脚。
TCL移动的黑马冲击,将洋手机们的中国战略彻底击溃了。洋手机们一时慌了手脚,高端不保,低端市场乱作一团,国产手机同行趁势而起,模仿TCL的渠道和传播模式大做文章,短短两年时间,洋手机们便在懵懵懂懂中丢掉了半壁江山。国产手机“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时候,万明坚因此而成为了国产手机的精神领袖。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三年过后,国内市场的手机消费在喧嚣中迅速催熟,外型的投机取巧不再是首选,他们的偏好重新回归到了“技术和质量”,彩屏、拍照、WAP手机成了市场的新宠,国产手机在新一轮赛跑中落后了。落后的不仅仅只是“技术和质量”,国产手机一贯的市场优势——渠道,也开始慢慢“失聪”,洋品牌手机调整中国的决策构架,将渠道也下沉下沉再下沉,它们下沉的双脚,已直接踏在了国产手机的身上。步入2004年后,国产手机已全线失守了,洋手机乘胜追击,国产手机溃不成军,市场也随之一泻千里。
TCL手机只是万千败军之将其中的一个,只不过他块头够大,在洋品牌势不可挡的冲击中,也是“最受伤”。国产手机在短暂的半年时间里,就输掉了耗时两三年辛苦积攒的所有“筹码”,面对着一个新的国产手机“失语时代”,国产手机是否还有奋起再战的勇气。
个性张扬的万明坚第一个站出来,大声的吼道:“有!给我三五年!”。其实很可惜,不是李东生没有给他机会,是他自己没有给自己机会。因为他应对行将到来的三五年的方略,仍然是旧有战略的延续。在市场全线溃退的时候,他没有想到适应市场气候的战略收缩,反而一意孤行大势铺张,他在市场策略上没有突破性进展,却仍然坚持最尖端研发上的强行突破,不知道在适当时机的适当妥协,是他辜负了李东生。
时至今日,万明坚高举高打的传播手法、混合型渠道网络和二三级市场的征伐,已经消失在了那个曾经的万明坚时代,万明坚走了,走得确实很无奈。他辜负了李东生,不是他没有能力,他卓越的经营才能和战略智慧有目共睹,他是输给了一个时代,输给了一个行业,他是一个深受中国制造业荼毒的受害者。纵使他是松下幸之助再世,他也难以承担一个行业历史痼疾的救赎。
国产手机业的命运,只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技术研发力量的薄弱,质量意识和管理系统的缺乏,使得中国制造业长期积弱成疾。国产手机凭营销传播和渠道的创新在市场上所取得的辉煌,仅仅只是一夜昙花,国产手机,或者说中国制造业,要在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唯有研发。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时间和经验在关键时候总会成为致命杀手锏,研发和质量的提升并非穷数年之力可以一蹴而就,发达国家的技术实力,靠的是几十年来全球最优秀人才的技术积累。中国在全球化竞争中,已经丧失了先机,那么,一向擅长后发制人的中国,又将何以继起?
中国人的答案是,以市场来阻击技术,以市场来换技术,中国人想打“时间差”和“地域差”,而差值的求解,仍然需要冀望于营销。也许,营销能力仍然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业以弱胜强的战略核心,营销的终极是为了实现技术过渡,既然是过渡,就会有阶段性妥协,不知道妥协,就注定出局。
于是,万明坚出局了,理所应当。只是仍然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国产手机业,在仍需要用营销求解破局的规则下,谁又将成为新的“万明坚”?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newmarketing@163.com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已有 0 人表态! | ||||||||||||||
欠扁 | 同意 | 很好 | 胡扯 | 搞笑 | 软文 | 糊涂 | 惊讶 |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