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飘荡何时歇——一个营销人毕业五年半的故事
- 醉落魄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东南,常作西南别。……
深夜10点,脸贴着京沪高速上疾驰的大巴车窗向外张望,一片黑暗,道旁站立的树木风一样掠过,夜色中不时闪起几点灯火,一会儿就被车子抛下了,新的灯火又重新出现,那在车窗外闪现的不仅有土地、村庄、树木、灯火,还有往事的碎片:一个个城市的灯火或街道、一个个熟悉或已陌生的面孔、黄浦江湿湿的水气或瓯江上的汽笛声、某一个江南小镇温煦的阳光和清幽的庭院、上海吴兴路和南京长江路上的梧桐树、苏州春天醉人的花香,此外还有狼狈不堪的一次次搬家……
五年半——毕业不知觉间已闪过五年半。自己这五年在干什么?回想多年前的自己,那时的梦想是否就是今天的现实?From EMKT.com.cn
我想,该梳理一下这五年半了,关于梦想,关于上海,关于漂泊,关于爱情,关于一路辗转于民企-港企-台企-外企,媒体-生命科学-医药-房地产的职场生涯,关于创业……
车里播放着《随风奔跑》:
……
随风奔跑
自由是方向
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
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
……想起了聂鲁达说的那句话,“我承认,我曾历经沧桑。”
2000年那个闷热的夏天,我在同学的泪眼中走出校门,就在那一刹那,眼泪大滴大滴地掉下来。
我知道,我结束了一个时代——那最真最纯的青葱岁月:
在大学里,我们虽然要读书,但压力并不大,可以约上三五知己到路边的小饭馆聚聚;可以偶尔放纵一下,在凌晨两点起来,拉着她的手去看荷塘月色,听夜虫软香玉般的浅唱低鸣;我们还可以做许多想做又不太出格的事儿……
第一篇: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梦想成泡沫
一切皆有可能,人的一生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梦想。第一节:少年时代,第一次,与朦胧的梦想擦肩而过
还记得读高二时,我实在讨厌理科,给班主任写了一封长信,告诉他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作家,希望转到文科班去,为了增加成功率,还从十分有限的伙食费中挤出几十块钱买了几包红塔山找到了教导主任。也许,一个轻狂少年的呓语在他们的眼中是多么的可笑与幼稚,总之,我没有转到文科班去。
尽管高考时,我的语文成绩全校第一,考取了大学,只是,只有自己心底清楚,很疼、很痛,若读文科,以我的天赋,毫无疑问会考取中文或历史专业,直到今天,尽管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常常为别人所称道,甚至因为学理的缘故,比较理性,但是我有自知之明,因为缺乏文科专业的熏陶,我的文字还是少了一种底蕴。
少年时代,第一次,与朦胧的梦想擦肩而过。
第二节:大学四年,充实而快乐的追梦之旅
2000年9月,踏入大学校门时,班主任问我,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我回答,要么在专业上,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发展,拼命搞科研,然后出国,要么往新闻领域转,彻底改行。
尽管我所在的系科科研实力雄厚,出国的系友众多,但在实践中发现,我不适合搞科研,在生命科学领域也绝对成不了大器。
大学里,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使我相信只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什么事都有可能。
大一、大二,忙于专业、写作、打工、社会工作,英语几乎没有碰,每次学校的考试都是靠高中的底子勉强过关。
大三上学期时,很多喜欢我的老师急了,英语国家4级不过,你就等着不毕业吧!人都是有惰性的,不到火烧眉头,往往静不下心做事,我也是如此,之前总对自己说,还早呢,我的底子好,急啥……直到考试前2个礼拜,书还几乎没有翻过一页,这时,我才慌了……站直了,别趴下!我对自己说,一种勇往直前,不惜一切代价过关斩将的豪情油然而生。那2个礼拜,除了学英语,我什么事都没做,学习强度非常高:早晨6点起床,一直待在通宵教室,每天把6级单词快速略读1-2遍,每天做10套模拟题,每天听10套听力题…..往往深夜3、4点才回宿舍睡觉,从来没有一天睡眠超过5个小时,那些冬夜,走在飘着淡淡腊梅清香的小路上,几乎倒下去睡着…考试那天,拿到试题,做的很轻松,提前20分钟交卷,打电话给一个留校任教的师兄,请我喝酒吧,我四级过了,春节过后,考试结果出来了,我考了80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四级考试之前,我读到了《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致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永远忘不掉,那些震撼、温暖的言语: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的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象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的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与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那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他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有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的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泪珠,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江艺平的文字更坚定了我的做一个记者的梦想——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大学阶段的梦想是什么?事实上,争取毕业后做一名有良知的好记者,这成了当时我前行的动力,我非不知,这相当困难,但我天生不服输,有种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韧性。
从大一下学期第一篇校园新闻发表在校报上开始,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信心,我着魔似的疯狂采访、写作、投稿,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同学们早已入眠,我还趴在学生会的办公桌上爬格子,其中的酸甜苦辣岂是一般同学所能理解。慢慢的,我的散文、新闻稿开始发表在一些省市媒体,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让我欣喜。还能有突破吗?每天,我都在问自己,并不断调整,发力狂奔。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冲刺国家级媒体,那种为了一个美丽的梦想,永远挑战自我极限,不断超越的成就感让我惊喜不已,那是我大学里最快乐的时光。
2000年春节刚过,我放弃了多家机关、企业的工作机会,与家乡一家日报社签订了就业协议,没有太多的惊喜,一切尽在意料之中,没有理由不让报社选择我,我知道,大学4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第三节:我当了一个月的小记者
回到家乡的日报社,办理了报到手续。
领导安排一个老记者做我的师傅。从此,我每天的日程是:
上午,跟着师傅采访或者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会议;
中午,喝酒,通常不胜酒力,醉醺醺的,然后午睡;
下午,下班前回报社写好稿子交差;
晚上,又有人请喝酒,吃完饭,前辈们通常甩给我一条烟或者几包茶叶,说“小孩子回家睡觉去。”师傅和他们去桑拿中心洗澡去了。我也不甘寂寞,约上大学毕业回家乡工作的高中同学,到茶馆打牌,累了,就吃夜宵、泡吧……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个礼拜,我像是生病了,失魂落魄、没精打采,党报条条框框的限制让我提不起精神,没有丝毫的激情,醉死梦生的日子让我看不到未来,每个夜晚,走在无人的街道上,我问自己:这就是我所追求的“铁肩担道义”吗?我为社会、为底层的老百姓做了什么?这就是我所梦寐以求的“妙手著文章”吗?看看自己写下的“八股文”,我羞愧不已。甚至我可以想象我十年、二十年以后的生活方式,尽管是炎炎夏日,却有一种冰冷的凉气笼罩了我的全身……
第四节:网络热潮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上世纪的最后一年,网络热潮突然爆发,激情彭湃,在“高科技,新技术”的口号下,每个人都相信“这一次真的不一样!”
1999年下半年,网络好像一下子走进我的生活,大四这一年,既然不读研,又不愁找工作,空的很,我就忙着打电脑游戏,玩OICQ,亦开始关注网络经济。
2000年春天,关于网络经济的报道铺天盖地,我如饥似渴疯狂阅读,常常忘记吃饭、睡觉,陷入幻想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青年》上一篇文章,大意是网络经济是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的最佳捷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后一次暴富的机会,看的我热血沸腾。
2000年5月,有师兄从北京打来电话:“我在网络公司上班呢,公司要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我要发财了!哈哈!”我的心痒痒的,把简历发给师兄,让他帮我往北京的网络公司投,结果居然真有两家公司打来电话说:“看了你的简历,我们公司正缺你这样的年轻人,毕业后马上过来上班!”我问他们:“不用面试吗?”“没问题,你的背景非常好,你师兄又竭力推荐,我们相信你!”我又问“户口可以调到北京不?”答案是否定的,心里有些疑惑:这是正轨的公司吗?后来,父母坚决反对我去北方,加之与家乡的报社已签订了就业协议,去北京工作的事不了了之。
2000年7月底,由于对现状的不满,我心中熄灭了几个月的网络淘金之梦又开始熊熊燃烧了:
“我要去北京,去上海,去深圳!”
“我要投身网络热潮,迅速成为富豪!”
“30岁就退休,然后周游世界!”
我在心中呐喊,热血沸腾,一条金光大道在眼前展开,年轻就是好,未来就是好!
第五节:“我走了”,我把辞职报告放到了老总面前
“我走了”
2000年7月底,老总看着我的辞职报告,有些恼火,“你知道多少人挤破了脑袋都进不来吗?你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不想做新闻了,可能还是企业比较适合我,我想赚钱……”
“报社资金充裕,与政府关系很好,我想拿一块地,做房产开发,留下来吧,你会有大把的机会。”他话锋一转:“如果你实在想走,交违约金吧,否则档案、户口别想转走!”
“对不起,很感谢您的赏识,可是我去意已决,违约金我认了!”
