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述评
来源:不详 | 编辑:刘先华 | 发布时间:2003-09-15
| | 投票数:0 | 点击:
内容导读:0......
-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2/7)(以下简称报告)透露:目前,我国的上网用户大约为4580万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势头有多么喜人。跟传统产业既需要有消费者,又必须有生产者一样,互联网经济也不仅仅是属于网民单方面的经济,它也必须以网站的正常经营和健康运转为基础。可以这么说,“互联网经济=网民+网站”。
不可否认,我国网民人数的增长势头异常迅猛——1997年10月,还仅仅为区区的62万;但到次年7月,这个数字就迅速变为117.5万;1999年1月为210万;1999年7月为400万;2000年1月为890万;2000年7月为1690万;2001年1月为2250万;2001年7月为2650万;2002年1月为3370万;2002年7月为4580万。在短短的不足五年的时间里,增长了足足七十余倍。这个数字即使摆在网络经济的鼻祖——美国人面前,也是非常惊人的。
但是,“硬币的另一面”却是——我们网站的盈利能力异常的差。三大门户网站都曾风风火火地“登陆”了纳斯达克。这一“壮举”虽然不能够与当年盟军登陆诺曼底相提并论,但也因其头上顶着的是“中国概念”,而造就了一个个神奇的“中国神话”,令国人无不欢欣鼓舞。但是,“乐极生悲”,“中国神话”的大旗并没有抗多久,耀眼的光环即随之褪去,接踵而至的是沦为垃圾股的悲惨命运。即使是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摆脱财务报告上的刺眼的“赤字”,常年在“垃圾堆”里徘徊不前。
一、 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
近日,有幸读到一篇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Drucker)(又译杜拉克)关于互联网经济的文章,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拿来与读者共享,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第一个话题。
关于互联网,德鲁克认为目前主要存在着两种误解。一是“人们常常将规模和重要性相混淆”。“其实,这二者的关联性极小。互联网确实非常重要,但只有很小的(经济性)规模。”德鲁克以电影为例,证明了自己的论断。二是“有影响力就一定会盈利”。“在网络泡沫高涨之际,大家普遍认为由于互联网极其重要,那么它一定是盈利的。其实并非如此。互联网无论作为一个企业,还是作为一个行业,其是否能够盈利是值得怀疑的。”“关于这一点,医药行业的发展就是一面‘历史明镜’”。
虽然上述论断仅仅是德鲁克先生的一家之言,未必就一定值得相信,但仔细分析也不无道理。毫无疑问,互联网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它最大程度上缩短了个人与世界的距离,真正使“地球村”变成了现实,甚至使“闭门造车”也成为了可能。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互联网经济在美国也只有短短的十余年时间,而在中国就更短。应该说,我们对它的了解更多地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之上,除了少数网络英雄的“高见”(或者说是“鼓吹”)之外,还非常缺乏详实的、具体的、实证的、理论的研究。没有谁敢肯定地回答互联网经济是否一定具有较大的“经济性”规模,也没有谁敢保证互联网经济就一定会盈利。
尽管互联网经济的前景如此不明朗,但是仍然有大量的投资者大把大把地往里面“砸钱”,也不管其是否是个“无底洞”。说是跟风,只讲对了一半,更大程度上应该是投机。那种“烧钱”去包装网站,之后再“登陆”纳斯达克去“圈钱”的心理,才是其真正的动机。据报告透露,我国目前CN下的注册域名数已达126146个,而WWW站点数更是达到了293213个。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年报上的“赤字”让其股价“无地自容”,常年与“垃圾为伍”。“圈钱”的目的最终不能够得逞,而口袋里的钱又不够“烧”,于是就产生了本文的第二个话题。
在此,有必要正告那些怀揣钱袋的投资者们,握紧你的钱袋吧。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力,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轻易踏上互联网经济这条“船”。
二、 有关网络收费的话题
我国目前的网民大部分都是在1997年甚至更为以后才开始其上网生涯的。在这之前,上网的风气和潮流尚未形成,上网——这个在今天看来再平常不过的行为——还只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专业行为而已。1997年以后,大多数网民才开始迈出了他们在网络上的第一步。相对于许多国外的网民来说,我国网民的网龄非常短,现在仍然处于上网的初级阶段。对于网络的一切,他们更多的是在尝试。因此,对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网民来说,他们可能更关心的是他们究竟能够在网络上做些什么,得到什么;而不是把网络当作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个组成部分。
3月18日下午,首都在线发布消息称,从2002年5月21日起,263邮件服务将全面升级为收费服务;届时,将全部停止其免费电子邮件服务。紧接着,新浪网总裁汪延在接受新浪科技的采访时表示,对263实施电子邮件服务全部收费表示“理解和支持”。而网易创始人、首席构架师丁磊也非常及时地给予“理解”,并随即采取了与首都在线“遥相呼应”的措施——准备对其核心业务——社区服务的部分业务进行收费。
