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金之密
- 脑白金的成功之路
脑白金的上市,给人的印象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直到今年初,相当多的老百姓才弄明白,脑白金的幕后老板是谁?就是这个神秘的保健品,在国内市场上刮起了阵阵旋风,在两至三年内,即创造了十几亿元的销售奇迹。如果按人均每瓶消费计算,全国则有三四千万人吃过脑白金!
脑白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火爆的市场,却难以见到其成功的企业形象! 脑白金的品牌策划,完全遵循“721原则”,即花70%的精力服务于消费者,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投入20%的精力,做好终端建设与管理;只花10%的精力来处理经销商关系,在战略上实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这是脑白金品牌营销的核心所在。
新闻传播策略
新闻传播是脑白金营销最得意的绝技之一,脑白金的精彩问世,就是以五篇大块新闻软文鸣锣开道,制造一个非常新奇的新闻亮点,引出人体脑白金的话题。如以美国人的疯狂,引发“人类长生不老?”的话题,从深层次发掘人们求长生的心理。还拿脑白金与克隆技术相比,以宇航员登太空吃脑白金改善睡眠为事件等,抓住热点事件,宣传脑白金的神秘特点。不仅如此,脑白金还善于创造新闻,引导热点导向。脑白金免费赠送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请看脑白金的一封致歉信:“对不起!钟爱脑白金的市民,我们决不让失误延续”:
“在脑白金进入上海市场的半年之际,为回报广大市民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策划和组织了6月13日‘脑白金千人赠送,万人咨询’的活动”;
“由于低估了市民对脑白金的热忱,面对数以万计市民的现场,我们仅有的40余名维护次序人员手足无措,加之烈日的蒸烤,最终导致现场失控,护栏挤倒,保安冲散,十余人挤丢鞋子,用于赠送的脑白金被哄抢,甚至出现近十人受伤(皮外伤)的悲剧……”
“这是我们最为心痛和始料不及的,我们心痛那些从清晨5:30分开始排队的市民,我们心痛早晨7:00时近千人井然有序的队伍,队伍中大多数人服用过脑白金,因效果显著已成为我们忠诚的朋友,原本他们都可以高高兴兴地领到一盒脑白金,感受脑白金改善睡眠与润肠通便的奇效。
心痛之余,我们仍然要感激许许多多理智的市民和闻讯赶来的静安寺公安同志,是你们及时制止了混乱,提出许多忠告和建议。在此,我们再次表示诚挚的谢意,道一声辛苦了,谢谢您……”
这是在99年6月30日,脑白金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免费赠送活动。从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每一流程都巧妙设计过,活动前的信息宣传,到活动中出现的骚乱的场景,脑白金策划人员紧紧把握了新闻点,及时加大了传播力度。第一传播活动现场的壮观场面,暗示老百姓高涨的热情,其次传播活动中秩序的混乱,借势渲染市民的迫切心情;第三还传播企业的公德心,树立产品品牌形象。以下的文案就足以说明此点:
“事件发生后,我们妥善登记安置了近十名受伤者,并在当天晚上致电每一位受伤市民,预约了登门问候慰问的时间,我们带去了一个疗程的脑白金和慰问品,这是我们的一份心意,同时,我们还要感激你们的仁义和宽厚。”“为了免除钟爱脑白金市民的又一次奔波之苦,我们将拨出万余元专款专门用于快递公司专程上门送一盒脑白金产品,来感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
新闻传播为脑白金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这种形式的新闻传播在哪里推出,哪里就会引起强烈反响,脑白金就会引起轰动。脑白金在江城——吉林免费赠送活动时,正赶上大雨天,几千人在大雨中排队等候领取脑白金。于是策划人员抓住契机,将天时、地利与人和相结合,连续在媒体上大做文章。如《江城万人感冒》等,信息传开后,收到了极好的新闻效果。
新闻传播在脑白金的品牌宣传中,其气势与产生的效果远远超过其他形式的广告软文。因此,逢年过节,当脑白金进入旺销期时,很多销售点出现断档,策划人员就会围绕这一事件,大报特报老百姓抢购脑白金的疯狂场景,还以新闻追踪的形式,报道消费浪潮、经销商、商家与厂家的热销与加班生产状况,为的是树立产品美誉度,迎合从众心理,更加掀起抢购狂潮。
善于创造新闻,善于发现亮点,善于危机公关,善于树立口碑形象,是脑白金的特技,把行销事件环环相扣,共同演绎一个新闻话题,以点带线,以线带面。
这就是脑白金奇迹的缘由。当我们为脑白金迅速崛起在而??称赞时我们是否也深思过,脑白金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其实最关键的还是策划!史玉柱:《脑白金真相调查》基本上是事实
史玉柱VS方宏进史玉柱再造神话,“脑白金”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在谈到经营保健品的问题时,史玉柱说:“那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好产品,二是好的策划、好的市场营销,三是好的队伍,‘二’比‘一’难,‘三’比‘二’更难。”
方宏进:脑白金是“好产品”吗?史玉柱:当然
关于脑白金是不是一个“好产品”,史玉柱信誓旦旦,方宏进似乎也有意没有深入这个时下媒体很关注的问题,只是在史玉柱称暂时不敢进军广东市场时,很含蓄地笑了笑。于是,他们的对话就过渡到了“第二个问题”。
方宏进:广告轰炸管用吗?
史玉柱:广告虽烂效果不错
方宏进(以下简称方):刚才我们听史玉柱聊了脑白金科技含量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个暂无定论,并且还将争论下去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聊一聊脑白金的广告策划。据很多参与过脑白金广告策划的人说,脑白金的做法“秦池”、“哈药”也都用过,那就是广告轰炸。史玉柱你觉得你的广告策略和他们的一样吗?
史玉柱(以下简称史):“秦池”和我们不太一样,“秦池”是酒,你不用和消费者解释,因为大家都知道酒是什么。“哈药”和我们比较接近,但路子也不太一样,哈药同一时期做很多产品,但我们一个时期只做一个产品。
脑白金的市场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功效市场,这个市场比较稳定,一年大概有5亿左右的销售额,二是送礼市场,送礼市场的波动性非常大,这就需要一些(广告)策略。广告的最大目的是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曾经也拍了很多很漂亮的广告,但是播出后没效果,后来就不播了。脑白金历史上效果最好的广告是刚开始时拍的,当时钱非常少,所以拍出来的广告质量非常差,很难看,只能在县级台或市级台播,省一级的电视台都不让播。但是很奇怪,这个广告播出后没几天,脑白金的销售量就上去了,后来我们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观众因为讨厌才印象深刻,脑白金真正地打开市场和这个广告密不可分。
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广告很难看,但销售量却上去了?
史:不管(观众)喜不喜欢这个广告,你首先要做到的是要给人留下印象。广告要让人记住,能记住好的(广告)最好,但是当时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就让观众记住坏的(笑)。观众看电视时很讨厌这个广告,但买的时候却不见得,消费者站在柜台前面对着那么多的保健品,他们的选择基本上是下意识的,就是那些他们印象深刻的。后来,我们觉得这个广告对不起全国人民,就希望在达到同样商业效果的基础上,能让观众对我们的广告印象不那么差,于是我们开始拍更好看些的广告。当时同一个广告方案我们请了很多广告公司同时拍,一共有二十几个版本,我们挑了几个,虽然很美、印象也深刻,但是商业效果却还是不如第一个。
方:你去年的广告投放量是多少,这是商业秘密吗?
