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消费”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 倡导“诚信”、尊重“人性”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又到了!“年年3·15”年年都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发生,而且侵害的不仅仅是个体,是普罗大众,侵害的形式千变万化:隐性、中性、显性的都有,衣食住行、行行都有,就象变异的菌种,旧的未灭,新的又来!不说远的,“富阳劣质假奶粉”余波刚过去不久,富特龙平底不沾锅含有致癌物质让人们恐慌不已,民众的余悸还未平息,某国外著名快餐连锁店使用的调味剂又让民众“胃痉挛”,“苏丹红”致癌隐性杀手又杀了出来。看来,吃是越难吃到定心丸了!
再有前阵子华东地区部分车主在使用国内某品牌汽车厂商生产的汽车时,出现不同程度断裂、扭曲、变形等造成多起人身伤亡的事件,更是让人触目惊心、瞠目结舌!诸如此类接二连三的食品、汽车安全事件引起了全民的关注,“安全消费”已上升到与“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尤其是对汽车的消费上更体现了“安全产品”的重要性及“安全消费”的关键所在!
所谓“安全消费”有两重含义:一重是指厂家制造生产的商品技术成熟、品质合格,完全达到安全使用的标准,在投入消费领域前经过了多道安检工序,产品无任何瑕疵、危险隐患的(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未能检测出来可免责,而有意放纵的罪加一等),可供消费者放心使用!另一重是指消费者正确使用 “安全产品”,特别是使用可移动工具类的产品(如汽车、电钻等)时,正确操控,使用方法得当、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在物尽其用的同时,又不致于给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
安全的产品是“安全消费”的根源,安全消费必须要有安全的产品才能实现!特别是在汽车领域,“安全制造”、“安全消费”的问题体现得更明显更突出!
近年来,不少品牌的车型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要么是点火系统、要么是刹车系统、要么是车身结构、要么是集成电路,(要么哪里有那么多“要么”?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前段时间华东地区出现的“某品牌汽车安全隐患”事件,除了与消费者危险的操控有一丝的关联外,更重要的是与汽车制造商的产品不安全有关,结构设计不科学、偷工减料、车身单薄,产品不合格都是事件的罪魁祸首!该一系列事件折射出来的东西还真不少!值得国人深思!
第一:外国核心技术垄断的产品(如汽车、电子信息产品)轻视中国消费者的“人权”(特别是生命权)。业界普遍流行这样的说法:外国人是将二、三流的产品或行将淘汰的产品输出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谋取暴利,而一流的产品留给本国用。有些汽车制造商口口声声称“人性化设计”、“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满足消费者需要“,孰知口事心非,技术进步的背后是为了更好地“偷工减料”、“降低成本”,油耗是省了点、操控是顺畅了些,可是车皮却越来越单薄,完全不把中国人当回事,制造玩具让中国人玩命,这象话吗?
而中国却截然相反,把一流的产品出口供外国人用,二、三流的产品留下自己用!而这样外国人还是不领情,畅销的产品还会被外国人贴上低价倾销的标签!开展反倾销征收高昂关税、抑制中国货,到头来弄得谄媚不讨好!我想在这方面我们应学习一下韩国人民,他们就象韩国足球队“踢硬球”那样,永远不服输!我的球技不如人,那我就凭一双硬腿狠踢!韩国的消费者也有同样的心理,本国研发生产的商品虽然暂时不如别国,但相信今后一定能赶超!在达到或超越国外的技术前,他们还是始终如一地使用本国产品,不受外国货的诱惑,绝不让国外产品有机可乘,更不允许某国品牌在“八卦旗”(韩国国旗)下欺压本国牌子!这多么有民族尊严!