对于网络收费的问题,本来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但是,此次兴起的网络收费热潮,却与以前的情况有所不同。以前网站所鼓吹的网络收费问题,在更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造观念”的行为——为国人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一个“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消费观念。但这次,网站似乎要跟我们网民“玩真的”。首都在线这个中国最早的免费邮件服务提供商宣布彻底放弃免费邮件注册并对现有的免费邮件用户实施收费,可能仅仅是网站全面开展收费服务的一个“前阵”而已——更多的网站、更多的收费项目可能接踵而至。因此,对此次兴起的网络收费热潮,我们有必要投以更多的关注。
如前所述,我国绝大多数的网民仍然处于上网的初级阶段,在网上付费消费的习惯尚未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对我们绝大多数的网民来说,即使是已经养成了付费消费的习惯,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据报告透露,目前我国24岁以下的网民占53.5%,而这其中又以在校学生居多,这就是说我们有超过一半的网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即使有收入来源,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网民也占了绝大部分,达到65.4%。与此相对的是,目前昂贵的上网费用本来就已经让网民难堪重负。据报告透露,目前完全自费上网的网民占77.1%,自费和公费均有的占12.8%;通过拨号上网的网民为3342万。而除了专线上网相对便宜之外,拨号上网要交纳开户费、基本费、通信费和存储费等,费用高昂。因此,如果此次的网络收费热潮形成了气候,对我们绝大多数的网民来说将是雪上加霜。到那时,上网可能已经不是一种享受,而是“在拿明天的早餐开玩笑”。
因此,姑且不论网络收费的信用问题和法律问题,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它可能会扼杀我国网民的上网热情,延缓我国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从而大大妨碍我国互联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在此,要提醒我们网站的CEO们,在你们关注自己的财务报表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对互联网用户的培养和互联网产业的培育。毕竟,我们尚处在网络发展的初期,网民的付费消费习惯尚未形成,而且网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也已经不堪重负。现在扛起收费大旗,如果是一个网站的个别行为,无异于是自寻死路(eNet在263发布全面收费的消息后,立刻进行了新闻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交费继续使用263信箱的占9.49%;改用其他免费邮箱的占75.95%;购买其他收费邮箱的占3.80%。);而如果很不幸的是多个网站的一致行为,那就是在砸中国网络发展的“场子”,也是在砸他们自己的饭碗。我们应该牢记古人的遗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没有了水,还要你们这些舟来干嘛呢?
三、有关网络服务的话题
下面谈谈网络服务的话题,这是一个与网络收费密切相关的话题。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网民都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士。据报告透露,目前我国网民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及其以上的占88.5%,即使是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也达到了58%。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通过网络及时获得新的、比较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从而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
但是,我们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却不能够满足网民的上述要求。
一个显著的例证就是网站的抄袭现象都非常严重,在内容上缺乏原创性,甚至真实性。这一点即使大型的综合类网站也不例外。2001年9月,首都在线宣称被国内某著名网站抄袭。其实这只不过是网站抄袭现象的“冰山一角”罢了。至于其它一些实力比较弱小的网站互相抄袭的现象就更是严重,有的甚至是靠抄袭来维持网站的正常版面。而一些“节约型”的网站就更是“省事”,除了稍稍改动“版权所有”之外,一律完完全全地照搬照抄。至于因抄袭而对薄公堂的新闻也屡见不鲜。另一类比较有代表性的、似乎更为“名正言顺”的抄袭现象是网站抄袭传统媒体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新闻。许多网站就更是只有(室内)编辑而没有(室外)记者,新闻抄袭的现象在所难免。此外,许多网上信息和资料的真实性也大大值得商榷,即使是一些新闻也不例外。稍加留心,你就可以发现,许多假新闻都是从网上发迹的。
网民花了昂贵的上网费用来上网,但比较常见的现象却是——“逛”了几个网站,所看到的东西都是一些“雷同”的东西;或者许多内容都原原本本地出自今天早报的新闻;或者更有甚者,我们所看到的竟是一些假新闻、假消息。网站知道计算自己的财务报表,如果“飘红”了的话,就不顾信用问题,不管法律问题实行收费服务。难道我们网民就愚蠢到了不知道估计自己的上网付出与收获吗?就不知道“用脚投票”吗?