史:一个多亿吧。
方:如果我们真拿一两个亿来“轰”的话,是不是不管什么产品都可以打开市场?
史:不一定,不一定,这个不一定。这里面有广告策略的问题,很多企业,包括深圳也有一些,一年的广告投放量都超过一个亿,但市场回报远远不到这个数。
方宏进:你给员工送“温暖”吗?
史玉柱:我对他们很真诚
方:现在我们来聊第三个问题,有关你刚才谈到的“好的队伍”的问题。你在公众场合不太爱说话,不善言笑,而且有点“闷”,你给部下是这个印象吗?
史:我工作时还是非常严肃的。
方:你凶起来是什么样的?
史:早期有些粗暴行为,后来就改了。早先我还曾经拿烟灰缸砸过深圳的一个销售经理。
方:砸到了吗?
史:没砸到。
方:你会不会有这样的举动,比如一个员工生病了,你拎着水果去看他,送温暖之类的事,你干过吗?
史:看过,但没拎水果。
方:再比如员工加班加点,你端碗热面条之类的?
史:这个没干过。
方:你炒过员工吗?
史:我确实没炒过。
方:我听说你有百来号“死党”一样的手下,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他们都跟着你,你觉得自己有何德何能(让他们这样)?
史:我对他们很真诚,他们也对我很真诚,再一个他们相信我能站起来。一个企业老总一定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的员工,这是我在失败后总结出来的。我在内心深处尊重他们。
方:你的企业没有员工持股制度,等于说他们都在为你打工,现在你又一身资产,他们心态上平衡吗?
史:利益分配肯定是最重要的。刚开始时我们搞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一项工作都在经济上量化它。当时我们没有其他的办法,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过明天。现在我还是这个思想,但在不断完善。
方:在你的企业里可能有几个位置是最重要的,一个是负责配方和质量监督的那个人,一个是掌握全国营销渠道的那个人,如果其他企业高薪挖人,你会怎么办?
史:如果他们想走只能让他们走,留人肯定不是好办法。
方:别人给他们100万,你会给他们101万吗?
史:不会,这会破坏游戏规则,而且留住的人他们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
方宏进:什么时候想还钱的?
史玉柱:我让“污点”变成“好处”
方:最后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很多人都在猜,你是当初跌到谷底时就已经下定决心要还钱,还是等到脑白金卖到一定程度,觉得有能力还了,才开始还钱的?实话实说。
史:……嗯,……嗯,(思考)我1997年夏天时是最胖的,当时巨人救不活了,人特别轻松,精神最好,还钱是我公开承诺过的,但那时候没有时间表……后来脑白金做起来了,我才开始考虑钱什么时候还的问题。
方:实际上史玉柱是用两亿多的钱挽救自己的名声?你自己怎么算这笔账?
史:自己给自己压力。如果不还,我想将来企业做大了,合作上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你亏了钱不还钱,人家对你就有畏惧心理,还了之后,本来是个污点,现在可能就变成对你有好处了,更容易找到合作伙伴。现在我们到银行贷款,银行也不用我们抵押,他们说只要史玉柱在,只要史玉柱签字,就可以贷给我们款。
方:还钱时有这样的担忧吗?赚的钱不够还。
史:脑白金1999年已经有相当规模,但是那个时候我们还相当低调,实际上我们着手还钱的时候,手边已经有那么多钱了,当时把这笔钱从公司里抽走,公司照常能运转。
方:现在已经还了多少?
史:已经还了98%,剩下2%还没有还,一是有些人出国找不到了,二是有些人去世了,但那些钱我们都给他放在那……
■新闻背景
3月23日,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来了两个大名人,一个是央视名嘴方宏进,一个是“伟大的失败者”史玉柱。期待中针尖对麦芒的交锋没有出现,同为深大走出的“杰出校友”(方宏进1987担任深大管理系副主任,史玉柱曾就读于深大数学系),此番衣锦还乡,当然英雄惜英雄。然而,方宏进毕竟是名主持,史玉柱毕竟是名老板,他们的对话,还是碰撞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
■记者手记
面对自己的校友,方宏进基本上完成了一个提问者的职责。他最后说,史玉柱面对母校近千名师生而不是面对媒体回答了他的提问,这也是现场大多数人的感受。
掌声中退场的史玉柱在离开深大前,与记者有过简短的对话。他说,3月14日《南方周末》上的《脑白金真相调查》说的基本上是事实,但不全面,当记者进一步追问“不全面的理由”时,史玉柱说了句“这个不好说”,然后匆匆离去。
此时的方宏进在干嘛,记者不知道。回想起当天上午他的个人演讲,那类“你的偶像是谁”似的“明星问答”已经记不太清了,唯一有印象的是,有学生问“您为什么不出本书”时,方宏进是这么回答的:“我有出书的想法,但不是个人经历,也不是焦点背后的新闻,我现在一直在思考腐败的社会学模型,90年代以来中国的腐败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群体性腐败,二是延续性腐败……”只有这样的时候,方宏进才有了期待中的精彩……
幕后脑白金(上)
“脑白金”在幕后的策划,无时无刻不透露着这个企业的性格。通过透视企业的这种性格,我们就能真正明白“脑白金”真正的价值及需要。
幕后脑白金
没有人不相信“脑白金”是一个精心的策划,但在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的轰炸下,在随处可见的软文宣传的冲击下,在“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喧嚣下,人们很难看清那位幕后高人是怎样指挥着千军万马冲杀市场的。
有一份共4大部分、20章节的脑白金原始策划文案在圈内广为流传,结合外界发生的种种现象,脑白金的幕后策划思路逐渐浮出水面。
二重奏
“年轻态”出笼
该策划文案是这样阐述脑白金的: 诉求概念:年轻态
诉求原理:脑白金使人体进入年轻态,年轻态可以解决衰老导致皮肤老化、老人斑、心脏病、高血压、免疫力下降、性能力下降等。
脑白金简述:脑白金体是大脑的司令,它分泌的物质为脑白金,其分泌量直接决定人体各器官的衰老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泌量快速下降,每天体外补充适量脑白金,可使人体处于年轻态。
毋庸置疑,这是脑白金最初最原始的策划定位。定位问题确定后,脑白金决定,宣传采用“伏击”战术,以软性文章和书为主要手段,将脑白金作为学术名称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其科学知识,宣传其功效。脑白金同时作为商标,阻止竞争对手进入。轰轰烈烈的市场战就这样打响了:
准备阶段(20天):报社合同签订
导入阶段(15天):在当地主要报纸上炒新闻
终端张贴宣传画
启动阶段(60天):密集型软文章刊登(每报每月6次通栏)
电视专题及5秒标版
投递书摘(每月2次)
消费者跟踪及建档
加强终端气氛
挂横幅或摆放POP……
主攻阶段(每周期60天):大量软文章(其中60%的篇幅集中诉求一个功能)
适量硬广告、电视专题篇
终端维护
“推拉”维护
促销活动……
同时,脑白金的策划人也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了充分估计,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例如,由于大众对保健品可能产生不信任的问题,脑白金决定用“在自己宣传品中回避‘保健品’名词”、“增加洋味”、“宣传功效时多用美国、科学家概念”等对策解决;对于消费者可能会对脑白金功效产生怀疑的问题,脑白金决定用“全世界有5000篇以上的论文验证”、“世界权威媒体的大量报道”、“脑白金体的作用”、“当地消费者的证明”等对策来解决。
