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宣传广告的大标题该如何写(一)
- 景区宣传广告的大标题该如何写(一)
林轶
在我们创作旅游类报刊广告,特别是景区宣传广告的时侯,常常可以感到:景区宣传广告中,作为首要打动消费者的广告大标题,总是很不好写,不是写成了景区产品的定位语,就是写成了千篇一律的感叹词……下面,我就将自己的一些创作经验写出来,以供大家参考,解决这个不好写的东西!当然,这不仅是个文法问题!
一、认知诱导法
案例:
XX省省会A市,有一个大型的山地滑雪休闲型景区,因拓展客源的需要,想在旁边的B市作报刊广告进行推广宣传,但B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同样也拥有一个山地滑雪类型的景区,这个景区比A市滑雪景区开办要早5、6年,而且就在B市的主城区附近,交通方便,旅游配套及基础设施十分完备,各方面的硬件条件,远比A市那个景区要好,而且,该景区在每年冬季,是B市旅游消费者出游的首选。
但作为硬件同质竞争者的A市景区,没有从一般的景点环境、景观特色、服务设施、积雪质量、滑雪场规模等“自然”硬件上去进行横比,而是在景区内可进行的娱乐项目上做文章,策划了很多创意新颖的、持续性强的,具备高参与度、高娱乐度,并且执行性要求较高,极难模仿的雪地休闲活动,以“人工”的软件,投入与B市景区的竞争。相比之下,B市景区的强项,就仅仅是在自然硬件方面的竞争力上。
但是,话又说回来,“蹲着的骆驼,可与马儿一争高下”,虽然B市的滑雪景区因经营管理的问题,出现了还在依赖自然硬件吃饭的“短视问题”,但这个景区对于B市消费者来说,必竟是出游方便、地方熟悉之处,而且,既然是滑雪休闲景区,当然是以滑雪休闲为主,不同于其它的观赏型景区,B市消费者有了这个以“滑雪”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景区,自然对其它类似的同质景区有点“不以为然”。
所以,如何在报刊广告中,唤起消费者对A市景区的全新关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策划专案组的仔细分析,发现:
1、A、B两市的距离根本不远,B市消费者在两三个小时内。就可到达A市那个景区,交通及服务设施同样方便,景区平均消费金额都差不多,不存在着B市消费者在交通、经费等方面的消费抗性;
2、B市景区开发的时间太长、依赖自然硬件经营的时间太久,缺乏更新的差异化特色
3、消费者也因为长期一尘不变的景区休闲方式,而产生了“除了滑雪,还是滑雪”、“滑完雪之后,不是在附近喝酒吃大餐,就是打道回府”、“5、6年都在这儿玩,没见什么新意”……等想法;
4、A市景区在广告中所推出的各项雪地休闲活动,主要是经文字内容的说明为主,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经费上,都不允许人家一个活动接一个活动地,分开地做不同版面的推广,还必须是旅行社组团广告那种“打包”。
所以,要唤起B市消费者对A市滑雪景区的全面关注,还是要从报刊广告的大标题上作文章。
经过头脑风暴,在第二个星期B市的首要媒体《XX晚报》上,从周一到周五,连续五天,每天载登一个半版的硬性广告,每次广告的大标题,都占了半版广告位的一半,并且,这些大标题,还针对B市当地受众的语言习惯,进行了地方民俗化的处理,于第一时间内,夺取了B市消费者的眼球,使之开始深入关注A市滑雪景区所推出的各项全新的休闲活动。
第一天广告的大标题——《B市,还有啥子耍的!?》(“还有啥子耍的”:还有什么值得玩的),红色醒目的超大号文鼎黑体,加上巨大的“?”和“!”,配合为该景区品牌单独创意的滑雪内容图片,以及疑问加对比式文案写法的A市景区休闲活动推介(当然,对比的景区就是B市那个景区,只是不明说而已),帮助B市消费者们,找到了内心深处的消费需求和渴望——“B市的滑雪景区,实在是没有什么玩的,太老气了,太陈旧了,没有什么新意”、“到A市那个景区玩,还有更多新颖的休闲活动”、“从交通、时间、经济上考虑,到A市景区与到B市景区玩差不多”、“这么多年了,的确该换换地方轻松一下了”、“反正都是滑雪,还不如去一个有新鲜活动的地方”……(这不是我们主观臆断,而是在广告投放后的一个月内,所进行的B市消费者调研中获得的消费者回馈信息)
第二篇广告的大标题——“几年都是一个地方,累!”……
第三篇广告的大标题——“都5、6年了,换个新地方!”……
第四篇广告的大标题——“同样花销,A市XXX景区硬是巴实!”(“硬是巴实”:绝对很舒服的意思)……
第五篇广告的大标题——“天啊,还有比本市好玩的!”……
在广告投放后的一个月中,的确产生了非常好的实效推广作用,客户还高兴地“抱怨”:广告效果好,B市来的客人太多,超出他们预计,让他们累着了。当然,我们专案小组认为:还是客户自己策划的雪地休闲活动,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罢了,我们的广告大标题,不过是绿叶扶红花而已。—————————————————————(案例分析结束)
说透了,这种广告大标题的写作方法,就是“认知诱导法”,利用消费者对景区产品原有的认知情况、认知心理所形成“势”,对这些认知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可以阻止“势”持续下去的机会点,导入一定的诱因作为阻击的着力点,使消费者们,自己对原来就形成的较固定化的认知感,形成一股新的逆力,即我们所说的怀疑、不相信、没有新鲜感等感觉,在形成一股逆反感的同时,推出新的景区产品,以移花接木的方式,取得消费者信任,合情合法地挖对方墙角。(待续)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