我和家人打了个招呼,我出差几天,你们别挂念,背着行囊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从此,浪迹天涯,一壶漂泊。
第二篇:初到上海,仰天长笑少年狂
第一节:上海,上海…上海,我来了上海离故乡很近,不消几个小时就到了。
傍晚,下了火车,踏在了上海的土地上。
闷热、喧嚣、嘈杂,还有黑压压的人流。
上海,于我是什么?
是外公外婆生活过的地方吗?上世纪初,太外公从故乡辗转飘到上海,一番拼搏成为家道殷实的小商人,外公外婆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却于50年代后离开,回到故乡定居,生根发芽。多年后,上海离他们已经很遥远,只有偶尔提起上海往事的时候,他们才会改用上海话,在絮絮叨叨中回味着他们的当年。
是记忆中的旧时上海吗?依稀记得小时候到上海游玩的情景,外白渡桥下潺潺而过的黄浦江,大世界的七彩霓虹灯,南京路熙熙攘攘的人群,亲戚家狭小昏暗的石库门老房子……
是媒体渲染的国际化大都市吗?动感的?快节奏的?外滩?陆家嘴?地铁?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跨国公司?网络公司?金融中心?
一别数年,上海,我来了。
上海,我来了,不知道儿时的喜欢,是否会改变,是否会褪色,是否会模糊,是否会遗忘,是否还会让我心跳…
第二节:上海第一站,亲情让我感动
外公外婆在上海有些亲戚、故交,去上海之前,我让外婆打电话给她的妹妹――我的姨婆,说我要去上海出差,在他们家住几天。
出了车站,我打车直奔姨婆家,他们家早已不是记忆中的老房子了,是一个崭新的高档社区。
我冲到小区门口问保安:“×××家是住这么?”话音刚落,一对老夫妇从背后闪了出来,“是×××吧?”我点头,是姨婆、姨公,原来他们早已守在小区门口等我了,我几乎不敢相认,他们老了许多,仔细看看,姨婆和外婆长的真像,一样的慈祥,一样的亲切,他们拉住了我的手:“都成大小伙了,我那妹妹真有福气!”
“先洗个澡吧,等会慢慢聊。”进了家门,姨公把我引进了卫生间。
洗完澡,我惊讶地发现整整一桌菜,盐水虾、红烧肉、炸带鱼、清蒸鱼、鸡汤……
“别愣了,喝几杯吧,儿女都出国了,就我们老两口,你来了,我们很高兴。”姨公拿出了珍藏多年的日本清酒。
那一夜,我怎么也睡不着,站在窗前,眺望远处,能看见东方明珠,美的令人目眩,还有高架上不息的车流,璀璨的灯火宛若星河。
在后来的好几天中,每天晚上,姨公、姨婆都做好了晚饭等我,我不回去,他们就不动筷子,在上海这个陌生的城市,这份亲情让我深深感动,没有丝毫的无助和落寂。直到今天,我还时常去看他们,陪他们吃吃饭,说说话。
第三节:上海的第一份工作,只做了三天
到上海的第二天是周六,一大早,我拿着一叠简历直奔八万人体育馆——来上海之前,我已经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知道那里每周六有人才交流会。
在体育馆门口买了份《人才市场报》,杀进去转了一圈,大失所望,没几家网络公司,更见不着跨国公司的影子,想想已无退路,决定先将就着找份工作,填饱肚子即可,于是投了几份简历。
上海的效率就是高,中午就有家广告公司通知我去面试,就在徐家汇附近,马上屁颠屁颠地冲过去,面试很简单,一位自称×老师的创意总监与我聊了半小时,老总又我沟通了10分钟,对我说,先从文案做起,底薪2500加提成怎么样?我忙不迭地点头,连说,没问题,没问题!老总嘱咐我,好好干,周一早上9:00来上班吧!
当天下午,翻开《人才市场报》,我也不知道公司背景的好坏,也不知道什么职位适合我,反正什么网络采编、市场、公关、助理,胡乱找了7、8家,把简历装好,投到一个邮筒里。
晚上回到姨公家,我对他们说,我在家乡已经辞职了,今天去找工作了,周一去一家广告公司上班。老人瞪大了眼睛:“报社的工作不是蛮好嘛,怎么不做了?再说来上海找工作,也该和我说一声,我刚从政府机关退下来,还是认识一些人的。”
“不麻烦您,我知道该怎么做。”
我又打了个电话给父母:“爸,妈,我不回来了,我在上海找了份工作,下周一开始上班。”
父母虽然很震惊,尤其是父亲,上个礼拜,我刚送给他一只报社的公文包,他出去办事,包从不离手,他为儿子在报社工作感到深深地自豪。我的决定对他们来说太突然了,然而,父母没说什么,他们很爱我,却从不干涉我的任何抉择。从小到大,我向来非常独立,高考时填什么志愿父母都完全遂了我的心愿。当然,我也让他们很放心,他们深知,儿子很努力,一直是他们的骄傲。
周一去广告公司上班,与我一起去报到的还有两位新同事——安徽安庆的小董,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另一个小姑娘,也是刚毕业,学国际贸易的,后来我们三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当天下午,我接到几个电话,要我去面试,想想广告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就决定再出去碰碰运气。第二天一大早,我对老板说,前一天吃夜宵,肚子疼的厉害,要去看医生,老板连忙让我快点去医院。冲出大厦的那一刻,我狡狤地笑了。
上午面试的第一家公司在延安西路某写字楼,是我梦寐以求的网络公司,招聘的职位是网站采编。推门而入,几十个人密密麻麻地挤在大会议室、办公区,每个应聘者只有5分钟时间,走马灯一样,很多人紧张兮兮地走进去,垂头丧气地走出来。轮到我了,面试的主考官把脚高高地翘在宽大的老板桌上,神情傲慢:
“我们是一家美国基金投资的高科技公司,我刚从美国回来,是这一轮interview的主考官,你先做一个自我介绍”他一口港式普通话,还夹杂着英文单词,听的我只起鸡皮疙瘩,我当仁不让地开始吹嘘起大学时代。
“等等,你不是学中文或者新闻的?”
“不是的。”
“对不起,我们的网站编辑,只招聘中文或者新闻专业的。”
“那你们怎么要我来面试?”
“这个……”
“对不起,我收回简历。”
不容他反应过来,我一把夺过简历,落荒而逃。
这就是网络公司?这就是知识经济?这就是高科技?走在延安路高架下,我十分沮丧和迷茫。不过这种情绪对我来说,只是片刻,下午不是还有面试吗?我很快神气起来。
下午我赶到了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这是×××生物科技公司,招聘职位是总裁助理,要求中文或新闻专业硕士以上学历,熟悉生命科学尤佳。走进公司的大门那一刻,我忽然有些紧张,我没硕士学历,也不是学中文或者新闻的,他们怎么要我来面试?奇怪!
第一轮面试是一个子公司的老总,一个40岁左右的上海中年男人,人很和蔼,拉家常似的和我聊天,我放松下来,眉飞色舞,激情彭湃地开始神侃——大学时参加记者团和学生会工作对我的沟通能力锻炼不少。聊了1个多小时,他不住地点头、微笑,我更来劲了,面试几乎成了个人演讲。
“不错,就是还不成熟,缺乏历练。你喝杯水,等会我带你去见集团公司的×总。”他起身进了他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打电话。
过了一会,他亲自带我去见×总。×总也差不多40岁,很儒雅,戴着眼镜,一身雪白的衬衫,尽管是夏天,还系着领带,他面带微笑,说话很慢,却透着一种威严,我有些紧张,老老实实地坐着听他讲。
“我已经看过你的简历,刚刚×总在电话里也说了你的情况,你恰好是我们需要的人,具备生物学背景,熟悉媒体与新闻工作,今后你就是我的助理了,分管集团公司的品牌推广、媒体公关和企业文化建设。”
“你们的招聘广告上不是要求硕士学历吗?我不是……还有,助理与秘书有什么区别?”我傻傻地问。
“哈哈,到底是刚毕业的,我用人不拘一格,我相信我是不会看错人的,再说那些中文硕士可能也很难理解什么是DNA、RNA、转基因!当然,助理不是秘书,待会让我的秘书小×带你见一下人力资源部经理,参观一下公司。好好做,不要让我失望!”