其中较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假如“媒体出现负面报道”,它的对策是“公关工作做到前面,在媒体上广交朋友,找到媒体权威人士作顾问”。可见该策划人真是深谙“中国国情”,为了脑白金煞费苦心。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即“目前脑白金仅在改善睡眠和肠道功效方面得到卫生部认可”。对此,脑白金的对策是,“在媒体广告中仅宣传该两项功能,但软性文章可扩大宣传,专刊等可以采用<席卷全球>(注:脑白金的一本宣传手册)的正文作为宣传”。读者可能会问,卫生部只批准脑白金睡眠和肠道功效,为的就是让厂家在广告宣传中恪守客观,你虽然在正式广告中只宣传批准的两项功能,但在大量的软文广告中却扩大宣传,这不是照样违背客观原则欺骗消费者吗?也许,这个设问有些幼稚,在纵观中国保健品界甚至准字药品,这样的现象又何尝不是比比皆是的呢?这或许就是策划的魅力吧。
脑白金的策划被业界认为是“快速启动市场、迅速拓展全国领域”的典范,“导演了保健品领域的神奇现象。”不过,它确实也是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仅2001年1月就创下了2个多亿元的佳绩,突破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单品单月的销售记录。
“收礼只收脑白金”
很显然,“年轻态”是脑白金的功能诉求,“收礼只收脑白金”则是它的品牌概念诉求。事实上,“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口碑效应和社会认知度已经远远超过并湮没了“年轻态”。
由姜昆和大山师徒二人上演的“送礼”广告,恐怕是“收礼只收脑白金”真正掀起波澜的源头。到现在,一些新的版本如“今年孝敬咱爸妈,礼品还送脑白金”等广告又相继出现,使得这句琅琅上口的广告词更是大为传播。
但在这份原始的策划文案里面,从头到尾却没有任何地方提到“礼品”定位的字眼。显而易见,策划人起初并没有为脑白金找到“礼品”概念,而只期望从功能诉求上能一炮打响。或许,在脑白金初期的广告中,“收礼还收脑白金”的广告语只是因为上口易记打上去的,而后来市场反应强烈,策划人便顺势而为,全力塑造新概念,集中火力推广,脑白金便有了宝贵的品牌概念。当然,策划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灵活应变、时时刻刻捕捉市场闪光点的过程。如果上述推测成立,那么,脑白金确实得好好感谢市场,是市场赋予了它一个鲜活的生命。
如今,在许多人眼里,脑白金就等于时尚礼品――人们似乎已经忽视了它只是个保健品。无疑,这种效果正是脑白金所想要的,这种效果也显示出了脑白金在市场策划方面的成功。
压力
吹牛与煽动
有人在评判脑白金现象的时候说,这就好比吹牛,如果你吹得恰如其分,那不叫吹,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自我推销;如果你吹得有些脱离实际了,那才是吹,到时就会有人站出来揭你的真面目。
可能是脑白金吹得“有些脱离实际了”,很快就引起学术界的争论,“脑白金体”遭到了不少学者的质问:脑白金体实质上就是果松体,这是一种偷换概念的作法!所谓“脑白金体”,原来就是位于人体大脑的果松体,其分泌的物质叫褪黑素。近年来研究发现,褪黑素的分泌具有节律性,夜间分泌较多,可促使人体进入睡眠状态。褪黑素与人的睡眠周期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它才能改善睡眠。至于说它是大脑的核心,人体机能的最高主宰,恐怕没那么神。专家们的言辞激烈,致使脑白金被迫不再使用“脑白金体”一说,就连其分泌的“脑白金”也被改写为“大脑因子”与“肠道因子”。这种无奈之举对销售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脑白金在策划文案中多处提到要善于借鉴外国的经验和报道来宣传自己,没想到还有人找到了美国的资料来证明说,脑白金在翻译的时候故意删除有关重要文字。种种指责,不一而足。
《劳动报》甚至有《司机慎用“脑白金”》的文章提醒司机,“医学证明,如果人们过多增加松果体素,便可能导致人体内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这两种物质是促使细胞积极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后,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使人困倦欲睡。此时开车,汽车驾驶员往往容易注意力分散,反应力减弱,敏感度降低,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如果司机因各种原因引起失眠,应到医院去诊治,不要擅自购用脑白金。”《中国医药报》也告诫消费者:“切莫迷信脑白金。服用脑白金是否有效,这要看个人的情况。据一些失眠者称,服用脑白金最初有效,可以催眠,久服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
以上是市场认为脑白金在功能方面在吹牛的例子。在它的“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品牌概念上,也引来了不少指责,认为脑白金广告会产生不良的煽动效果。
例如,《解放军报》有一篇《评论:由“收礼只收脑白金”引起的思考》的文章这样说:“很显然,这一广告不是要从我做起,而是他腐败得有些层次了:竟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公然鼓动‘送礼’,而且送的礼不是脑白金他都不收,此情此景恐怕小学生也能‘心领神会’:是脑白金他才收,那么比脑白金更好的礼物他收不收呢?……这么说也许有些冤枉人了。广告商的初衷也许是:脑白金是好东西,大家快些买。然而,整个广告太容易让人把它与腐败联系在一块了,而且简直是告诉人们如何送礼才能讨人欢心……”
隐患
功效和概念都受到了质疑和指责,就成为不能不重视的问题――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脑白金的命脉。
功效是保健品得以立足的基础,没有功效支持的保健礼品是空中楼阁。脑白金是有一定的功效,但如前文所说,它在宣传中却有些夸大其辞了。诸多事例表明,这种情况在短期繁荣的泡沫消退之后,往往会加深消费者普遍地对产品的不信任。况且,市场对脑白金目前功效的认可率并不是很高。在碧海银沙网站的一份“你喝过脑白金吗,效果如何?”的新闻调查显示,截止2001年10月21日,投票的人中有46.47%人认为“没有感觉”,26.97%的人认为“能够改善睡眠”,20.12%的人认为“不能消除病患”,6.43%人认为“不仅能改善睡眠,而且能阻止老化。”
就“送礼”概念而言,这是目前脑白金购买者的主要购买原因。消费者购买主要是为了送礼,这是否是一种好现象呢?从长远来看,厂家是难以乐观起来的。很简单,人们不可能每个春节都送同样的礼品,更重要的是,“送礼”这个概念没有深刻的价值内涵,虽然在一个阶段内能出现风行现象,但维系时间却不会持久。所以,建立在“礼品”基础上的单一产品的市场基础生来就不坚固。
很显然,脑白金目前是“礼品”概念压倒了保健品功效概念,它的知名度也主要是来自于“礼品”概念,换句营销专业的话说,这是知名度极高而美誉度却不行。这对于一个保健品而言,肯定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到目前为止,脑白金历时四个年度,从一些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有的市场知名度几乎达到100%,尤其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两句广告词,更是妇孺皆知。而它的美誉度却较为一般,仅为知名度的一半,回头购买头率也在降低,这意味着消费者正在流失。
