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家电产业群的演变、剖析与发展思考
- 产业群的定义
1993年,Porter 提出了一个分析区域及国家竞争力的模式,將一国的产业群聚分为上、下游厂商、服务支援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并指出,分析高科技产业群聚的形成,应包括四个策略性資源:分別是高素质人力資源、技术基础结构、知识资源和资金资源。最为业界所接受的产业群定义是Porter 于2001年在《竞争论》中所指出的,即产业群是在某特定領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连結。产业群的規模,可以从一个城市、几个相邻的省、一个国家、甚至到与一些邻国联系成的网络。产业群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視其纵深程度和复杂性而定。绝大多数产业群包含最终产品或服务厂商,专业元件、零组件、机器设备以及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产业的厂商与智业机构。良好的产业群还应包括互补性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本架构的供应商,政府与其他提供专业化训练、教育、资讯、研究和技术支援的机构(如大学、智库、职训机构),以及制定标准的机关。对产业群有重大影响力的政府机关,也可視为它的一部分。最后,产业群还包括同业工会和其他支持产业群成员的民间团体。
世界各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往往都是由大大小小的产业集群组成,如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洛软件产业群,这种强大的竞争力一旦形成会使该国(或区域)长期受益。由于这种特殊性,各国在发展自己的产业时往往非常注重培育自己的产业群。
中国的家电行业应该说是市场竞争最激励、充分市场化的行业。由于世界家电制造中心的转移,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与消费大国之一。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家电产业群的缘起、演变、特征及优劣势比较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期从中发现某些内在规律与关联性。
昔日的三大家电产业群
我国自1985年开始,冰箱、洗衣机、空调的生产需要国家颁发的定点生产许可证,当时全国共有70多个冰箱定点生产厂家,80多个洗衣机定点生产厂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也是较早国内家电企业比较成型的分布格局,比如当时北京的白兰,苏州的香雪海,上海的水仙、双鹿,以及现在市场上还见得着的小天鹅、华意等都是那时候的定点生产厂家,那时候大部分省都有自己的家电企业和与之相关的上游配套企业。在冰箱、洗衣机等白电产品实行定点生产的同时,整个家电行业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电行业在充分竞争的过程中,原先承担定点使命的大部分品牌逐渐消失了,其他混合体经济和新兴的民营经济则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家电品牌,强势品牌开始集中发展。家电业的上游散件企业也随之开始将自己的生产厂搬到品牌家电企业的附近。由此,以品牌家电企业为中心,散件制造商、设备供应商、物流公司、家电流通渠道商以及会展业、智业公司等相关行业服务体系,以最短的距离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区域性的家电制造产业群。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在产业群内形成了最经济的互动,产业群为圈内家电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力。可以说家电产业群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家电品牌的此消彼长的演变过程而形成的。至90年代初期到中期,国内形成了广东顺德、江苏沿江、山东青岛三大家电产业群。
顺德家电产业群的形成除了与广东作为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受香港的辐射影响而成为外向型经济的出口制造基地外,另外也要归功于地方政府。顺德的当地政府在土地、贷款、税收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扶持大企业的优惠政策,还建立了工业园区,鼓励有潜力的企业迅速扩张生产规模。在地方政府有意识的推动之下,顺德产生了美的、科龙、格兰仕、万家乐、华帝、万和等知名家电企业。
而青岛家电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是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与技术创新同步的。青岛市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以确保品牌的打造和维护。青岛市要求主要家电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同时保证政府对技改资金的配套。另外,当地政府对国有家电企业的企业家很少干预,让企业能够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产业规律进行决策,这也使“鲁派”管理与经营哲学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青岛市还从制度安排上鼓励企业家进行企业规模扩张。海尔和海信就是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快速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
而江苏沿江家电产业群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原先江苏的工业根基与国家对江苏定点家电企业的重视形成的家电产业基础;其次是“苏南模式”驱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外资的介入(南京、苏州、无锡是国内招商引资取得成功的较早代表)而对当地制造水平的提升。另外,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对苏南一线乡镇家电企业的技术指导也功不可没,这些乡镇企业成为家电品牌零配件供应商的中坚力量。江苏沿江家电产业群以当时的春兰、小天鹅、香雪海(冰箱)、熊猫彩电等大家电笼头品牌为代表,而小家电企业则有江苏靖江光芒、南京玉环等企业。