小×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带着我见过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几个子公司的老总后,又做向导让我参观了实验中心、生产线、市场部、销售部等机构。在实验室,闻着熟悉的试剂的味道,看着那些熟悉的仪器,恍然如梦,仿佛又置身于大学时代的某一个实验室,老师严谨或慈祥的目光,同学年轻的笑脸,一丝惆怅掠过心头。
去广告公司上班的第3天,一大早,我悄悄告诉小董,明天就不来了,要他留下联系方式给我。下班后,我向老板辞行,感谢他的关照,他张大了嘴巴,老半天没做声,最终祝我好运。
晚上,姨公、姨婆听说我换了一家高科技企业,也很高兴,姨公拿出了珍藏多年的法国白兰地与我小酌几杯,怕我带的钱不够花,硬是塞给我几百块。这份亲情,我一直铭记在心,终身难忘,是这老两口,让我在上海的第一站,没有受到一点苦。
第三篇:一不小心,亲身见证了前无古人的狂热的基因泡沫
第一节:基因狂潮高歌猛进的号角吹响了自从那只叫做多莉的克隆羊问世以后,人们对于基因的热情已经到了近乎狂热的地步。
2000年夏季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更是火上加油,使基因泡沫极度膨胀。From EMKT.com.cn
基因是什么?在遗传学上的定义是:基因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在国内的一些资料中是这样介绍的:
基因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人类总共只有3万多种基因,主宰着人的生老病死。基因技术将成为人类战胜疾病、提升生命质量的主要手段。而基因工程制药、基因诊断、基因治疗,都依赖于这3万种基因。谁能拥有更多的基因,谁就会在基因时代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拥有更多的财富。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推进,一个新的产业领域———基因产业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由基因重组技术为基本手段的基因工程制药、基因诊断和治疗、物种改良和环境改造等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基因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目前,这一产业的重点是基因工程制药。在美国市场,仅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个药就有35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反映了基因产业巨大的商业价值。基因组研究的成果,将会促进基因产业的发展,基因专利的竞争也将迅速演化为基因药物市场的竞争。
当时,欧美的投资者争相将数亿美元注入这一前景特别看好的研究领域,在美国诞生了著名的生命工程企业塞莱拉,世界各国已相继成立了数千家生物技术公司,它们的年营业额已达百亿美元。
在中国,多家上市公司甚至一些地产商都持巨资争相涌入。到公司上班后,阅读了成堆的书面资料,我才知道,公司竟然是当时国内业界赫赫有名的生命科学公司,做了一些轰动一时的举动,来自全球的风险投资者都踏破了门槛。
第二节:基因产业,比肩微软?
犹记得当时,一些不懂基因概念的记者,激动万分、热血沸腾地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1、比尔·盖茨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下一个超过他的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基因时代的比尔·盖茨,会出自中国吗?我们期待着!
2、面对如排山倒海、大浪淘沙般迅速席卷全球的基因技术产业化浪潮,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纪里,在中国这片国土上,究竟有没有可能产生基因技术的“微软”、“IBM”,或者“思科”?
老板激情彭湃地告诉我们:“网络技术改变技术,基因技术重组世界!”
当时,公司动不动就是数十亿数百亿的发展战略,数百亿的融资计划,老板宣称:
创业三年,我们的资产已经达到十几个亿!
我们正在全球范围内申请自己的基因专利,要研发极具竞争力的基因工程药物!
我们要运用基因筛药技术,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我们要创建世界一流的产业基地,建设一个类似硅谷的集研究、产业、风险投资、展示、居住为一体的区域!
我们要实施股权、期权计划,实施全员持股计划,带动我们的员工共同致富!
我们已经吹响了进军国际资本市场的号角!
将来我们的员工要开着快艇,从黄浦江飞驰到崇明岛上班!
……
多么激动人心的伟大计划!
我们的老板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如果这里有我当年的同事或者业内人士,也许你们已经能够猜出是哪一家公司了,还记得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吗?今天,繁华落尽,大概多数人应该混迹于医药、生命科学产业吧,你们过的还好吗?
2000年下半年至2001年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个年轻人云集响应,聚集在老板的猎猎大旗下,本科生根本就不算什么,硕士、博士、MBA、教授也不稀奇,光“海龟派”就有数十个。就像在海滩上拾贝的顽童一样,一大帮年轻人一时被突如其来的海浪冲得晕头转向,用“欣喜若狂、豪情万丈”都不足以形容我们的心情,每天为一种激情所包围着、幻想着、憧憬着。用一句话形容:
我们全部彻底疯了!
第三节:我的“后校园时代”
到×××生物公司上班不久,我从亲戚家搬了出来,与同事在公司附近合租了一室一厅,同事有女朋友了,很少回来住,基本成了我一个人的天地。
白天的工作很轻松,与媒体打打交道,写写新闻发布稿,做做企业内刊,集团的品牌推广还谈不上系统化、正规化,老板忙着融资,谈判,根本无暇顾及。我开始迷茫了,发现自己太空了,不仅我空,周边的同事们都很空!
就在那个时候我无意中进入一个营销网站,浩瀚的营销理论、案例,极大地吸引了我,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第一次知道什么是“4P”、“4C”,什么是经销商管理,渠道开发等等,也第一次知道了史玉柱、柳传志这些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不过都只是纸上谈兵,我还没有机会实践我的营销知识。
广告公司的老同事小董与我的交往变多了,有时候下班了一起喝酒,他告诉我很多事:
刚到上海找不到工作,晚上睡在复旦大学的露天石凳上,被蚊子咬的浑身是包;
因为欠学校的学费还没还清,毕业证给扣了,找工作有诸多不便;
身份证丢了,只有一张复印件小心翼翼地藏在贴身的口袋里;
不忍心那没上过中学的妹妹在乡下受苦或者在上海的服装厂受工头欺压,兄妹俩开了家大排挡,常常忙到深夜3、4点,没想到有流氓地痞过来敲诈,一脚揣翻了小摊,小姑娘眼睛都哭肿了……
这些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际遇,对我来说很震惊,亦感到生活的艰辛。
曾经有一阵子他手头十分拮据,我也没什么剩余的钱借给他,于是在一个深夜,他拉着我倒了几班车,去他浦东的一个大学女同学那借钱,我能够体味到他从女同学手中接过钱的那一刻,复杂、无奈的心情,但是他那种在最艰难的境况中依然有梦想,有激情的韧劲让我很是折服,从此对于这个小伙子我有了一种情同手足的真情。
没想到后来大家辗转换工作、住所、电话号码,竟然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上海?有没有买房?有没有成家?兄弟,如果你,或者你的同学看到我的帖子,希望你能和我联系,大家喝一杯酒,道一声珍重!
我的生活基本局限于公司——住所这两点一线,虽然收入不高,但是一日三餐都是由公司食堂免费提供,公司还有租房补贴,我也没啥消费的渴望,慢慢地竟然攒下了一些钱,还清了欠报社的违约金,顺利地把户口转到了上海。拿到上海身份证的那一刻,我也没啥惊喜,我习惯了平和,宠辱不惊。
当然,走出校门不久,有时候会回忆大学生活,想起持续数小时的生化试验,想起校园里腊梅淡淡的清香,想起大学时那个丁香一样的女孩,她那飞舞的红裙,大大的眼睛,淡淡的忧伤,曾经让我刻骨铭心。还有那个写的一手好散文的女孩,飘逸的长发,她的泪痕和哀伤。我会记得你们,永远祝福你们。
2000年的冬天,有两件事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那个下着冬雨的夜晚,寒风瑟瑟,走到小区附近,狂风大作,把一个水果摊的帐篷吹翻了,昏黄的灯火中,老人在水果皮、泥泞中摸索,在风雨中哭喊,我的钱呢?我的钱呢?他的钱给风吹走了!我忙上去,蹲下身:“大爷,别慌,我帮您找。”那一刻,我看到了他浑浊的眼睛中的泪水,嘴唇轻轻动着,可是,终究没有再说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太苦了,我在心中轻轻地叹息。
大约是在2000年圣诞前后,深夜12点多,我骑车在路上飞驰,天空中忽然飘起雪花,片片飘落在暖暖的灯火里,有的竟调皮地钻进我的脖子,凉丝丝的,于是便想起大学寒假时那场雪景了,大雪初霁,白的耀眼,极清爽的梧桐大道,静的没有一个人,雀鸟的啁啾在枝头回荡,逗的雪花也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晚风里。腊梅的清香丝丝缕缕的,刺的鼻子有些生疼…………那一刻,我的眼睛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溶化了2000年上海冬天我睫毛上的雪花;那一刻,我深深爱上了上海这座城市。
第四节:第一次萌发创业的念头2000年11月,公司隆重纪念创业三周年,董事长的发言稿由我代笔,我的上司集团×总看了不满意,不消半个小时,重写了一篇,×总才华横溢,口才极佳,在几个月的工作中,我们情同师生,依稀记得×总操刀的发言稿中有这么几句话:
创业三年来,我们的资产……
创业三年来,我们的员工数……
创业三年来,我们的核心技术……
……
详细内容已经记不起来了,只是,那种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那种从零起步创造非凡的自豪感,那种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的号召力,让我终身难忘。
就在那年冬天,我读到了吴晓波的《大败局》,秦池、爱多、三株、巨人……那些激动人心的辉煌和令人揪心的跌落,让初出校门的我感动、震撼、惊奇、向往、疼痛,原来创业可以也让生命如此绚烂: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原来那些“史诗”般的神话,也会如云烟般地消散!
很多个夜晚,我会默默诵起岳飞的名句: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是我敬重的英雄,铮铮铁骨,顶天立地。如果生在古代,我一定会选择他那样的生活方式,把三十年的功名和八千里的长征当作尘土,横刀跃马,仰天长啸!