杀手锏
媒体运作、软文广告是脑白金策划中的主线索,也是幕后策划大师的得意之笔。试想,要利用全国各地的媒体,以不可计数的软性文章冲击四面八方的消费者的视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策划气势。
炒新闻
脑白金最初入市,以大脑的脑白金体及其分泌的脑白金为主诉求点,宣传年轻态的概念,引出产品的多项保健功效。特别是早期的新闻炒作,如《人类可以长生不老?》、《格林登太空》等,无论从内容的新闻性、权威性,还是可读性、通俗性,都能激起强烈的阅读欲望,因为里面蕴含了大量的信息资料,是一般人闻所未闻的,而且时效性很强,在当时的确收到了争相阅读的效果。功效软文《一天不大便等于抽三包烟》、《女人四十,是花还是豆腐渣》等面市后,脑白金软文更准确地驾驭了人们的求美、求新、求年轻的心理,令读者产生试用的冲动。
让我们看看脑白金的策划者在“炒新闻”方面的境界与手法吧。
作用:炒新闻是市场导入的最重要手段,在企业尚未登场时,消费者尚未产生戒心时,将脑白金体这一概念和作用植入消费者脑海,为日后企业登场打下良好概念基础。
写作:文章撰写要无商业气息。尽量回避易让消费者认为文章是广告的一切名词、图片和形式。
为了炒得热闹可信,一定要有反面文章,通过正面文章宣传功效,再通过反面文章在肯定功效的前提下攻击“人类已攻克长生不老”这一不重要的结论。
关于版面:不要刊登整版,建议大报1/4版(小报1/2版),辅助报纸也尽量减少版面。
关于位置:一定不要在广告版内,文章周围最好全是正文,如果是健康、体育、社会版面更理想。
在软性文章的价格方面,策划者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
因炒新闻广告味不明显,要求与媒体谈出理想的价格,千万不要买广告版。例如《XXXXX》(注,此处隐去原报纸名称),一整版和两个半版。比如:广告价格为12万元,经谈判,我方仅3.5万元成交,相当于广告价格的29%。
软性文章是新闻炒作的落实点、细胞,在策划活动中,脑白金更认为它是“本策划方案最主要的工作”,是“整个营销活动的中心”,因为“软性文章比广告的可信度高”。
写作:软文章的关键是写作,写作的重点是:
1、主题突出,少说废话;
2、标题生活化,吸引读者;
3、语言精炼,口语化,尽量少用专业词汇,禁止使用复杂结构的语句;
4、多数文章的结构为:摆现象、分析根源及解决办法的三段结构,现象要吸引读者,对号入座;根源分析要简洁可信;解决办法要自然,不要过分突出脑白金;
5、尽量少用脑白金名词,多用“脑白金体”。
刊登:以当地2―3种媒体为主要刊登对象。原则上每种媒体每周1―2次,每月每报至少有一次大版面。
媒体合同:要求与当地媒体签一份6个月的一揽子合同。如果价格谈不上,采用登广告送文章的方式降低媒体价格。
短短千言,把新闻炒作的原则、要领、应注意的细节甚至软文章的具体写法、结构全部都点了穴。有如此周密、惊人的策划部署,我们自然不难找到脑白金在市场上如火如荼的原因了。
不过,这种以软文广告为主的新闻炒作,也有它的局限性。它最大弊端就是时间短,消费者看多了容易厌烦并产生怀疑心理。以前三株的软文广告也是铺天盖地(但它做得要比脑白金露骨得多),最后大家也就见多生疑了,这就是一个例证,其实保健品行业这样的现象是举不胜举的。
就脑白金的软文炒作来看,起初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时候它提出的“脑白金”对于广大普通的消费者来说,还是一个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新概念。对于一个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的新概念的出现,谁会不关注呢?所以,软文宣传确实是效果非凡。但到现在,人们熟悉了解了脑白金是松果体后,那种神秘感已经消失,软文宣传的影响力就会直线下降。事实上,脑白金现在的软文已经少了很多,硬性广告逐渐多了起来,这无疑是一种策略的转变。但这肯定不意味它将逐步淡化软文炒作的思路,而只能说明它在软文炒作方面还没有找到新的亮点,如果新的亮点一旦捕捉到,新的思路一旦形成,铺天盖地的软文炒作现象相信还会出现。
做终端
炒新闻主要是为了增强市场的注意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真正的营销最后还是要落到扎扎实实的终端工作中的。对于深知策划与营销精髓的脑白金策划者来说,这个环节当然也不会掉以轻心。在策划文案里面,有这样的阐述:“终端是实现销售的重要环节。终端工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似乎应为‘决定’)销量的多少。”
终端工作有以下要求:
1、铺货要广泛,大、中型终端由办事处或经销商供货,小终端只允许供销商供货。
2、大、中型终端必须有宣传品,如横幅、大POP、招贴画、柜台、不干胶。
3、大、终端营业员必须经本公司培训或面授产品知识。经常举办营业员参加的产品知识有奖联谊会。通过细致工作做到营业员主动向顾客推荐产品。
4、大、中药店终端在门口挂新产品介绍牌。
5、小终端促销的奖励形式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有效的方法拉动销售。
(1)理货
在展开铺货的同时,对重点终端的柜台组长及营业员进行走访,对柜台组长要单个邀请,设立产品陈列奖,积极配合理货。
(2)营业员导购
大、中型终端可以支持促销费,设立有奖问卷,提高营业员对产品的了解程度。
(3)开箱奖
每售一件即将空箱收回,奖励50元礼品,空箱收回后做批号统计并盖章作废后,摆放在终端门前营造热销氛围)
(4)积分累计销售奖
以瓶为单位每人1瓶1分,积分累积分几个档,达到相应档位,领取相应奖品。
由以上策划可以看出,脑白金的终端策划也是极其细致的。但其在具体的终端管理上,似乎没有新闻炒作落实得好。例如,截止到去年年底,仅在上海,还有相当多药房终端的营业员不了解脑白金的作用,还以为是补脑用品。这样的营业员又如何给顾客推荐产品呢?还有,在脑白金大做广告的时候,不少包括国产与进口的竞争产品竟在终端坐享其成――他们不必投入太多的营销费用,只在终端的回扣上付出多一些,营业员就会极力推荐该产品,从而分享脑白金的市场份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脑白金终端管理的不足。
终端营销被公认为最有效的营销利器,对保健品来说更为重要。广告只在创造机会、营造氛围,终端才是结果。不少资金雄厚的企业只知大投广告,而轻视了终端的管理,结果被竞争品牌抢占了良机,最终酿成大错,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据悉,脑白金公司有200多个办事处,有2000多家经销商,几乎平均每个办事处就拥有10家经销商,其终端有多少那就不言而喻了。也许,不要只把力气使在新闻炒作和知名度上,扎扎实实地做一些企业管理的根基性工作,对脑白金将会是日益重要的问题。
幕后脑白金(下)
何时归根
不管脑白金具体是谁策划的――也许在它的背后,有一个专门做市场策划的顾问班子,但人们总习惯认为是史玉柱的策划手法。这样的推理也是必然的,史玉柱就是脑白金公司的老总,他的复出与重新站起也是因为脑白金市场上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史玉柱复出的策划几乎与脑白金的策划特点如出一辙:清晰的形象、热闹的新闻炒作场面。种种迹象表明,史玉柱复出引起的轰动,并不完全是事件的使然,而确实是有策划的嫌疑。一份有关脑白金讨论会的记录显示,史玉柱“企业家‘卧薪尝胆’的精神”被分类为“创造‘脑白金’时代”主题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史玉柱的性格、经营哲学等都将极大地影响脑白金的经营。
又一个错误?