至于这么低级别的网络服务,还谈什么收费,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因此,对网站来说,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不是收费,而是加强“内功”的修炼,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这是收费服务能够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当前,我们的传统型公司都加强对自己核心竞能力的塑造,而号称“时代先锋”的网络公司就更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面对比传统经济更为激烈的、更为变化多端的市场形势,如果网站及其他们的CEO们仍然“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地去“作绣”,那无疑是自掘坟墓。而在笔者看来,这种核心竞争能力最为主要的就是加强“内功”的修炼,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这是我们网络公司安身立命的基本保障。
四、有关网络宣传的话题
网站必须以网民的眼球关注和鼠标点击为前提。我们甚至可以简单地把网站的“生存法则”定义为:存在=眼球+鼠标。如果没有眼球和鼠标的青睐,即使再好的网站也与一滩死水无异。因此,如何吸引网民的眼球,如何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就成了除提升网络服务之外的一个最重要的议题。
目前,我国网民经常浏览的网站主要还是一些电脑网站和新闻网站。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与我国目前的网民主要还是以计算机相关工作人士和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的学生为主有关,他们对电脑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二是由于网络新闻更新更为及时、内容比较齐全、而且经常是图文并茂,所以也较其他类网站更受网民的欢迎。正因为如此,一般来说,一些其它类别的网站点击率都不是很高,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吸引网民的眼球和鼠标。
据报告透露,目前,网民获悉新的网站的途径大部分还都是通过网上链接和看搜索引擎,比例分别高达76.3%和64.7%,而杂志和报纸上的介绍相对来说就比较少;即使有介绍的也大多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杂志和报纸,如《计算机世界》和《电脑报》等,普通网民不易获知 ;至于在户外广告和电视广告上就更难发现其踪影。
既然我们网站的CEO们都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互联网事业是一个“烧钱”的事业,那么为了获得更多网民的眼球关注和鼠标点击,就很有必要进行自我宣传,就应该多在网吧里面、计算机的显示器和主机上以及其它的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上“烧钱”。这是一个行业在其发展之初所必须进行的投资。在管理上这叫“知晓”。对单个网站来说,你必须让网民“知晓”你的网站,你的网站才能够生存;而对整个产业来说,你必须让网民“知晓”你的产业,你的产业才能够发展。
因此,既然你要投身于这个产业,就不能够仅仅以短期内的圈钱为目的;既然你已经知道应该大把大把地“烧钱”,就应该把钱“烧”对地方。我们许多网站做广告的目的似乎更多目的在于吸引投资者的注意,而不是为了吸引网民的眼球关注和鼠标点击。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使广告可能迎合了投资者的口味,但却不合消费者(网民)的心意,尽管网站的生杀大权事实上是掌握在消费者(网民)眼中和手里。
古人说“物以稀为贵”,其实广告也不例外。正是由于当前迎合消费者(网民)口味的广告少得可怜,因此,如果某个网站做到了别人没有做的事情,那一定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关于这一点,较早在电视上做广告的张朝阳一定会很有心得。
......
想完整阅读全文?仅需两步即可:
1、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企划者说”(ID:qihuazhe),已关注者可省略;
2、鼠标置于下面“二维码”处弹出二维码,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本文完整版。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0% (0)
0% (0)
Tag:
上一篇:“金尖庄”酒业长沙攻略
下一篇:家电商家——心里有苦说不出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