这是一个和平的年代,不再需要英雄——在血和泪,生和死中主沉浮的王者。其实,我也不相信人的一生一定会梦想成真,但重要的在于过程,结果其实无关紧要,人生的一切都会随风飘去,也许杨滇的词可以描述这样的心境: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我开始折腾着寻找创业机会。我很清楚自己的状况,没资金、没技术、没人脉、没经验,得慢慢来,从门槛低的行业切入。
首先进入我的视野的是餐饮。
当时大柏树附近有一家类似于大排挡的路边川菜馆,5-20元的盖浇饭、家常菜,虽然卫生状况堪忧,但口味很正宗,价格低廉,生意极其火爆,上班族、退休的老人、民工、学生,什么人都去吃,常常要排队,我有时候想吃它的回锅肉,不辞辛苦坐再长时间的车也心甘情愿。初步估算了一下,光5元的盖浇饭每天卖出去至少有2、300份,以毛利2元/份计算,也有500元/天的赚头了,事实也证明我的想法,小店老板的老乡——另一家川菜馆的厨师告诉我,这间小店每年净利润20万,我不太相信数据的真实性,没想到没多久,老板就开出了分店,老板娘告诉我,他们在复旦大学附近已经买好了房子,着实让我吃惊不小,这个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四川小老板都能够成功,我为什么不能?
我开始考察市场,自己有自知之明,以我的经济实力,不可能开出像上海人家、美林阁、老丰阁、梅园春、张生记这样的大店,我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于中式快餐连锁经营,切入点为制造、销售工作餐,开始仔细研究新亚大包、大娘水饺、丽华快餐、吉祥馄饨等知名品牌的经营理念、产品研发、价格策略、标准化、服务体系和品牌推广,创业之路似乎有些面目了。
然而,我的惰性又一次发挥的淋漓尽致,租房、找厨师、卫生许可证、客户开拓,这些琐碎的事情让我退缩了,创业的事不了了之。后来,有几件案例让我颇多感慨:
1、复旦大学的一个硕士毕业后,几乎从零起步,在浦东开了家小店,开始做工作餐外送,目标客户定位为陆家嘴一带的公司,我注意到他的创业时间大概在2002年左右(不太记得了,可能有误),短短一、两年之内公司就做起来了,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总算有了他自己的事业。
2、联想集团以员工餐厅为基础,2001年5月,创建了金白领快餐公司,现在仅在北京市场就做到了每天10万份,并在全国开设了多家分公司,当然,金白领有联想集团的背景、资源、资金支撑,但至少说明中式连锁餐饮有着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3、源于常州的大娘水饺海外圆梦,2004年年底,把分店开了澳洲悉尼。
今天,回想起当年第一次创业的萌动,虽然极有可能受挫,无功而返,但客观评价,也有可能真的错过了一个机会。
今天,尽管餐饮行业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再让我去餐饮,我已没什么兴趣了:
一是行业风云变幻,所谓物是人非,市场早已不是当年的市场,众多的竞争对手已经成长起来,进攻性强了很多;
二是这几年,我压根没涉足餐饮行业,所谓不熟不做,做餐饮我无任何优势可言。
其实,创业有时候很简单,没什么伟大的目标,瞄准一个好的市场切入点,脚踏实地,用心去做就行了。
第五节:泡沫破灭了,暴富的梦想成空
没有谁,会一直活在梦里。
若是泡沫,就一定会破灭。
2001年初,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上斩获颇丰,员工数激增,连我都配备了一个助手——与我同年毕业的男孩,坦率地说,我有些晕,有点无所适从,很不习惯。
很多新人上班后却发现自己没事可做,拿钱不干活——这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时间长了,我发现管理层在给员工编织一个美丽的梦工厂。公司很热衷于资本运作,而真正的产品研发和销售状况非常糟糕。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资本运作导向型!
就在很多同事还沉浸于打造产业帝国的梦幻之中,暴风骤雨来了,来的如此仓促,来的是如此猛烈!
公司董事会第一次提出“市场导向型”发展战略,原因很简单,风险投资者不可能一直盲目地给你投资,需要你有清晰的赢利模式,需要你从市场上拿回利润作为投资收益。
公司的资金链开始紧张了,开始大幅裁员,每天都有同事流着泪离开——他们不是为丢了工作伤心,而是因为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一个伟大的梦想就忽然破灭了,那种心痛只有当年亲身经历的人才能够深深体会。
有一个华师大的女孩让我记的特别深刻,她来公司报到那天,羞涩地站在门口张望,是我把她引到人力资源部报到的,没想到她刚来一个礼拜就被裁了,这可是她职业生涯中第一份工作,可以想象她走出公司大门那一刻的心情。
不过老板们都是学者出生,还是蛮有良心的,给每一位离职的员工都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
说到老板,我想当年的同事一定还记得我们亲切地叫某大股东为老×,他思维极其敏锐,演讲起来激昂豪迈,大有英雄气概。老×平易近人,喜欢与员工在会议室吞云吐雾,烟是7元/包的上海红双喜。
今天,虽然我已经离开公司多年,还一直默默关注着它的发展。尽管业界对公司的发展模式还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尽管公司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低调了很多,但我注意到,当年的董事长已经成为海外某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公司已经现实了很多,回归到产品这个基本面。祝福他们正在研发的产品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同,祝福公司的创业团队一路走好!
今天,重新回味那段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我无怨无悔,公司的成败得失,让我明白:
伟大的梦想、愿景、使命方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无数优秀的人才加盟,靠什么吸引、凝聚最优秀的精英人才?
哈佛商学院对美国企业成功因素的调查中发现,企业文化塑造以及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对精英人才的凝聚性,是过去10年中美国企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事实上,国内的华为案例也佐证了这一点,我不否认华为存在很多问题,时刻面临着危机,但是华为在建造了一个生产产品工厂的同时还建造了一个梦工厂,制造出一个美丽的梦,让身在华为的员工感受到了高尚和超凡,也让世人感受到华为的圣洁。
滤去不切实际的幻想,××××公司的远景目标之中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中药的标准化、国际化,比如打造一流的生命科学产业园区,比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新药……这些梦想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间,只是,不知道,今生是否还有机会去参与、实践、完成这些美丽的梦想。
第六节:毕业一年之际,我选择了离去
2001年夏天,公司动荡不安,我有些迷茫,在公司的内部网上发了篇《毕业一年间》,那些年轻的同事争先回帖,更没想到我的上司×总很快公开回复了我的帖子,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极其深刻:
在你的身上,我回味着我的当年。
在公司“以市场导向”的战略背景下,有人向老板建议进军保健品。
当时史玉柱的复出是一个神话,没想到他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能够以借来的几百万做江阴的样板市场,迅速扩展到全国,东山再起,将脑白金做成一年销售数亿的产品,我想很多人肯定会记得脑白金庸俗到极至的广告。
我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收集整理了很多资料,并写下了几十页的关于公司进军保健品产业的发展规划,什么产品研发、渠道掌控、品牌推广,等等,我把报告放到了我的上司×总的桌上。几个小时候,他亲自走到我的办公桌前,约我聊了很久,关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的未来,我的职业生涯设计,“我知道你有很多想法,很遗憾,公司的状况现在如此,我不是大股东,有些事情也无能为力。”
我明白他话语中隐讳的含义,心很凉,决心离去。
我这人素来有自知之明,这一年来,我的市场营销知识、创业的想法都是纸上谈兵,不切合实际,我还没有真正的了解社会,于是决心做销售,开始偷偷的发简历,面试。
第四篇:一波三折换工作的经历
第一节:几百位专家吓退了我第一家通知我面试的公司是上海赫赫有名的建筑设计单位,设计了很多标志性建筑。我应聘的职位是集团党委书记秘书。
面试的那天人很多,面试的主考官是办公室主任,沟通过程比较愉快,他问的很详细,突然话锋一转问我:
“会喝酒吗?”
“不太会。”
他有些失望,我赶忙说:
“不过我的酒品很好,朋友、客户都愿意与我喝酒,因为我有一句口头禅——喝死拉到!”
他哈哈大笑:
“不错,等结果吧。”
下楼后,我在大堂里仔细参观起来,有些震惊,这家公司有几百位专家教授,对于建筑,我一点概念都没有,心里开始发毛了。
几天后,他们接连打了几个电话催我去上班。最终我没去,我素来有自知之明,对建筑一点都不懂,这样的单位很类似于高校,搞行政的估计很难有出头之日,我可以看得见我的未来,若干年后,最好的结果就是混到办公室主任,这样的工作方式我无法接受。
第二节:我激怒了日本人
第二家公司是中日合资的快速消费品企业,他们的产品品牌很响,家喻户晓。他们招聘的职位是KA代表。
面试的过程非常人性化。初试在一家咖啡馆,主考官是大区经理、销售总监,他们是中国人。沟通过程很顺畅,销售总监叮嘱我:
“你还没有销售经验,是一张白纸,我比较乐意带你这样的年轻人,好好准备复试,见到日方总经理不要紧张。”
复试时见到了日方总经理,他讲日语,有一个翻译。From EMKT.com.cn
依然是惯例的自我介绍,他针对我的英文简历提了一些问题,接下来的问题对我来说也是意料之中的:
“你还没有销售经验,对快速消费品行业也不熟悉,怎么办?”