有一位知名人士在一篇题为《史玉柱又犯了一个错误》的文章中写道:“是史玉柱自己引发别人质疑脑白金的。”为什么呢?
他的错误在于太想挽回自己的信誉了,过度曝光。老实说,过去脑白金卖得不错,我们都知道是史玉柱在策划,但他不说,躲在幕后推广,从不在媒体上公开露脸,他好象成熟了,老练了,韬光养晦,不简单。但不久他忍不住了,召开新闻发布会,将自己还债的事迹像好人好事一样说出来,将回收巨人集团的事过度曝光。这不,很快就有人说脑白金的不是?
我认为史玉柱对大众传媒的规律仍然缺少了解。倒下去的史玉柱突然站起来,当然是大新闻。接下来什么才是大新闻呢?当然是翻身解放的史玉柱并不怎么光荣才是大新闻。这就是天下所有新闻的规律。你想想,令史玉柱起死回生的是什么产品?脑白金!真正的英雄是脑白金,而不是史玉柱。尽管史玉柱老强调,你可以说我个人不好,但不能说我的产品不是。你瞧,史玉柱打破了自己的神话,却想极力维护自己的产品。那么,脑白金有问题吗?按新闻规律来说,脑白金是不是有问题无所谓,关键是质疑脑白金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新闻题目。这与媒介的道德修养无关,却与新闻行业的特性大有干系。
该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史玉柱对自己复出的过度炒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市场对脑白金的质疑。如果史玉柱复出的策划并不纯粹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声誉,而是为了给公司、脑白金产品添加一份文化色彩,现在回过头来看,该目的也没有达到,反而还给脑白金的形象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这也许并不仅仅是媒介好挖新闻的缘故,和史个人的形象也有很大关系――巨人时代的史留给人们的是一个头脑容易发热、缺乏管理才能的印象,而复出事件由于策划色彩太浓,加上他在许多场合的反思表现并不深刻,以至于大部分人认为他并没有多大改变,复出策划仅仅是为了声誉或者一些商业目的等。
未来什么样
我曾经问一位企业界人士:“你对脑白金这个公司是什么感觉?”他说:“我感觉这么多年来,它一直是处于一种策划式的运作中,和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不同。我们感觉一个企业,除非一些特殊时期做些策划,一般情况下,它都会很常规化地运作着。而脑白金不是,我感觉它就象时刻都生存在对外的市场策划中。”这个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难怪,脑白金是策划,史玉柱复出是策划,这使得脑白金整个企业也被披上了浓厚的策划色彩。
这也是一种经营哲学。
但凡是策划,不论时间有多长,跨度有多大,终究都会有个结尾。那么,这种策划式的经营哲学,未来会是什么样呢?它终究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前程呢?
脑白金的市场表现还依然坚挺,史玉柱也“辉煌”地复出了,我们为此而欣慰,同时也期待着该公司明天能更辉煌更成功。但在感受翻身喜悦的同时,他们是否意识到,现实并没有给任何喘息的机会,种种新的挑战与压力正步步走来。“脑白金”目前这样的炒作,在快速提升市场份额之时,是否代表了产品品牌的价值观?是否代表了史玉柱本人的价值观?是否也代表了企业的价值观?又是否是一种可以支持企业持久发展的价值观?也许,该是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了。背景1史玉柱:民营企业的十三种“死法” 第一种死法:不正当竞争。
第二种死法:碰到恶意的“消费者”。
第三种死法:媒体的围剿。
第四种死法:媒体对产品的不客观报道。
第五种死法:主管部门把企业搞死。
第六种死法:法律制度上的弹性。
第七种死法:被骗。
第八种死法:“红眼病”的威胁。
第九种死法:黑社会的敲诈。
第十种死法:得罪某手中有权力官员,该官员可能利用手中的权给企业发展制造障碍。
第十一种死法:得罪了某一恶势力也有可能把企业搞死,比如说他在产品中投毒。
第十二种死法:遭遇造假。
第十三种死法:企业家的自身安全问题。
除了这十三种死法之外,史玉柱说:“这里面还不包括出于企业内部的原因,比如经营不善等。”恐怕这一条更重要。 背景2史玉柱:前几年的失败使我总结出来一个规律:产品不能炒,一炒就完蛋。其实在最近几次抛头露面中我都避开谈“脑白金”,就是怕对它造成伤害,别人怎么骂我都没关系,只要不骂产品,尤其是现在它还非常脆弱。我也没料到这件事会被炒那么大,之前在香港收购楼花进展也很顺利,去年11月就已全部完成,以为在珠海也可以静悄悄地处理掉就完事,后来检讨发觉低估了媒体的兴趣,每天接到五六十个电话,我是被逼着站出来的。
(《智囊》杂志)文/丁一凡
让脑黄金告诉脑白金
脑白金广告狂轰滥炸于大江南北,占尽媒体风光,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已成昨日黄花的脑黄金。“新巨人”将命运拴在脑白金一条腰带上,行吗?“光复”后史玉柱该留神了。
客观地评价,史玉柱算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这不仅因为他曾经创造了巨人的神话,还因为他商海沉落后能够迅速浮起;在浮起后不但使脑白金迅速成功地推向了市场,而且其本人亦被评为2001年中国经济的年度人物。
但“光复”后的史玉柱,窃以为,目前又危机潜伏矣;若不尽早留神,必将昨日重现。其理由概而有四:
理由之一:脑白金广告狂轰滥炸于大江南北、占尽媒体风光,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已成昨日黄花的脑黄金。从营销策略上看,“白金”和“黄金”同一套路,毫无新义,同曾经的飞龙、三株、太阳神的打法别无二致。而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创新理论鼻祖约瑟夫·熊比特老先生早有训语: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企业家是创新的灵魂。如此看来,在供应链末端,史玉柱作为知名企业家毫无创新可言。而创新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在于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及持久的竞争优势。从实践和消费者层面看,许多人已对脑白金的广告产生或正在产生逆反心理。笔者小范围调查的结论:50人中有46人听了灌耳的“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哪”,心里很不舒坦。同时这么多的广告,其费用不注入脑白金液体里能注入到哪?消费者是在喝保健液还是在喝广告?顺而推之,脑白金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
理由之二:目前在中国,保健品的名声能否株连了脑白金?保健品头些年,黄河上下,阳风劲吹,阴风怒号,弄得曾糊涂一时的消费者已渐渐觉悟。飞龙、三株、红太阳等明星一夜陨落。脑白金借脑黄金之“余威”作为有多大、有多久,恐怕只有姜太公知道。笔者没有作消费者调查,不敢妄言!