三大家电产业群的形成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家电业整体实力的集中反应。也正是由于这种极具竞争力的集群效应,中国家电的国内市场需求和出口量连续多年保持高速成长,且也越来越引起跨国家电巨头的关注,成为其全球制造基地的首选地之一。
这种区域性的产业群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一极,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90年代末期,江苏春兰的年销售额达100亿元,几乎占了当时泰州地方经济的半壁河山;而广东的顺德,其数以千计的零配件及整机企业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新的三大家电产业群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的完善以及各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在中国家电总体市场规模快速膨胀(国内消费需求的成长与世界化产业分工制造基地的转移)的背景下昔日的三大家电产业群渐渐发生了变化。集中表现如下:
产业群聚效果更加明显,由原来的顺德、江苏沿江、青岛三大产业群(以城市为单元)发展为珠三角、长三角、胶东半岛新的三大产业群(以城市群为单元),即新的产业群的区域范围扩大了,如原来的广东顺德扩散到现在的顺德、中山、佛山,甚至东莞、湛江等珠三角区域。而江苏沿江则发展为现在的以宁波、杭州、上海、江苏沿江城市及合肥等城市群的长三角区域。
在长三角区域,长三角家电产业重心已发生了转移,与苏帮家电产业(如春兰空调、熊猫彩电等)整体滑坡颓势相对应的是,“宁波军团”异军突起,而宁波军团又以慈溪为代表。虽然苏帮本土家电品牌出现颓势,然而江苏沿长江流域以西门子、伊莱克斯、LG为代表的大家电和SAKURA、ARISTON、AO.SMITH等小家电外资家电品牌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上海,在家电产业发展早期,上海将家电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海政府逐渐将家电产业转给国外品牌来经营,引入了日立、夏普、大金、林内、能率等外资企业,本土家电品牌随之慢慢消失,但上海家电的整体实力并未减弱。
产业群中核心企业的地位和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品牌集中度提高。另外家电业内频频上演的并购大戏也进一步促进了品牌的内部整合。如格林柯尔,2003年相继收购了科龙、杭州西泠和南京伯乐,后来又并购美菱、中山威力电器;而斯威特于2003年收购了小天鹅,2004年2月以零价格收购长岭冰箱的业务及负债,进入冰箱制造行业,同年又同样以零价格收购小鸭集团洗衣机业务。此外,美的也相继并购荣事达和华凌。在这一系列的并购案件中,可以看见很多以前发展的较好的定点生产企业,如荣事达、美菱、威力、小天鹅、小鸭等如今都成了被并购的对象,虽然地点未变,但其所有权属关系已经不是当地政府而是跨区域的其他主体了。
不仅是各产业群内部,三大产业群之间的内部要素流动也越来越频繁。海尔除了在胶东半岛有众多的供应商外,在宁波也设有多家供应商,因为有些另组件在这里更有比较优势;美的设厂芜湖、武汉,华凌进驻合肥,格力在江苏等全国市场的布局,使得三大产业群变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竞合关系。而这种产业群之间的要素流动是资源配置的最佳途径,进一步促进了三大产业群的良性发展。
珠三角: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广东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风扇等4种主要家电产品的销售收入为476.7亿元,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约1/3;在小家电领域,广东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基地,其中电风扇、烤面包器、电水壶的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半数。2003年6月中旬,商务部公布了2002年中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名单,光是顺德区就有2家家电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分别以34650万美元、27681万美元的出口额,在该项排名中列第88位、第116位。
珠三角一带聚着近万家中小型家电制造厂、配件厂和服务商,形成了各有特点的顺德、中山、南海、湛江子产业群,以及深圳、东莞两大出口加工区。以科龙为例,科龙集团配套企业约1000多家。在顺德的容桂镇,3000多家企业中,有超过一半在做家电配件,其中为科龙配套的企业就达200家左右,其超短距离的采购半径、产业链的专业分工而形成的良性供应链无疑对增强产业群的领导品牌美的、科龙、格兰仕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长三角:
在安徽,美的、日立、科龙、实达在芜湖落户,或整机组装或配套部件生产;康佳、西门子在滁州建有冰箱和彩电生产基地;至于合肥,不仅有荣事达、美菱这样的企业,而且海尔也建立了彩电和洗衣机的工业园区,每一家企业都是大手笔投入。浙江的宁波到杭州沿线大大小小的工厂鳞次栉比,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品牌和跨国公司产品的OEM与零配件供应基地。整个长三角产业群的产出已经达到了整个中国家电产业的30%以上。