“一、我很年轻,有激情,我相信只要努力,没有过不去的坎;二、我有一定的亲和性,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具备了一个优秀SALES的潜质;三、大学时我经常贩卖小商品,我的生活费基本是自己赚取的,积累了一定的销售经验;四、我肯学习,坚持不懈阅读每一期《销售与市场》,坚持每天学习专业营销网站上的理论和快速消费品营销案例。”From EMKT.com.cn
日本人听了连连点头微笑,我的回答令他很满意。销售总监也在旁边颔首微笑,我没有让他失望。
没想到接下来的形势急转直下,面试快结束时,他问我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看着桌上的产品样品,我拿起来自作聪明地说:
“我认为贵司的产品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整个外包装上没有800客户服务电话,不方便客户与公司沟通;二、公司的LOGO居然印在瓶子的底部,不利于品牌识别和推广……”
日本人的脸“唰”地晴转多云,销售总监赶忙使眼色,空气似乎凝固了,我想反正已经说了,索性豁出去,继续说:
“所以我认为公司与宝洁这样的快速消费者巨头相比,在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日本人激怒了,脸都气红了。From EMKT.com.cn
结果可想而之,销售总监后来在电话中对我说:
“你啊,真是年轻,锋芒毕露,你以为我们是欧美企业?你更不该拿我们和宝洁相比较,让总经理很难堪!”
与这家日资企业擦肩而过,成了我一件憾事。
第三节:昙花一现的“董事长助理”经历
第三家公司是家民营企业,刚刚登陆上海滩,老板没太高的学历,却是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我应聘的职位是董事长助理。
民企的效率惊人,我是中午把简历送到他们公司的,晚上人力资源部经理就打电话给我,让我马上过去面试。
聊了一个多小时,还比较顺畅,人力资源部经理交给我一大叠资料:
“老板要参加国外一个会议,你准备一下他的发言稿,我们将根据发言稿的质量定夺最终的人选。”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回去后,我几乎1天1夜没睡觉,先构思了框架,然后往其中填东西,为了让稿件读起来流畅,我用了很多的排比句、短句和成语,又让朋友反复颂读,找感觉。
当我把发言稿发出去后,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没多久,人力资源部经理打电话过来了,你过来见一下老板吧。
终于见到那个仰慕已久的风云人物,微胖,浓眉大眼,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沟通很短暂,谈话的内容很简单,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当时从未有过的紧张,竟然出了一身汗。
很幸运的是,挂着“董事长助理”的招牌,我以部门副经理的级别混进去了,但是要下放到基层锻炼3个月,老板告诉人力资源部经理:
“小伙子太年轻,需要磨炼。”
那时候,我心浮气躁,对于老板的安排非常不满,上了3天班就辞职了。人力资源部经理叹了口气,说了句:
“你让我们很失望!”
几年后,老板英年早逝,完成了他的谢幕演出,标志着一个混沌时代的终结。
今天,正好是我创业一年的纪念日,写下上面三段曲折的求职经历,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警戒,纪念曾经年少轻狂、无知傲慢的岁月。
第五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的销售生涯
第一节:我成了一名医药代表经过一番波折,最终我选择了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做销售,这家公司有一个新药,据说市场前景不错。
我成了一名医药代表——媒体常常骂我们是“药贩子”,其实,医药生产厂商也很无奈。药品、医疗器械是块肥肉,除了要养厂家,还要养着医院、药店和各级销售代理商,最后到了老百姓手里价格自然高得离谱。
我的上司——上海区域经理30岁左右,上医大毕业,性格豪爽,我们脾性相投,常常一起喝酒,后来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哥们,03年年底他与朋友融资百万,代理了一种诊断试剂,开创了自己的事业,算来他创业已2年,现在基本上了正轨,有了清晰的赢利模式,祝福他一帆风顺。
在老同事的带领下,我开始跑医院,拜访我的客户——形形色色的药剂科主任、临床主任、主治医生和护士长。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走遍了上海许多角落,加深了对这个城市的了解。
刚开始,很不顺利,我接手的医院销量基本是零,客户很难接纳我们的产品,原因很简单,就同一适应症来说,我们的竞争对手定价非常高,给的回扣比我们的产品定价还要高,医生每用一次,都可以拿到几千元的回扣。有些重点客户,公司上下从销售总监到销售代表,不知道拜访了多少次,一再受挫,一再无功而返。
每天我坚持拜访那些主任,常常被赶出来,灰头土脸,好不沮丧,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满心地迷茫。
由于换工作,我搬家了,我提着一个箱子——里边装着我全部的家当,出租车驶上杨浦大桥的时候,远眺陆家嘴,这个城市最奢华的心脏,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夜色中的陆家嘴霓虹辉映,琼楼玉宇,极尽奢华与尊贵,那一刻脆弱的难以自己,悲从心生,眼泪差点滑落下来。
第二节:打赢了第一场硬仗,攻克了第一个堡垒
×医院的×科是我第一个需要强力攻克的VIP客户,就我们产品的适应症来说,如果摆平了他们,潜在的销量可稳居上海所有大医院前三位。可是,真的很难,整整两年,我的若干名前任未有任何进展,因为前有劲旅——那家跨国药企,他们的产品定价太高了,回扣惊人,后有追兵——众多国产低端产品以超低价蚕食市场空间,遇到没钱的病人,往往会成为医生的选择。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那家跨国药企,他们的产品没有进入上海医保目录,昂贵的药费全部需病人自费,确实苦了病人,相当一部分病人是很难承受的,而从技术含量、安全性上我们又远高于众多国产低端产品。
不知道是第几次拜见×主任了,他照例冷冰冰地对我说,我们不会用你们的产品,你走吧!
我掏出几瓶饮料,讪笑着:
“您喝水。”
“拿走,快拿走,要不我马上扔进垃圾箱,不信你试试。”
又一次失败了,我灰溜溜地找个小饭店开始我的午餐——吃盖浇饭,猛一回头,看见操作间中的切菜板上有十几只苍蝇在爬,喉咙发痒,冲到洗手间呕吐不止……
年轻没有失败,我不能退缩,苦思冥想,使出了最后一招——以情动人。
那是一个阴雨天,天气很冷,我买了10张10元面值的出租车车票,撕去两张,把剩下的8张揉皱了,沾了点雨水,放到我内衣的口袋里,远远的看着主任的行踪,我对自己说,我必须单独和他聊一聊!等他进了他自己的实验室,我马上过去敲门,主任开门了,看到我居然摸到那里有些惊讶。
“×老师,今天下雨,我这里有几张朋友送的出租车票,放在我这里几个月了,我没舍得用,送给您!”我从内衣口袋里掏出车票,递了过去。
拿着带着体温、皱巴巴的车票,他的脸竟然红了。想把车票还给我。
“你自己用吧,我不需要。”
“没事,我坐公交车回去,×老师,打搅您了,再见!”
我把他的手挡了回去,一转身,飞似地逃走了。
再一次见到×主任,他热情了许多,敞开心胸和我谈了很多、很多,他把我当作了自己的学生,其实,我本来就是和他带的研究生差不多大。
是时候请他们吃饭了,一个周末,我让公司派专车拉着他们全科室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长去吃海鲜,啤酒、黄酒、红酒、白酒,一起上,我豪气冲天,
“谢谢各位老师给我面子,今天我喝死拉到!”
不管什么酒,我端起来一饮而尽,敬了一圈又一圈……
最后,“扑通”一声倒地,不省人事,被送进了医院。
再后来,我再去他们科室,所有人一看见我就开玩笑说:
“哎,喝死拉到来了!”
渐渐地,我的竞争对手在这个科室销声匿迹,我们的产品成为唯一的选择。
第三节:酒鬼总监
我一直坚信,大部分人是善良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有最真的角落,只要以诚相待,一定能突破沟通的障碍。
几个月过去,很多客户成为我的好朋友,局面打开了,业绩增长较快,也不再那么辛苦。
这个时候,因为升职,与销售总监的交往多了起来。此人曾是某跨国药企的区域经理,北方大汉,40岁左右,在几次培训中,能够感受到他有着丰富的营销经验。
但是,今天那位销售总监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当是——他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爱喝酒的人,酒是他的命根,比老婆还亲!
每周至少有3、4个晚上被他拉过去喝酒。最夸张的是,有时候早晨8点,饭店还没有营业,他就冲过去敲开门,让睡眼惺忪的厨师开始炒菜,然后打电话给我和大区经理,让我们火速打车过去陪他喝酒,工作嘛,放到一边去,客户一天不拜访没关系!一直喝到傍晚,再打电话给其他同事,让他们一起过来喝,喝到半夜10点,去KTV唱歌,唱到2、3点,再吃夜宵,接着喝,喝到凌晨5、6点,看大家困的不行了,他才放我们回家睡觉。我和大区经理私下分析过,估计他已经得了严重的酒精依赖症,十足的酒鬼!From EMKT.com.cn
就是这位酒鬼总监,喝醉了还喜欢耍酒疯,尤其喜好辱骂、殴打饭店、KTV的服务员,每每看不下去,我都会阻拦,他很不爽,
“怎么,不想混了?”
“无所谓,到哪我会没饭吃?”