理由之三:新巨人推出脑白金两年有余了吧?可新的产品不见威声,脑白金的市场寿命能有多长?“新巨人”将命运拴在脑白金的一条腰带上,行否?是不是史先生曾经饱受多元化之苦而今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市场经济有时大可不必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没进入“新巨人”,但愿他早已研制或推出更新的产品。
理由之四:恐怕也是最致命的,史先生的经营哲学可否创了新?史先生当年弄垮了老巨人,最本质的原因我看是他脑子里的观念。像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的民营企业家一样,史先生主要运用军事思想来管理和经营企业。军事思想对企业管理有借鉴,但微乎其微。企业毕竟不是军队,指导企业的思想体系已经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何必舍近求远、又浪费宝贵的精力?中国民营企业的流星现象不能与此无关!史先生去年出山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有智者曾劝告他:“巨人的倒下就是因为你看军事著作太多了。”而史先生却不以为然,且反驳道:“不是因为看的太多了,而是没读好!”如果今天史先生仍一如既往,则新巨人可真的危险了!
行文至此,笔者特别声明:我与史玉柱素昧平生,既非冤家亦非同行,既非利争亦非名斗。铸小文仅为了新巨人和史先生千万别忘了:“前车之鉴后车之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之古训。最后,笔者还想奉告史先生一言:广告仅仅是企业庞大的运营系统的一个环节;纵观世界商海,企业及企业家靠广告成功的少之又少;即便有又能保持多久?
(作者为北京中企工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MBA主考官)
中国入世"第一课":乐百氏五位创业者集体辞职
中新网广州12月2日消息:乐百氏公司总裁何伯权前天在广州国贸中心乐百氏总部,向该公司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宣布:他和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芬5位创业者集体辞职。乐百氏总裁一职改由合资控股方、法国达能公司中国区总裁秦鹏担任。
何伯权说,作为经营者,5名创业者与控股方达能对公司今后发展战略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而公司今年的业绩增长亦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为尊重大股东的决定,同时经董事会权衡利弊后,五位经营者作出了自动辞职的选择。
“我们期望这种选择可以带给乐百氏更好的前景,”何伯权表示。
辞职后,何伯权等5人仍然是乐百氏公司的股东,何伯权仍然是乐百氏公司的副董事长,仍然会参与董事会的决策。此外,5名创业者还接受了新任总裁的聘任,担任乐百氏公司的特别顾问。
据了解,乐百氏公司董事会及新任总裁均承诺,今后将尽量延续过去的政策。除达能派出新任总裁外,其余部门的空缺原则上由乐百氏原有的管理人员提补。
据悉,2000年3月,乐百氏正式与法国达能合资,达能一举获得乐百氏的控股权。何承认合资当初没有意料到这一结果,但他和其他几位创业者都理解和接受,并且至今并不后悔合资,“因为这是方向”。
何伯权认为,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上的第一课。中国企业要融入世界,就要接受西方企业的游戏规则。
有关人士认为,该案例对于今后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大多数中国公司来说极具代表性,失去部分经营权是中国企业面对国际竞争必须付出的代价。
有报道说,何伯权目前没有任何具体的计划和打算,不排除今后再一起合作的可能,但他已表示,肯定不会做与乐百氏有竞争性的产品。
赌徒史玉柱
2002-04-01 首席记者 项建新/《二十一世纪人才报》2002年3月23日,春暖花开的深圳突然下起了大雨。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的"五周年华诞杰出校友论坛"上,当年在深圳大学宿舍完成了第一个科研产品的软科学89届硕士研究生史玉柱,在母校开始演讲《百折不挠的巨人》的故事。
在宽敞的深圳大学国际会议报告厅里,师生和闻讯赶来的各地媒体再一次将史玉柱紧紧地围住,虽然主办方一再声明这是一次论坛,而不是新闻发布会,史玉柱本人也一再强调不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但是最终将论坛开成了一次事实上的新闻发布会。即使他的离场也是在媒体摄影记者们的追逐下慌不择路地驱车离去。
在问答记者的第一个问题时,史玉柱以令人吃惊地直率承认了自己是一个赌徒。他说,"我现在还是要赌,只是不会把全部身家拿来赌。"
有一位观察家告诉记者,史玉柱的赌徒心理是很要命的,也许偶然会赢,但是赌徒的命运肯定是很惨的,注定了他是个悲情人物。
媒体疑团砸向巨人
2001年,在全国人民对诚信的一片期待声中,史玉柱来了。与飞龙姜伟的几次复出尝试相比,史玉柱的复出明显带有浓重的商德商誉色彩,或者称为江湖道义色彩。但是还是有人开始怀疑史玉柱的还钱、复出,其实是一个精?quot;策划",是个很不错的商业计划的一部分。以还钱作为切入点,挟道义闪亮登场。首先是《中国企业报》记者在总结了各大媒体对于史玉柱复出的报道后,发表署名文章《质疑史玉柱》,向史玉柱发难:
史玉柱还债究竟是为什么?背后会不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2000年8月26日,沉寂多年的史玉柱首次亮相于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对话》栏目。"重出江湖"的史玉柱表明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偿还老百姓的血汗钱。
2001年2月,史玉柱开始还债。
2001年12月14日,史玉柱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再次强调,2001年对他来说最大的事情就是"还债"。并声称:到年底以前,他欠的所有债务就可以还清。那么,史玉柱最终欠了多少债,又还了多少债?
对于这次还债的结果,据史玉柱本人透露:"90%的人找到了,把钱拿走了。这里面一部分是100%的方案,一部分是70%的方案。75%的人选了100%的方案,要分两次付,年底还要再付一次,这部分大概还涉及到2000万元左右。"
按照史玉柱透露的数额,人们不难算出,这部分债务实际所用资金大约在4000万元左右。而史玉柱实际应偿还多少呢?对此,债权人的态度又是如何呢?2001年2月28日,《经济半小时》在"史玉柱还钱风波"中报道,一些债权人对此并不满意:"搞个我们没有选择的协议,不是跟我们协商的,而是你订下来的。"并责问:什么是"老百姓的钱"?"买你楼花的钱是老百姓的钱,但是放在银行的利息、利息的利息,是不是老百姓的钱?"
