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为什么如此盛行
- 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中文译名:原始设备制造商。最初的含义指采用其它公司生产的原件组装产品,以自有品牌销售产品的公司。随着经济的发展,OEM的含义已经演变为委托生产或代工生产的方式,现在,OEM 所涉及的内容脱离了最初的“原始设备制造”,而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了。
在OEM过程中,存在着合作的双方:品牌厂商和供应商,品牌厂商利用自有品牌、销售渠道、核心技术和其它市场资源,将非自己擅长的生产环节交给别的企业去做,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核心业务,以便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供应商(OEM Supplier)根据品牌厂商的要求提供产品或组件,供应商可以自行生产产品,也可以将业务外包给合同制造商(Contract Manufacturer ,缩写为CM),同时,许多品牌厂商也是其它品牌厂商的供应商。
一、 选择OEM的几个原因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 纵观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速度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OEM就是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OEM在服装、IT、家电、汽车配件、玩具和日化等行业被广泛地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OEM正好适应了这些行业的产业结构特点。正是上述产业中的采购、生产和市场销售的高度社会化分工造成了OEM的盛行。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 OEM产生的驱动力也来自社会资源合理化配置的要求,其目的是使有限资源得到专业化的高效利用。近代工业发展的中期就有了OEM的形式,OEM实际上是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方式,专业化的厂家制造单一零部件,在技术条件和固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生产规模越大,其产生的边际成本就越低、边际收益越大,对OEM双方来说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企业构建核心能力的要求 品牌厂商需要将自己掌握的优势资源集中于自己擅长的研发、市场运作和品牌推广上,摆脱生产制造环节有利于构建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的核心竞争力和降低企业运行费用。对供应商来说,不论其生产能力有多强、产品线多么丰富,也不能包罗万象,必然需要与其他厂商的合作。供应商只能垄断部分含有关键技术或整机不可缺少的零部件、组件的生产或供应,而不可能将整个生产链中的各个环节全部垄断,而合同制造商只能将其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地集中在专门的生产制造领域。
双赢–––品牌厂商和供应商企业价值的体现 品牌厂商和供应商都处于同行业或相关行业,其中一方拥有品牌优势或市场优势,一方拥有生产制造优势。在一般情况下,OEM双方结成合作伙伴关系,能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和降低市场风险。双方的业务合作是长期的,而且是分期分批进行的,供应商希望通过OEM方式充分利用产能,实现规模效益;品牌厂商希望通过OEM方式生产和销售开发成本高、周期长而又淘汰更新快的产品。所以双方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必须进行合作,以共同解决最终客户在购买和使用中的问题。产品设计能力是价值创造的源泉,生产是价值实现的载体,而市场行销是价值实现的最终形式,双方的合作是价值实现的最佳方式。双方在合作的同时,也有可能存在竞争的关系。许多供应商向品牌厂商提供OEM业务的同时,也销售自有品牌的产品,往往会与品牌厂商争夺市场和客户从而损害了双方的合作关系。供应商在推进自有品牌时需要在建设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这往往要比做OEM花费要高,所以也有许多供应商放弃自有品牌产品而专注于OEM业务。
供应商所制造的产品必须符合品牌厂商的要求,品牌厂商所销售的产品必须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一个前端市场与后端市场不同分工的产物,这也是在现代成熟产业中的市场细分、专业化分工所致;专业分工的结果是OEM双方各自发挥自身的特长,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
二、是OEM还是自制的战略和战术分析
对品牌厂商来说,选择OEM而不自行生产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基本原因不外乎两大类:战略因素或战术因素。很多品牌厂商发现,把精力集中在产品开发、市场和销售而不是生产上会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同理可以解释,某些品牌厂商决定只专注于优化价值链上某一特定业务环节而外包其它业务。战略因素 在做OEM决定之前,品牌厂商必须对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品牌厂商主要考虑的战略因素:
资产利用率。如何利用现有资产而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应该将资金投入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而在扩大生产性组织上大量投入往往不是最佳途径。投资设备需要大量资金,而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对于最终客户来说,品牌厂商的价值是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厂商只有优化已有的生产和服务的组合才能满足客户的这种需要。
企业文化。如果一个公司在高端组织环境下运作,需要吸引和保留高级技术和人才,把同样的方法延伸到生产环境中将很不经济。而把生产外包出去更直接有效。
制造流程日益复杂。制造流程的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对资金有大量需求,对制造系统的有效管理要由专家负责并把握技术动向。如果品牌厂商在某一特定的装配工艺上进行投资,它会趋于将此技术运用于未来的产品中,而对其他相关技术或设计方法的选择就相当有限。
流线型的材料管理过程。采用OEM方式生产,品牌厂商将减少花费于材料管理上的精力。品牌厂商只管理最终产品,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下游,即销售预测和满足客户需求上。
风险管理。对于品牌厂商来说,OEM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降低市场行情变化、需求预测偏差和产品技术变革带来的风险。由于避免了资金和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品牌厂商将资金沉淀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更低的总成本。品牌厂商寻求与供应商的合作,通常可以实现更低的总成本。这是因为供应商可以将所需的资金投入和固定成本分摊到诸多客户头上,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由于单一的品牌厂商只负担实际使用的生产能力,相比生产在内部进行而言,固定成本就变成了可变成本,避免了由于生产投资而形成的沉没成本。
战术因素 从战术上分析,OEM模式可以立即切入最先进的技术,由于供应商拥有现成的设备和培训良 好的员工,因此,品牌厂商不存在购买设备、雇佣和培训员工的困扰。其它战术上的考虑包括:
快速进入市场和产量扩张。通过OEM,品牌厂商可以专注于市场开发,加快进入市场的速度。利用供应商的设备和人力资源形成的产能,产量扩张所需的时间最短。
立即扩充产能。当市场需求突然显著增加时,品牌厂商可以利用供应商的生产优势迅速提升产能,从而避免了由于很长的设备准备和员工培训周期而丧失市场机会。
物料管理。通过OEM,品牌厂商会减少库存项目和所占空间,大幅提高库存周转率。随着OEM程度的增加,品牌厂商甚至可以在虚拟工厂状态下操作,将大部分的材料管理活动转移到供应商手上。
自制与外购成本对比分析。虽然基于战略因素的考虑,总的方向已经确定。但在考虑OEM时,具体的自制与外购成本对比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要取得内部成本的完整资料,品牌厂商应组建来自各部门的跨职能团队,这个团队应包括来自生产、测试、设计、物料、质量、会计和财务的代表。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liwei@gei.com.cn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