好几次,我们差点动手,都给同事们拉住了。不过也奇怪,一旦他酒醒了,正常工作时我们又很投缘。尽管公司的投资主体可谓赫赫有名,给了我一个很好的从业背景和锻炼机会,但我已经很疲惫了,不想再待下去,开始偷偷的发简历,准备跳槽。From EMKT.com.cn
就在这个时候,我和总监的冲突终于爆发了。
又是一个晚上,9点钟,我接到总监的电话,过来喝酒,就叫了你,没其他同事!
我想想不太妥当,万一打起来怎么办?于是拉了一个兄弟一起打车过去。
等我们赶到时,他一个人已经喝了不少,照例是拼命喝,这位仁兄喝酒素来没有自制力,酒过数巡,醉醺醺的,我们拖着他出了酒店,想拦辆车送他回家,没想到他又开始耍酒疯:
“我可是很赏识你的,你怎么老是不听我的话?”
说着,他竟然用脚踢我,看着身上的脚印,一股热血直冲脑袋,我一拳朝他的嘴巴打过去,他应声倒地,血从他的嘴巴流了出来,他喃喃自语:
“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呢?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呢?……”
他站起来又要扑过来,朋友赶紧拉住了他,我上了出租车,打了个电话给朋友:
“兄弟,帮我送他去医院,麻烦你了。”
出租车在夜色中疾驰,我也清醒了许多,唉,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份销售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第四节:在“无政府状态下”卖仪器
再一次见到销售总监,他再也不与我多说话,也不再邀我一起喝酒,我们彼此心照不宣。我则加紧了跳槽的步伐,做了精心准备,首先将简历略作调整,做销售的时间从大半年拉长为一年,然后还得与人力资源部同事搞好关系——如果只做了大半年就跳槽,用人单位会心有余悸,而且很多有经验的HR经理会打电话到你简历上的公司人力资源部,询问你的情况,露馅就麻烦了。
几个礼拜后,我跳槽了,去了一家生命科学仪器公司。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公司的产品有比较强的竞争力,收入、福利有所提升,更主要是因为客户变了,基本是学术带头人,不乏博导、院士,他们普遍比医生好相处,对喝酒、回扣兴趣不大。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很自由,几乎是无政府状态。老板刚刚试水大中国区市场,注册了香港分公司统筹香港、大陆业务,由一个北京人负责,他长期奔波于香港、北京两地,无暇顾及南方市场,上海只是个办事处,偌大的中国南方市场由我和另外一位同事负责,客户太多了,业务根本就做不完,我和同事各自为政,相安无事。
由于产品有竞争力,做的很轻松,不消几个月,我完成了10万美金的销售额,这已经是我全年指标的2/3,老板很高兴,当然,也学会了唬弄老板,每周都在报表里里大张旗鼓地吹嘘,又开辟了什么新客户,预计全年的销量将突破数十万美金…… From EMKT.com.cn
就在那时候,那场断断续续持续了两年的恋爱无疾而终,我们都很年轻,根本就不懂得珍惜。如今,一切都已飘在风中,只剩下零星的记忆碎片:
我曾满心的欢喜,在雨中奔波,满大街寻找她喜欢的郁金香;我也曾黯然神伤了一个多月,写下连自己都感动地一塌糊涂、极其煽情的随笔。From EMKT.com.cn
她抱着我流泪,说我一直把你当亲人,心疼你;她从外地旅游回来,送给我精致的餐具,傻傻地问我喜欢吗?她疯狂地要去见我的父母,打算嫁给我。
我开始无所事事,无聊起来。吃饭、打牌、泡吧、K歌、泡澡……成了生活的大部分主题。只是,狂欢之余,更加迷茫,深夜里,抽着烟,我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第六篇:我的地产人生开始了
第一节:投身地产的冲动生活在继续,无聊在延伸。
大学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也到上海工作了,他的女友是上海知青的女儿,想在上海定居,于是他急吼吼地想买房,拉着我一起看房,因为首付款所限,当时我们只在浦东、杨浦、虹口和普陀转悠。
我想买房的想法遭到朋友们的一致反对,你才毕业两年,急什么?想想也是,两年了也没攒下什么钱,都挥霍光了,我也不想逼着父母帮我筹首付款,买房的事竟不了了之。
扪心自问,那时候的房价真的不高,3500-5000元单价的房子随处可见,首付两成8-10万就可以买到100平米左右的房子。房地产的形势好的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看的房子,往往犹豫几天,再去看就卖光了。
我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开始蠢蠢欲动。
这个时候,另一个真实的案例推动我下了决心。
有朋友在长三角的另一个城市的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已经做了两年,他的部门经理77年出生的,打工3年开始单干,一炮打响,获利颇丰。朋友给我算了笔帐:
一个楼盘总销金额通常要1个亿以上,销售周期几乎全部在1年之内,开发商给代理公司的佣金在1-3%左右,抛去人员薪酬、税收等成本,一个楼盘做下来,净利润至少要4、50万以上。
靠,竟然有这等好事,有这么好做的生意!
事实上,大凡在02、03、04年在长三角抓住机会的房地产代理公司,无不赚的盆满钵满,朋友的部门经理创业2年,到04年年初,摇身一变成为开发商,如今身价数千万,开上了奔驰600。
当然,今天,如果还有谁再想遇到这样的好事,已是天方夜谈,原因很简单:
一是代理公司的数量暴增,代理佣金狂泻,0.5%的佣金也会有大批公司扑上去抢着做,房地产代理的利润已经很普通了;
二是大背景风云变幻,受宏观调控影响,房子不好卖了,销售周期拉长,而代理公司的成本却在增加,钱显然难赚多了;
三是那位仁兄也非一般年轻人所能比拟,可谓胆识过人。
没有想太多,我“扑通”一声跳进了房地产业,从此,我的地产人生开始了。
第二节:我做了一个月“房地产小中介”
做地产之前,我已经想着跳槽,期间外服向我推荐了几家跨国药企、医疗器械公司,面试倒也顺利,命中了两家。但是,我已志不在此,我所钟情的地产业的大门始终禁闭,针对营销策划职位投递的几份简历杳无音信。 From EMKT.com.cn
唉,没有从业经验,很难敲开房地产业的大门。怎么办?我一边开始在网上搜索资料,研究房地产营销策划案例,一边绞尽脑汁,想破了脑袋,寻找挤进地产业的方法。
最终,别无它法,我决定破釜沉舟,从最底层做起。看见一家香港公司招聘中介业务员,我投递了简历。没多久,打电话通知我面试,让我郁闷的是,面试居然就在两个门店中进行,主考官分别是区域经理和店长——两个和我差不多大的上海小姑娘,大概那时候本科生做房地产中介的还不多,加之我的简历看上去很美,两个女孩都对我为什么想做房地产中介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厚着脸皮吹开了:
“一、我想多赚钱,据说做中介一个月做一、两万一点也不稀奇;二、中国的房地产发展波澜壮阔,前景一片大好,我有着足够的信心找到自己的坐标……”
两个小姑娘先后都给我逗乐了,捂着嘴巴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出来。结果,我自然混进去了,领导是两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姑娘,还得管老业务员叫“师傅”,真是晕菜,名副其实的“房地产小中介”!
做中介的第一件事是做市调。炎炎酷暑,我和几位新同事,跑遍了虹桥的大街小巷,对新老楼盘逐一调查售价、户型及其它基本状况,晚上回到店里画地图,逐一把楼盘的名称、售价标上去。几天下来,就晒脱了一层皮,期间有人吃不了苦纷纷走人。
做中介的第二件事是发海报。天桥上,马路边,社区门口,都留下了我奔波的身影。还记得在淮海西路派发海报时,正好给以前的老同事撞见,一时感到极度羞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做中介的第三件事是开发客户,方式是扫楼。提着一包海报,在保安眼皮底下混进小区,认准一幢楼,坐电梯到顶层,然后一层一层逐户往门缝里塞海报。偏偏虹桥地区多为高档社区,很多时候连大门都混进不去,即使进去了开始塞海报,往往让保安从监禁系统里发现,很快灰溜溜地给赶了出来。
那短短的一个礼拜,终身难忘,每天都为一种莫名的羞辱感所包围,每天,我都不停地问自己,值得吗?值得吗?值得吗?