而江苏的春兰则在1994年夺得空调老大位置之后,就走上多元化扩张的道路:兴建摩托车和摩托车发动机制造工厂,并于1997年兼并南京东风特种汽车制造厂。春兰已经形成了以卡车为主的第二支柱产业,并希望能在新能源领域的镍氢电池有所作为。当然以上转型的代价就是春兰空调已沦落为二线品牌,而彩电等其他家电项目也难有作为。昔日的熊猫、小天鹅等家电企业集团,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或由于体制问题或因为对产业战略升级的忽视等原因而失去了往日的雄风。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新科、斯威特本土家电企业集团的崛起,樱花、阿里斯顿、AO史密斯等外资厨卫电器品牌的出色表现让江苏的家电行业得到稍许安慰。难能可贵的是,地处江苏靖江的光芒,由于历史原因而位于交通不便的乡镇。在90年代取得全国“三大灶具厂家”之一的辉煌地位后,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期,又重新步入稳步发展阶段,其业务领域也先后延伸至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浴霸、太阳能真空管等领域。而在江苏,这样历史悠久的厨卫电器品牌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浙江家电业的崛起是长三角家电产业群格局发生变化的重头戏。仅在宁波地区,就有家电整机企业2000多家、配套企业万余家,产品涉及空调、洗衣机、抽油烟机等系列。2002年产值逾250亿元、自营出口4亿美元。同时宁波还是全国最大的饮水机、电熨斗、电吹风、双缸洗衣机和电源插座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全球知名家电配件集散地和国内最大的家电园区,并拥有了双缸洗衣机、饮水机、电熨斗、电吹风和电源插座等十多个全国“单打冠军,出现了奥克斯、富达、方太、惠康、帅康等一批名牌企业;此外还有三花、春晖等众多在业界也都赫赫有名的配套企业。这里的很多家电配套厂家如同一个独立的生产车间,每家只做一道工序、或只做一个配件,形成越来越细的专业分工,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使得配件产品无论是技术、还是价格竞争力都得到了提升,这也使得当地的家电行业能够就地配套、就地取材,从零配件生产到整机制造,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海尔”、“海信”、“长虹”、“小天鹅”等家电大牌及伊来克斯、樱花、阿里斯顿等外资品牌都选用了宁波产品为其配套。
宁波的家电企业缘于为国有家电企业和外地大企业进行家电零配件加工和模具生产的零配件加工企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家电品牌企业因竞争急剧减少,不少宁波(以慈溪为主)家电配套企业在没有业务来源的情况下只好转向整机生产。他们最初从低成本的模仿开始,进行油烟机、灶具、电风扇、电熨斗等小家电整机的生产。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潜力的家电企业逐步成长,于是,从配套到整机生产,宁波渐渐形成了庞大的家电产业链。
胶东半岛:
胶东半岛已经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L G等为核心企业的家电产业群。
像海尔,作为青岛较早开始进行产业集群化尝试的企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高速增长,到98年时,已经构建起了一个较为强大的产业集聚平台,仅零配件与原材料分供企业就达到2000多家。海尔在产业集群中处在了主导地位,本着产业集群必须是优秀企业集群,海尔这条产业链必须是最优质的理念,通过三年的时间,海尔对自身的产业链进行了重塑。原来的2000多家供应商优化锐减至700多家,但质量和效率却大幅提升,700多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近60家。位于胶州的海尔工业园里,有三洋压缩机、爱默生电机等20多家国际化分供方。这些国际化分供商所具备的研发和制造优势,一方面增加了海尔产品的技术含量,确保了海尔产品的技术领先优势,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胶东半岛制造业的零部件配套能力,使胶东半岛的家电产业链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海信,则始终秉持技术孵化产业的理念,通过自身技术研发实力的增强,利用技术平台构建自己的产业集聚平台。海信的集群模式的理念是:每涉足一个新的领域,首先考虑的就是要在这个行业占据技术优势,然后在技术中心成立研究所,进行该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储备,在技术、人才充分成熟之后,研究所裂变成公司。如变频空调等产品都是从这一平台诞生的。
三大家电产业群的特征比较分析胶东半岛:
世界级的品牌+核心部件制造能力是胶东半岛家电产业群的优势,然而当地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套能力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却是明显不足。
以青岛为例,以海尔、海信为首的家电企业在借鉴、吸收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研体系并拥有较好的人才储备和培育机制。走过了一条从引进国外技术到联合开发、本土生产、资本输出、技术出口这样一个完美的产业发展模式。如海尔已经在全球几大洲多个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并实现经营本土化,品牌迅速渗透国外市场。
由于几大家电品牌超强的实力以及地方政府的鼓励,随着家电数字化、智能化的潮流,青岛的家电群体在依托已有的产业集群平台基础上正向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发力。用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完成自身产业形象的重塑,进而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实力上都步入世界级的家电企业阵营,让青岛成为世界级的家电基地。 向着这一指向更高的目标,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他们以品牌为核心,正在将产业集群打造成高新技术的集聚平台,希望能改写长久以来核心技术缺失的窘境。海信35周年庆典上,亮出了高清数字视频处理芯片、3G终端产品的研发大屏幕液晶和等离子数字高清平板电视等骄人成果。而澳柯玛在锂离子电池、电动车等领域也已初尝收获的喜悦。