第二:中国没有制定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生产质量检测标准,中国有些地方政府为了顺利招商引资,不惜降低门槛,甚至放弃安全标准,拿原则去交易,让“洋垃圾”进入国门,扎根中国,血吸虫般榨取国人了钱财!就拿那家有多起不良记录的汽车品牌制造商来说,同是生产同一牌子的产品销往欧美的安全性能要比投放中国市场的好得多!为何呢?因为,欧美国家有一整套强制产品的安全标准,不达标不准销售!就算暂时侥幸钻空的产品,若有一棕不良记录,立刻上“黑名单”,立马扫出国门!而中国则凭外国制造商的一纸安检证明就堂而皇之地让其在国内大规模生产!发生多起事故后也听之任之,要么从“使用方”处找原因,要么息事宁人!就算中国汽车行业主管部门有安检意识,也要求外国制造商送产品去安检,但外国人鬼得很,送来安全碰撞检测的产品特别加工,质量上乘,而批量生产的产品则鱼目混珠了!因而,中国政府部门应该统筹兼顾、固本正源,营造“安全产品、安全消费”的环境,在出台“驾驶培训考试制度”,杜绝“马路杀手”的同时,在颁布汽车强制召回制度的同时,应该把好源头,就是安全产品的生产,严格驾驶培训管理只是强调消费者使用产品时的安全操控,汽车召回无异于“马后炮”(只要坦白了行动了就无罪),危害已造成,召(招)与不召(招)已对于消费者来说已无多大意义!弄不好,还被商家趁此好好“秀”一把、炒作一番“诚信”,弄不好还让使用该缺陷产品的用户感动得痛哭流涕!把不成熟的瑕疵产品推向市场侵害消费者的利益,反过头来还让中国的消费者感谢,岂有此理!第三:中国应加快自主研发的速度,加大扶植民族品牌发展的力度:
以前,还经常听到长虹肩负民族工业的重托、以产业报国的口号,而时不时还能听见国内的一些汽车合资厂向外界传递振奋人心的消息:某部件国产化率多少、多少!而今不谈了!谁谈民族工业、谁谈民族品牌就会沦为笑柄,核心技术不解决!中国的合资厂就永远是外国“手奴”。不树自己的品牌,中国就没希望!现在的中国人,特别是科研技术人员很聪明,很会借力打力,拿着高薪做外国人的“徒弟”,帮外国技术做义务宣传,看看图纸,搞搞翻译,掌握外国的生产技术知识就行了!或在外国研发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改进一下就不错了!中国自己研发不了的产品就用国外的,反正省事,拿过来就用——舶来品!翻翻新就可以在本土申请专利了!反正自己也研究不出象样的东西来!这种行经,虽然缓解了一时害怕扮演“苦行僧”硬着头皮搞自主研发而又不知成不成功的焦虑,但却落下了一辈子断不了奶的“祸根”!不学韩国人硬拼到底的精神,就永远逃不脱“世界加工厂”的干系!把污染留个自己!把财富捧给别人!这是败家子的“风范”!中国人特别是科研人员还是要拿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自然灾害、技术封锁双重考验下,仍然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的那种拼搏精神,还有“敢让日月换新颜”的那种气概来吧!
第四:中国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价值昂贵商品时,更愿意信任外国品牌的“安全可靠性”:停止了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国的技术人员也只好专等用外国的专利技术了!也只好做外国技术的义务宣传员了!就连掌握技术的中国人都推介外国的东西,普通消费者不迷信外国货之理?就象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消费者购买彩电时总带有矛盾的心理,购买国产货怕质量不稳定,又没面子!购买进口的又怕日后维修费高昂,但最后还是迷信外国货的质量好!最终选择购买外国货,孰知那些被国人当成宝的东西,都是在生产国淘汰的产品!对于汽车消费领域也同样!买得起汽车的中国人都很盲目、很麻木,攀比心态重得很,买辆车要进口牌子的,而不管其安全性能如何,也不管外国人在为中国人生产时是否做了“技术处理”,一味地认为肯定技术过硬,并愿意为之掏高昂的费用!为了面子,搭上性命都无所谓!而对于中国费九牛二虎生产的红旗车以及其他国产品牌车(当然这些车的核心技术也还是外国的)却嗤之以鼻!认为不安全不可靠,开出去没面子!而听朋友多次提起,恰恰是被国人视为“笨铁牛”的红旗车,每每遇到意外碰撞,不论是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都是一流的!四扇车门依旧开合自如!看来只有中国人制造的车才会关爱中国人的生命!当然,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虽然它们很稚嫩!但不少国人都能宽容并希望它们能茁壮成长!他们大多数对于一些有安全隐患却技术一流的外国汽车持这样的态度:“欣赏它、却不会使用它!”因为生命更可贵!希望有更多的国人转变错误的消费观念,把安全消费放在第一位来!
综上所述,“安全消费”绝非单方面的问题,它牵涉到各个层面!既然安全消费已上升到全社会关注的位置,那么政府部门应该出面监控管理,维护国人利益、民族尊严;而生产不安全产品的厂家应该敲响警钟、引以为戒!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xbtx007@126.com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