几年后,我看到资料有香港著名代理行老板也做过同样的工作,心里平衡了许多。
经过这三关,新人已经滤去一半,不少人逃之夭夭。接下来,又面临着的挑战,没有客户,没有可供出售或者出租的房源,因为通过上述方法想开发出客户几乎不可能。
没有不可能完成的目标,素来是我的信念。不同于其他同事,我另辟蹊径,晚上回到住所,在上海热线上搜索个人房源信息,先发邮件或者手机短信,真诚地告知房东,我想尽快帮他把房子租出去或者出售,保证为他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再电话联络,竟有不少人同意与我签订出租或出售委托书。仅仅3、4天,我的房源飙升,多的让老同事眼红,店长也格外关照我,优先推荐我的房源上了公司统一刊登的《新闻晨报》广告,自然有客户来电来访咨询。
不出一周,我开单了,有个客户在我这里买了套三房,三天后又通过我把正在居住的两房卖了。第二笔生意成交后,他们全家请我在淮海路美林阁吃了顿饭,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我又开始发简历,目标职位:营销代理公司策划文案,并偷偷参加面试。
接下来的两周陆续又成交了几单,有租赁也有买卖。月末,结算佣金,我净赚7000块,在全公司几十家门店的同期新人中遥遥领先。
第31天,我辞职了,结束了我的“房地产小中介”经历。
第三节:混在台资房地产营销代理公司
还在做中介的时候,我就瞄准了××房地产营销代理公司,台资背景,在全国各地代理了不少楼盘,年销售金额有数十亿,业内有一定知名度。有了这家公司的从业背景,在房地产界几乎就是一张通行证,当年我的同事如今分步于上海几乎所有知名代理公司。
××公司招聘的职位是企划文案,为了获得面试机会,我写了封极其煽情的《渴望拥抱我的地产人生》,直接寄给了老板,很快获得了面试机会。
面试只有一轮,主考官是一个40多岁的台湾男人老×,副总兼企划总监,典型的广告人特质,非常感性,我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沟通过程十分愉快。最后,他对我说:
“对基本工资有何要求?”From EMKT.com.cn
那一刻,我激动的有些眩晕,我早知道台资公司普遍薪酬水平较低,但眼前的收入对我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我从容答道:
“您看着办,随变给!”
“哈哈,我来大陆6年,你是唯一不在薪水上与我讨价还价的年轻人,我决定录用你!”
出了大门,我给最要好的同学打了个电话:
“兄弟,我趟进了另一条河流,我的地产人生真正开始了!”
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我如鱼得水,每天,都下班很晚,常常深夜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我把公司登陆中国内地市场6年来所有的项目策划报告、执行细案与提案全部借出来,研读数遍。感谢网络,有着无数的房地产营销案例可供借鉴、学习。第2个月,我就升职了,被老板提为文案指导,开始执行项目提案并带新人。
这一待,就是一年多,为我打下坚实的房地产营销基础。
老×与我无话不说,常常一起喝酒,K歌,我成了他在大陆最投缘的好兄弟。
第七篇:阴差阳错混进咨询公司,游历全国
第一节:桃园三结义,兄弟情深写下这一节小标题的时候,我在想,两位兄弟,你们一定会有机会看到我的故事。我想对你们说,兄弟,谢谢,因为你们,我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早在2001年下半年,就与T、Z两位兄弟相识了。他们的经历十分曲折,一直辗转漂泊于全国各地,不懈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如今,他们创业已初步小成,公司搬到了陆家嘴,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与他们第一次吃饭,在福州路上的一个饭店,我喝的酩酊大醉。尽管酒量很小,但是,我生性豪爽,酒逢知己千杯少,不醉不归是我的风格。
随着交往的增多,我们惊喜的发现,三人十分的投缘,让我有种错觉,梦回古代,金戈铁马,兄弟三人,桃园结义,从此手足情深。我们都野心勃勃,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创业,不惜一切代价,扫清一切障碍获得成功。当然,我也注意到,他们的关系更亲密无间,很多方面我与他们的想法并不一样,游离于外。
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三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开始筹划一起创业。其时,T在一家著名的本土营销咨询公司×××已经做了2年,深得老板赏识,Z则是一家著名快速消费品公司的大区销售经理。客观的说,他们的市场营销经验,要远胜于我,特别是社会经验,我更无法企及。
T认为咨询可以锻炼很多,有助于创业,而且他非常享受做咨询的快乐,在他的引荐下,Z与我先后去了×××。就这样,迷迷糊糊,我一脚踏进了咨询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体验到不一样的人生。
从台资的房地产营销代理公司离职的时候,我请老×喝酒,感谢他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扇大门。一帮年轻的男女同事也参加了聚餐,气氛有点伤感,那是一帮单纯聪明的男孩、女孩,大家一直是很好的朋友。
第二节:拼命三郎、营销菁英荟萃的团队
×××公司的老板×老师是一个传奇人物,曾威名显赫,创业数次,屡败屡战,最终在营销咨询业再次显示出其与生俱来的商业天赋。
一大批优秀的营销菁英惺惺相惜,聚集到他的旗下,在一种激情彭湃和理想主义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公司上下,无不以加班为荣,无数个不眠之夜,一大帮同事在会议室吞云吐雾,热烈地讨论项目运营,毫无倦意。
短短几年,×××公司迅速做大,跻身中国本土顶级营销咨询公司之列,服务了一大批全国性优秀企业和知名品牌。
写到这里,我想×××公司的老板和老同事极有可能看到我的故事,在此,我忠心祝福你们一路走好。
第三节:浦东源深路1155号,德隆上海总部
2003年底,德隆集团创业17周年,正是这个民企帝国最辉煌的时期:
控股6家上市公司和12家金融机构;
跨越14个产业;From EMKT.com.cn
搭建了一个1200亿元之巨的金融和产业帝国;
管理着300多家子公司。
对于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我神往已久,一直想亲眼近距离看一看。
2003年底,机会终于来了。公司正在与德隆的某一个子公司有了合作,开展为期数年的营销咨询。我得以有机会亲身到了浦东源深路1155号,德隆上海总部。
德隆大厦耗资3亿之巨,虽然不高,但其内部气势、开阔感远胜于许多五星级酒店,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厦内部那颗参天大树,感受只有两个字:“震撼!”
我思考,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一家小企业在十几年中,成长为庞然大物?
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哪个民营企业的倒塌能够像德隆一样引起轰天巨响。唐氏兄弟的失败,让人唏嘘,扼腕长叹。
第四节:大连、温州、义乌……一路走过
由于工作关系,常常出差,走在异乡的街头,每一个城市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大连,走过星海广场,走过俄罗斯风情一条街,我见到了那位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老板,从养猪大户起步,到身价几个亿,一路走过来,近距离接触,能够感受到他的从容、淡定与极其的自负。
对温州,有着一种特殊感情,龙湾、柳市、龙港,一路走马观花,瓯江上的帆影在眼前飘过……
这是,诞生了均瑶、正泰、德力西、庄吉、红蜻蜓…….
这里,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这里,有200多万人走出去,分布于世界各地。
……
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我见到了几位企业家、小商人,都自负而偏执。
义乌,永不落幕的博览会。
城市比我想象的干净许多,小商品市场次序井然,银行多于米铺,奔驰宝马等名车随处可见…..
每天成亿流动的真金白银,占了浙江全省现金总流量的三分之一;
早在2001年左右,每1000个义乌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一辆奔驰或者宝马……
“叹为观止”是我真实的心里写照。
东阳,义乌的近邻,中国十大富豪郭广昌的故乡。
从车窗外张望横店,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孕育了郭广昌、徐文荣那么聪明的人。在上海滩,郭广昌这个出身寒门的农家子弟用了10年时间,就一跃成为中国企业界的领军人物。
2004年早春,桃花在风中含苞欲放,走过横店——美丽的江南小镇,我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第五节:融不进咨询业
短短3年多的经验,不足以支撑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根本就不喜欢做咨询师,个人观点,总觉得咨询师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有点像古代的门客或者师爷。
咨询行业中许多从业者,非常聪明,也很在意自己专家的身份,喜欢不断的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剖析几乎所有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成功、问题和困境,借势提升话语权和知名度。这一点与郎咸平的做法,比较相似。
说到郎咸平,我个人不太欣赏其为人。三四年以前,郎咸平还偏居香港一隅,在一间四壁油漆斑驳的办公室里凑着荧光灯工作,算不得是个很有名气的大学教授。
如今,在公众、媒体前郎教授是一个有良知的学者,风光无限,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每周直播自己的财经评论。他毫不隐讳地表示“我喜欢做明星的感觉”。
在炮轰德隆、海尔、TCL、格林柯尔后,郎咸平公布了下一批“炮轰”的目标:北大方正、清华紫光、三九集团以及民企南京斯威特和上海的复星实业。一年过去了,为何未见动静?迫于某种压力?我不得而知,学者不能把企业家作为敌人,这种做法已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范畴,这是不严谨的,是对企业的一种不负责任。
中国的企业发展异常艰辛,而公众又缺乏理性,普遍存在“仇富心理”,郎咸平通过所谓的“爆炸性”的东西来引起轰动,对企业进行打击,德隆系、格林柯尔系先后倒塌。这些企业固然本身很脆弱,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至少,唐氏兄弟、顾雏军是有梦想的先行者。
扯远了,说到底,我个人并不喜欢咨询业,一点感觉都找不到,很难融进去。但是,并不妨碍我对咨询行业及其从业者的尊重,短短几个月中,近距离接触许多著名企业、著名品牌的营销实战案例,甚至亲身参与,对我来说,可谓大开眼界,收获颇丰。
第六节:渐行渐远,兄弟分道扬镳
2004年春节刚过,T、Z加紧了创业的步伐。这时候,我们与他们的矛盾、纷争也开始爆发。
也许,我们的成长背景、工作经历太不一样了。
也许,我们的理念、价值观大相径庭,很难磨合。
也许,他们太强势,从来没有真正把我看作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
也许,我个性极强,根本就不能容忍自己屈于别人的思想体系之下。
也许,也许太多了……
总之,我们没有走到一起,相互放弃,他们俩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我则选择离开。
2004年5月初,我和T在上海龙华寺前的广场上散步,相比Z,他和我的关系要更融洽,但我们的思想对抗也最激烈,对于我的离去,他或多或少有不小的遗憾。他感慨万千: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将来能够在高尔夫球场上一起挥杆。”
我笑了,禅是一枝花。功名利祿,转眼成空。成败得失,其实于我并不重要,我只是在经历一种过程,如此而已。
第八篇:回归地产,见证长三角地产风云
2004年春,我回到了地产行业,在××地产代理公司担任策划部经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单枪匹马,带兵打仗。与台湾公司不一样的是,××公司的理念是策划指导销售,策划部的职能几乎囊括了市场研究、产品规划、项目策划、广告创意、案场管理等房地产营销体系中的整个链条。
公司在上海及附近的几个城市,有7、8个项目同时操盘,有正在强销的,也有做前期建筑规划、产品建议的,忙的几乎没有一天休息时间,无休止的开会、讨论、提案、写报告、出差。尽管疲惫不堪,但我却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充实感,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最喜爱的工作,就如同恋爱,寻寻觅觅多年,猛然遇到了意中人,一见钟情,再难舍去。
2004年下半年,公司在上海一个项目开盘,让我见识了前所未有的疯狂,直看的心惊肉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啊:
浩浩荡荡的人群通宵排队,几十个售楼员都忙不过来,销控板上全线飘红,一天就狂销数百套。
豪情万丈的上海楼市!