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是行业标准的制定,在进行技术追赶的同时,青岛家电业有更高的追求。如面对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家庭终端产品之间的“3C融合”趋势,青岛的家电企业主动地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在一些传统家电行业,他们已经成为国内行业标准的主要制订者之一,如海尔参与电热水器行业标准的制定。更有甚者,有时会采取超常规的市场竞争策略。如海尔经过多年实践研究成的专利——电热水器“防电墙”技术,由于对该技术的前景非常看好,加之其市场上的独一性,海尔公司动用各种力量和影响力,希望能使其成为电热水器的行业标准。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未能成功,但其超常的战略眼光力图抢占行业制高点的经营手法,使我们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这种不甘于只做技术的跟随者,而渴望成为技术的引领者甚至标准制定者的全新的竞争战略,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岛的家电业未来更美好。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世界知名品牌的海尔,2004年销售收入将突破千亿元大关。按照“世界500强”的入围标准,海尔已经具备资格,且这也可能是中国市场化体制下诞生的最有资格的“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而在自己35岁生日庆典上,海信充满自信地向人们许下了高远的愿望———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跻身世界知名企业行列。
尽管胶东半岛家电产业群拥有国内最有价值的品牌,掌握数量不少的高新技术,但遗憾的是,当地中、小型的家电品牌数量尤其少,而零配件配套企业的竞争性和配套能力也不够,使得整个家电产业链失衡,整体不够丰满。这也是胶东半岛众多的家电品牌纷纷到长三角的宁波等地寻求零配件供应商的主要原因,而这种“梯次”不强的产业链,显然会影响其稳定性和长期竞争力。另外青岛、烟台、威海的汽车配套项目等已形成了相互协作的良好基础。但三城市之间的家电产业链至今未能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协同,数百家家电配套企业只是聚集在了青岛下属的黄岛和胶州。对于家电行业这种产业链较长、专业分工层级多的行业,局限在较小地域内的产业链,必然会削弱其经济产出总量与总体发展能力。
珠三角:
数量众多的强势品牌+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配套能力是珠三角家电产业群的优势,然而核心技术与高溢价品牌的缺失是其短板。
珠三角家电企业在规模、品牌、成本、供应链长度等几个决定市场成败的因素之间找到了动态平衡点,形成了多角度的市场竞争优势。其大中小企业共生体系稳定而发达,造就了优势明显的产业配套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这种供应链竞争能力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式的家电企业大战中显示出极强的渗透力,而对于吸引和承接国外家电巨头的产业转移也非常具有诱惑力。
但就是这样一个中国最早的家电产业群,在以市场总量扩张需求型的产业期经过多年的快速成长后,当市场需求转变为以产品结构升级为主旋律的时候,却渐现疲态。以顺德为例,受乡镇企业特有的模糊产权特性影响,由于资产规模较大等原因,顺德的家电企业在经历了转制的阵痛之后步入了缓慢发展阶段。另外,尽管拥有上千家家电企业和先发优势,顺德家电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却比较薄弱,产业群大而不强,行业整体利益未能完全发挥,而现有的家电研发体制又存在着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分散、行业内竞争导致条块分隔、研发投入不足等不利之处。
在品牌经营上,珠三角区域的家电品牌,无论是美的、科龙、格兰仕等大家电品牌,还是万家乐、万和、华帝、康宝等厨卫电器品牌,在整体市场定位中都是中档或中档以下的(与其说是定位,其实是市场选择后不得已的结果)。追求规模效益的低成本领先战略背后,折射的是珠三角家电产业群整体核心技术的欠缺与品牌经营能力的不足。而这可能也与广东企业在经营上的“急躁”心态和不太欣赏“品牌是艺术的经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幸的是,顺德区政府对当地家电核心技术的缺失已经有深刻的认识,于是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组建华南家电研究院成为顺德家电行业提高研发水平,向核心技术领域冲击的重要途径。根据组建方案,华南家电研究院将立足广东和顺德家电产业,以核心、共性、前瞻性技术及创新家电产品的研发、新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技术和产品标准的制定和管理等为任务,力争到2010年主导华南地区甚至全国家电业的行业标准制定,使顺德家电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突出,在节能技术、新冷媒应用、太阳能家电应用以及家电新材料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泛珠三角地区家电行业服务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及技术创新平台。
按照新的政府规划,顺德准备把国家火炬计划——顺德家电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一个以新型家电产业为特色、适合市场运作机制、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与应用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家电产业基地。计划到2010年,产业基地将实现家电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销售收入1450亿元,利税98亿元,形成超百亿企业5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30家以上的家电企业集群。对这样的蓝图,我们将拭目以待。(未完待续,原文刊发于《现代家电》2005年5期)
周春兵 MBA 战略与营销咨询顾问、小家电行业分析师、中国营销学院高级讲师 其自行编写的《家电行业区域市场精细化营销与管理》等众多家电行业营销类课程成为国内数据化、工具化营销的代表。欢迎与作者联系和交流:13816507010 MSN:zcb78@hotmail.com,spring7511@sohu.com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