从这个时候开始,便有人怀疑上了史玉柱的还债动机。
对于史玉柱大张旗鼓地还帐,原因其实是可以理解,正如史玉柱在接受一家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说,"眼前我好象吃亏了,1亿多元现金我付出了,但是这个回报我觉得不止1亿元。"并说:"我们巨人集团给自己将来定位定得还是很高的,还是有野心的,要做到很大规模。如果将来定位那么高,如果有一笔这种不良记录在这个地方,对我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quot;
对于还债的最新进展,史玉柱在本次深圳大学的论坛上,也再次回答了《21世纪人才报》记者的提问,他说目前的债务已经还清了98%,还有2%没有还,但是他说,这2%里面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出国了,还有一部分人已经死亡了。但是只要这个债务没有彻底还清,处理债务的工作人员就不会撤完。
最近的一次质疑来自《南方周末》,在《脑白金真相调查》一文中,《南方周末》记者认为:
史玉柱头上的新光环无法遮住人们对"脑白金"的疑问:
首先,脑白金到底是什么东西?人的大脑中是否有这样一种神秘的"脑白金"与"脑白金体"呢?迄今为止,依然没有找到任何严肃的学术文献支持"脑白金"与"脑白金体"的说法。专业人士称,与"脑白金体"和"脑白金"对应的是人体大脑中的"松果体"和它分泌的"褪黑激素"的东西。而"脑白金"的主要成分正是褪黑激素。
对于产品的质疑,史的副手说,"不喜欢自己的产品被关注",一是市场竞争环境险恶;二是媒体的偏见。"一个企业,如果你做大了,对于你的批评也就多了,有些媒体专盯着这样的企业,结果就把你搞掉了"。对于《南方周末》关于脑白金的报道,史玉柱在深圳大学论坛上推翻了刚刚对《北京青年报》记者所说?quot;不恨《南方周末》,我们感谢它"的话,他明确并且强烈地指出,这是有不怀好意的人在恶意攻击脑白金,他还抱怨:"媒体对我太关注,老挑我刺", "媒体能躲就尽量躲,躲得远越好!",史玉柱试图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向《21世纪人才报》记者说,他每天都吃脑白金,虽然每天工作很累,但是只要每天坚持服用脑白金,第二天就特别放松,还能保持脑子清新
赌徒史玉柱
2002-04-01 项建新/《二十一世纪人才报》巨人的四个火枪手
也许是在自己的母校,也许是面对着自己当年的师友和师弟师妹们,史玉柱显得有些动情。史玉柱竟然说起了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这条命。史玉柱说,他的这条命是捡回来的。他说他喜欢登山,那样可以体会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心境。那时侯他的事业处于低谷,他决定去爬珠峰,但是当时由于环境恶劣等种种原因,人已经不行了,当时只想活着回来,你想人都死过一回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记者问史玉柱,在他艰难创业的日子里,谁对你帮助最大?史玉柱说,两个人,柳传志和段永基。
当记者再问,今天能够成功地奇迹般地站起来,最终得益于什么?史玉柱说:"两个方面。一个是我这些年经受的挫折和教训,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第二个是这个团队,能和我一样去拼杀的团队。我身边的几个骨干,在最困难的日子里,象\'上海健特\'总经理陈国、副总费拥军。好几年没有工资,他们一直跟着我,那时侯,也是他们陪伴我爬完了珠峰。我永远感谢他们。"
史玉柱手下的四个火枪手也不止一次被媒体提起过。在"南方网"上就有一篇关于这四个火枪手的记录。
陈国:睡在下铺的兄弟。
史玉柱大学时"睡在下铺的兄弟",1993年投奔史玉柱,从最早的办事员开始,现在是上海健特公司的副总经理。陈国在巨人最困难的时候充当了看护巨人烂摊子的重任,留守革命根据地。直到史玉柱实行战略转移,开创新事业。陈国对巨人其中的凄苦和委屈应该是体会颇深。
他们在大学里有着相同的爱好,辅修相同的课程。虽然在大学毕业之后各奔东西,史玉柱进入了安徽省统计局农调队,陈国进入一所部队院校任教,但命运的机缘还是让他们在1993年走到一起。
如果说史玉柱是一个天才的市场设计者的话,那么,陈国就是一个忠实而干练的执行者,在大的经营方针确定下来之后,执行的任务大多都交给陈国打理。陈国办事沉稳踏实,一直就是史玉柱的左膀右臂。双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气质上的互补。
在巨人最困难的时候,陈国一个人孤守在空旷的巨人大厦中,整个一层楼办公的就是他一个人。"当时非常无奈,都知道没钱,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还钱",但是,他还得面对众多上门要钱的业主。在这段时间,陈国做了一件对现在非常有用的事情,就是全面统计巨人大厦销售出去的楼花,并以存档处理。这些成了今日史玉柱还钱的依据。
责任感是陈国这些年来坚守的重要理由,"我们总不能随便就说BYEBYE吧!"
"现在还谈不上是站起来,只是在爬起来的过程中,我们不敢有稍微的怠慢",陈国总是小心翼翼。
因为一直以来工作的原因,加上全力处理巨人的历史问题错失良机,年已36的陈国现在依然是孑然一人。据说,史玉柱曾对内有言,谁能够给陈国介绍对象,他个人将奖励多少云云。
费拥军:挺身而出的"忠实老臣"。
从最早巨人天津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到之后天津公司的副总、新疆分公司的经理,之后调回珠海总部,现任上海健特公司副总经理。费拥军一直追随史玉柱,在史玉柱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费拥军曾挺身而出,全力"护驾",属于"忠实老臣"。
谈起这些年来跟随史玉柱的理由,费拥军用了一个"亲情"的名词。毕竟这些年的风雨已经让他们情同兄弟。当时史玉柱在攀登珠峰的时候,半途失败而归,途中就曾经说过:老费会来救我们的!大抵可以表现出费拥军的忠诚。
"那个时候我们巨人手中的名片都舍不得递出去",描述当初的胜景,费拥军有些难以抑制的怀旧,但怀旧中更多的是苦涩。
"我最难受的事是,当时我们在新疆的一个经销商手中压了一些的货,适逢过年,他手中没有钱给员工发工资,找到我们,我们当时也明明知道没有钱,但是还是从总公司抠出一万块钱给他发工资,那种心情让我永生难忘。"
现在健特里里外外的诸多事物大多由费拥军打理,其一个重要的工作特点就是跟随着史玉柱的工作节奏而运作。年仅32的费拥军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显得苍老许多。
刘伟:我不甘心。
最早加入巨人集团的员工之一,1992年加入巨人,当年史玉柱关起门来开发汉卡的时候,刘伟就已经是史玉柱的得力助手。现任上海健特公司副总经理,负责行政和宣传的工作。
"我刚进巨人的时候,工资是450元,当时大家都在拼命地工作,无怨无悔地努力,经常加班,但从来就没有加班费,如此努力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局,我们怎么都不会甘心。我们从来就没有想到待遇和住房的问题。当时我们的思维是,我们不会去买房子,我们巨人要建一座大厦,到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有好大好大的房子。"
青春和热泪都曾经在这里凝聚,这使得史玉柱以及其团队的命运让人颇感唏嘘。
程晨:从鬼门关拣回一条命。
20岁大学毕业之后就加入巨人,"当时我们班里12位女同学都非常羡慕我,他们也非常希望到巨人来",大学毕业时的程晨更多的是梦想和激情,"当时我别着巨人的徽章到外面办事,别人总是争着与我握手"。高歌凯进的企业同年轻人的激情总是不吻而合。
程晨在巨人最初的职位是市场促销员,当时由大学生出任市场促销员很少见。从业务员到南京公司,再到总部任职,程晨因为业绩突出"坐直升飞机上升",现任健特公司最重要的子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程晨在巨人最困难的时候出任史玉柱的助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程晨作为一个弱女子,追随史玉柱共同攀登珠峰,挑战自己的极限。属于从鬼门关拣回一条命的"好同志"。
"我总是不甘心,我们艰苦努力了那么多年,得到是这样的一个结局,青春的梦想化来的是这种命运,我们心有不甘。"
"有一首歌叫做《从头再来》,好像就是专门给我们写的一样。我们当时听了都泪流满面。"
心存不甘是这批人重新开始最大的共同点。程晨属于巨人原先班子中的少壮派。"像一般企业之中年轻干部很少,是巨人给了我一个施展的舞台"。
了解中国的企业界的人都知道,其实很少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支团队长期跟随某一领导人,在其最艰难的时候,依然不涣散。这是史玉柱比别人的幸运之处,也是史玉柱能够再次站起来最为宝贵的财富。而惨痛的经历和教训似乎让这样的一个团队更加具有共性的认识和从头再来的动力。
赌徒史玉柱 2002-04-01 项建新/《二十一世纪人才报》史玉柱:我是赌徒
1996年,"巨人集团"由巅峰跌落一案名闻大江南北,史玉柱这个名字也被太多太多的人所记住?巨人,对于史玉柱而言,曾经是一座墓碑。但今天来看,也有可能会成为他的纪念碑。在巨人的墓碑上,史玉柱用惨败为自己刻下"狂热"字样的墓志铭。而史玉柱这种与生俱来的"豪赌"性格必将为他的企业生涯注上传奇的色彩。
在论坛上,史玉柱告诉大家,2001年是还债年,2002年才是打基础年,还完了债,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记者:你的性格里有 "超乎寻常的豪赌天性",而你也是从来就不忌讳说自己是在"豪赌"的,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个"赌徒"?