彻底疯狂的上海楼市!
2004年夏天过后,长三角除上海以外的城市,已经开始略显寒意,公司异地项目,囊括了写字楼、别墅和普通住宅,在售的销售业绩平平,前期的人力又跟不上。我主动向老板请命,常驻×城——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城市。
在售项目的数次开盘,前期项目如何创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在×城的日子,让我对房地产营销的认
第九篇:兄弟再度携手,我踏上了创业不归路
第一节:走还是不走?我又一次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2004年10月底,T、Z跟踪了一年的房地产项目有了眉目,因为他们的团队无人有房地产营销实战经验,盛情邀请我作为操盘手加盟。
走还是不走?我又一次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深夜,我在梧桐大道上焦虑地来回渡步,这一走,有太多的顾虑:
于情感上,对不住公司总经理的栽培,我是他新上任时招聘的,寄予厚望,所以尽管营销总监脾气不好,较难相处,我一直忍了,因为我不想让总经理失望,这一走,让他在董事长面前将十分的难堪;
于职业道德上,对不住公司,在×城的几个项目正如火如荼,但人手严重短缺,当地一时招不到合适的人,这一走,短期内没人顶上,公司将陷入被动;
于收入上,操盘了这么多项目,熬到春节,将会有相当可观的项目奖金进帐,这一走,鸡飞蛋打,损失惨重;
于未来,我无法预测,在我和T、Z之间,隐隐约约,总觉得缺乏一种信任,这一走,前途未卜。而且项目操盘也是用T、Z的公司品牌,利润大头归他们,论赚钱,未必比我打工强,论品牌,我一无所获。
4年来,我是第一次如此的犹豫。尽管有太多的顾虑,最终我还是毅然辞职,直奔项目所在地,一个北方小城。
第二节:力破单日售房记录,项目成功了
到了北方小城,这才发现,T、Z的公司还没有与开发商签订合同。
于是,马上市调、收集资料,连夜撰写策划报告,第2天的提案让那个北方小城开发商老总眼界大开,兴奋的直鼓掌。作为签订营销策划合同的必要条件,我向开发商提供了建造售楼处的施工图。后来,T、Z总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恩惠,我想他们早已忘却这些细节了,我的介入加快了合同的签订。
我一个人留在了北方小城,全程操盘项目。
针对小城市房地产市场特点,我有针对性的提炼出5大独创性卖点,一举击中市场的兴奋点。开盘当天,人山人海,力破这个城市单日售房记录。
开盘后,我又完全摒弃“假、大、空”形式,针对产品特点乘胜追击,制作了一系列软文,开发商的老总兼政府要员,看到软文后,只说了一句话:
“好!很有才气!”
这些新颖别致的软文,再一次引爆市场,掀起销售热潮。
项目成功了。
第三节:青梅煮酒,一段江湖恩怨
遥想三国,曹孟德与刘玄德曾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我万没想到,是是非非,竟与T、Z惹出一段江湖恩怨。
项目虽然成功了,但我与T的矛盾在加剧,两个人就像火药桶,一见面就吵架,甚至发展到几乎无法当面对话的地步,只能通过电子邮件沟通。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和T似乎没什么理由吵架,但是客观分析,我们俩缺乏一种默契的信任,而且个性太强了,都极其自信甚至自负,谁也不服谁,当然,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T从来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和我平等对话,一再打击我的自尊,彻底激怒了我。
此后,发生的事情更是不可收拾。T的公司在与开发商签订的合同中,要求必须派驻一名案场销售经理。T的公司在上海招聘了很久,也没找到一个人愿意到距上海近千里之遥的北方小城,我也多方招聘未果。
作为项目总监,我已经一个人应付了2个多月,开发商盼星星,盼月亮,一直等不来销售经理,尽管项目进展很顺利,尽管开发商很满意项目策划,但是开发商老总作为政府要员,觉得T的公司不尊重他,倍感面上无光,给我们下了最后通谍。无奈之中,等我到南京,招聘了一名销售经理再回到小城的时候,开发商告知我:
“你们未遵守合同,由于销售经理一直没有出现,现终止合作!”
T、Z认定我从中作梗,想抢单,矛盾就此激化。大半年下来了,我一直未作任何解释。
今天,回首那段恩怨,对我来说,只是一种经历,一切的顺风逆流会相忘于江湖。
第十篇:创业一年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关于创业,我不想说太多,这一年间深刻体会到:就像我们学滑雪时往下跑一样,稍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危机就在明天,危机可能几个小时内就会发生。
一年间,发生了很多事,粗略总结时间线条如下:
2004年11月5日,正式辞职,踏上了不归创业路。
2005年2月5日,历经2个月,与他人合作项目运营成功,但也终止了与开发商的合同。
2005年2月-3月,开始自主创业,辗转于几个城市之间,完成了公司介绍撰写,建起了公司网站。
2005年4月,发现“相恋半年的女友”周旋于数个男人之间,说了很多谎话,甚至连毕业学校、家庭住址都是假的,彻底失望,与其决裂,陷入迷茫与困惑之中。
2005年5月-6月,有了合作伙伴,统一了公司品牌,辗转于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的多个城市,不停地谈判,被骗了很多策划方案,尽管提案效果大多令人满意,让开发商兴奋地鼓掌,但真正快签约时,客户往往退缩,一次次体会到开发商特别是爆发户、土包子开发商的厚颜无耻与诚信缺失。期间拒绝了他人的投资意向,原因很简单,他们想控股。
2005年7月,山东项目谈判长达两周,最终错综复杂的开发商、建筑商关系让我退缩,功败垂成。我立下誓言,如果项目拿不下来,今生我绝不登上泰山,直到今天,还没有等来登上泰山,举杯相庆的机会。
2005年8月-9月,签订S城、Y城两个项目合同,长长松了口气。
2005年10月,兵败南京。在参加一个跟踪长达3个月的商业项目竞标时,得票数遥遥领先,开发商却出尔反尔,一瞬间变卦,从寻策划公司变为找代理公司合作,尽管预期利润看上去很美,商业项目的巨大风险不容忽视,权衡再三,决定放弃。心里非常不甘,这个项目是一年来,投入心血最多的,前前后后出差十几趟,三个人一遍遍修改提案,这样的结果实在难以接受。 [/c]
2005年11月,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决定暂时放弃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专注于小城市,受宏观调控影响,预计未来一年内长三角大城市地产策划、代理公司的日子将会很难过。
正如任正非所说:“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创业一年间,我所做的事便是先活下去,并延缓失败、危机的到来,活的长一点。
后记:留不住的过去,看得见的未来
2005年11月5日,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创业整整一周年。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有一种冲动,想转身审视一下过去,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推动我一鼓作气,在3、4天内写下了这5年半的故事。
未来的人生才是值得憧憬的美好,在短暂的休息调整后,我还是要鼓足勇气面对未来,面对新的现实。从华为流传出来的一段话一直激励着我:
在沙漠里,在高原上,在繁华的都市,在贫瘠的农村,等着我们的都是困难。我们的责任就是披荆斩棘,用生命、热血去铺筑我们未来的发展之路。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狭路相逢勇者胜,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当我们的生命点燃成熊熊大火时,我们的企业已经遍及全球。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今生无怨无悔!
借用一个相识多年老友的话纪念我5年半的故事:
我们的际遇不尽相同,相同的是漂泊的感觉,生存的艰辛,还有不灭的希望!
(完)
作者电子邮件:ramy@etang.com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