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CI
- CI是什么呢?对于目前正在掀起CI热潮的人们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个陌生的内容。但是问题在于:过去所推崇的CI与现今时代所要求的内容已经产生了距离。我们是否有必要在对CI原理认识的基础上加以修正,重新认识呢?CI是企业的目标、理念、行动、表现等为一体所共有的统一要领,是企业在内外交流活动中,把企业整体向上推进的经营策略中重要的一环。具体地把CI内容进行细分,CI的底流是企业基盘整体的主脑部分,是企业存在的唯一根本。CI的确立是把企业划为与别人不同的实体,如“这就是我!”一样。明确的主张自我,就是CI本质中最为基本的法则。尤其在90年代,企业已从综合经营的做法开始转向较为专门的经营轨迹上来,CI强调自我的法则便成了企业谋求巩固事业基盘时所依赖的手段。企业在社会上的存在分为实体存在与印象存在。而CI的原理正好把两方面的内容都包含在里里。可以这么说:企业把形象(视觉)作为重点来加以考虑的情况较多,但是作为一个整体,企业的实体存在和印象存在应进行最有效的相结合,在社会舞台上演出,而不是把CI单纯地局限在视觉传达形象上。在80年代初期,日本在导入CI时,对于CI的真正含意,日本企业并没有准确把握其完整概念。企业经营者对CI的期待实际上有其相当的差距。所以企业在导入CI以后,社会形象与知名度有了提高,但企业内职员的意识改革与企业战略的变化并没有同时进行或根本就没有做的情况很多。如此而言,目前在中国掀起CI热潮的这个时期,是否会存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况呢?诚然,谁也不能保证导入CI就一定能为企业赢来一个新的境界。这本身就是CI的运作难点。为此我们有了这样的疑问:为何企业在导入CI以后,不能看到明显的成效?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谋求依赖CI的手段来改变自身的同时,只是作了最为表面部分的考虑造成的。换句话说:经营者在对企业导入CI时,只考虑到公司名字的更改,新社标的设立而已。这就是CI让人最容易误解的地方。因为CI不是一个单纯只为企业改变形象的工具,它是企业最基本的理念、企业的活动方针、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全部综合概念,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革而别无选择。
为了让CI成功导入,企业基本理念的确立最为关键。由于它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认识自身,所以这个基本理念是企业从一开始就得自问的原始内容,而且要让这个内容由全体的员工一齐去理解与认识,然后贯穿全体,由形象来表现这种企业精神,由服务来体现这种精神。我们是谁?为了谁我们要做什么?如何去进行与表现我们想要做的事?这三个问题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相同的,也是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企业的理想——过去的与现在的以及未来的愿望,由它再来构筑企业内外的新形象。为此,CI开始的根本是企业新理念的构筑与确立,而不是立刻着手进行Logo mark设计。因为,每个人都持有不同的个性,每个人都极为任性地以自我为中心而存在着。在企业里,如果每个职员所持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都是各自为政的话,即使是企业导入了CI,有了一个很优美的企业形象(视觉形象),企业的运营同样是无法进行的。企业理念的设立,目的就在于把职员组织、规范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范畴里,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内容而努力。近几年的日本,有不少企业在制作广告,或者说在实行CI导入的企业新形象改造运动中,在时间上与资金上都耗费了不少的“能源”。即使作出了不少的努力,但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中,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他们只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而强化企业形象,而从根本上欠缺了在与消费者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企业理念中的核心部分。对此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思考:很多的企业,产品质量非常良好,但在销售的过程中,由于姿态过分冷漠,顾客为本的信息不够明确,致使消费者感到企业诉求与行销活动相互矛盾,销售情况往往就不尽人意。这就是企业在社会活动中形象与理念不相协调的地方。CI的职能就是在于如何去积极谋求一种在其影响下相协调的社会交流。
CI的实核是一个由理念、形象、行动相交的复合体,而不是一个只强调形象的单纯的设计活动,也即是说,CI应该是企业的社会交流。企业,通过媒体与服务来传达其存在意义、目标以及活动内容。通俗地讲,所谓“企业社会交流”就是企业与顾客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在进行CI导入或者重新导入时,这就是最重要的内容。例如,某家电器生产商为了消费者能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内重复地购买该电器生产商的产品,在产品的开发研究时,有意在产品的耐久使用年限上故意给予缩短。这只是但求使产品在保证使用年限内不出性能上的问题,而采取的缩短产品寿命的策略。又如契约书类的例子,一般而言,契约的内容是不易懂、不亲切、极其严肃的一种使用信用交换的文书。为了改掉这一种不良印象,有意地在较易懂的文句上加以扩大文字以及使用温和热情的用语,而极为重要的部分则采用暧昧、难懂的小文字表现或放置在一个不明显的版面上,使顾客在难解与长时间不耐烦的心理出现时顺利地签约。这些策略都是企业在没有摆平“企业的宗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情况下而进行的“企业改良”。这些例子说明,作为企业,如果对顾客的态度没有构筑在一个“一切以顾客至上”的原则上,CI的活动成果也就难以维持。诚然,企业要能很好地在社会上与消费者交流,在确立自身的社会形象时,独立的、富有个性的企业之声也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个内容不是玩文字游戏,或只有几个人知晓的密语,而是优美、易懂、易记的企业口号。企业之声与形象不同在于,视觉形象有不引发联想的盲点,而企业之声却是用目标、希望、理想,把企业形象转化为声音、浸透在企业内外的每个角落,就如同一个民族围绕在一面大家都认同的旗帜下,手捂着胸脯唱一曲激昂的民族之歌一样。60年代的美国CI风潮,在80年代里转嫁到了日本,而90年代初在中国似乎也看到了滚滚浪潮。我们认为CI热是一个企业家们懂得用形象来占有市场的觉醒,是知的开端,是国家兴旺的一个景象。但是,我们同时提醒企业家们不要盲从,应该要让企业家们都懂得CI的真谛以后,再去谈CI,再去导入CI。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