史玉柱:对,我就是个赌徒。做企业,不可能不冒险。我过去有。现在也还有。赌,单纯说好和坏我觉得不能那么看。关键是你冒险冒多大的程度。过去我可能是一个亿的资产我按五个亿的规模去冒险。今后我们上市后,我们的资产将分为三块,一块是主营业务,第二块是占有资产最大的,就是投资可变现的、收益不是太高的,但从长期来看又不错的金融产品,比如金融股如民生银行的法人股,法人股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你资金出现问题时,这些股权可以马上脱手,或者是等着他上市,如果上市了,收益至少是5倍。第三块才是真正的冒险,看中好项目,就以兼并等方式介入,这一块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三分之一。这一块做成了,也许会比前两块的生意大得多。失败了公司也不会破产。我现在还是要赌,只是不会把全部身家拿来赌。
记者:"性格决定命运",巨人的失败与你的性格有关系吗?你认为你的性格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你成就更大的事业?
史玉柱:性格与命运肯定有关系。但我不认为自已的性格就是失败者的性格。巨人失败后,大家对巨人基本上是全盘否定,1997年媒体和一些专家对巨人总结了很多,但没有一条是谈优点的,实际上巨人是有优点的。外界对于巨人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传说的基础上,因为巨人始终没有一个核心成员站出来说过话,外界对于巨人的认识是不真实的。从过去的总结来看,宏观上都是对的,但一细化,大多数的总结都不对。如有人批评我们不应从电脑行业转向保健品行业,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不转的话,到不了1997年,巨人就会出问题,也许1995年就玩蛋了。原因有两个,一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巨人赖以起家的汉卡已失去存在价值。至于电脑软件,我们一直在做,但投入不是很大,因为软件这一块,开发周期比较长,而且由于盗版猖獗,效益也不会好,靠软件是不足以支撑一个大企业的。而做硬件需要大资金,联想国家给了他十几个亿的无息贷款,这一点不是我们所能比的。另外,国家政策也不允许,因为做计算机需要批文,没有批文,等于非法生产,即便买到批文,换汇也是一个问题。而做脑黄金毕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亿的纯利。只是由于脑黄金成功后,头脑发热,一下子上了十几个产品,才导致巨人出问题。我还总结出一条规律,中国企业倒推15年,没有一个企业是没有波折的。不同的是,如果是上市公司,如太阳神、长虹、哈慈等,每一波都能挺住。我在重新开始时,很认真地分析过自己和巨人的优缺点。我觉得我过去优点和缺点都很多。
记者:外界一直传说,你在做企业时,运用了很多毛泽东的套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您现在还看毛主席的书吗?
史玉柱:还看,主要看建国以前的。我喜欢那段历史,但纯粹是一种喜欢,真要在市场搞产品,就是完全凭感觉,当然那些都学过,做完可能还不知道用了哪一招。我在经历过一次大的教训过以后,认为现在的感觉比过去的感觉要准得多,之前1994、1995年时的感觉70%-80%是错的,现在至少有一半感觉是对的。也会不自觉的受到影响。1937年瓦窑堡会议毛泽东搞了四大军事原则,对于一个企业有值得借鉴思考的地方,比如"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quot;,做企业也是这样。
我喜欢,但没有可以刻意去模仿什么。关于未来会什么样,讲实话,考虑得不多。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地上趴着,我要先弄起来站直了再发展。但是我要走的路呢,比尔盖茨是条路,李嘉诚走的是另一条路。前者死认准一个产业,在一个产业做透,使股价迅速增值。而李嘉诚是看什么行业赚钱便做什么,他涉及的行业有几十个。他是以投资家的身份,通过高明的投资手段、严密的项目论证,使其集团规模扩大。
我觉得中国更需要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企业家,就是真正的做实业。如果各个行业都有那么几个,中国肯定会很有希望。但是从中国目前各方面来分析,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比如恶性竞争,任何一个行业今年赚钱明年未必能赚钱。回过头来看这十年来的洗衣机、电视机行业里,当时是很赚钱的,但是目前来看,没有一个成为朝阳产业,最后搞得大家都不赚钱。所以一个企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但是搞多元化也不行,最少我认为自己不行。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结合比尔与李嘉诚的路子:集中几乎全部的人力投入到主营产业,集中一半的财力投入到主营产业,留一半的财力做其他的方面投入,容易变现且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当主营业务出现危机时,可以通过这一块在现金流量方面给予支撑支持。
记者:有人说,巨人成也媒体,败也媒体,你怎么看?
史玉柱:"巨人"陷入困境,巨人倒下的根源在我本人,不在媒体。但媒体的作用很坏。本来我病了,不至于休克,还能活一段时间,甚至还能复苏。但媒体把我搞休克了。如果媒体晚搞我们2~3个月,我们不会死,当时,我们开了半个月的封闭会,正在自我检讨,正在采取积极的应变措施。经营上我们面临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过了春节我们的产品马上就进入销售旺季了,本来也是有机会的。
记者:你觉得这次出来了,结局又会怎么样?
史玉柱:枪打出头鸟。只要你出头,就会有枪对着你。
记者:这个枪是谁呢?媒体?同行?政府?
史玉柱:我觉得那个扣扳机的人就是媒体。当年就是媒体把我搞死了,搞休克了。1997年初,我们的净资产还有两个多亿,媒体突然一说巨人破产了,其实我到现在也没破产,然后再造几个谣,说史玉柱的护照已经给扣押了,巨人大厦已经停工了……
记者:弄得大家就都来逼债了是吧?
史玉柱:资产这一块,属于我应收账款那3个亿的,一看,高兴死了,巨人破产了,可以不给了。我负债的,一听说巨人不行了,全部拥到珠海来了,赶快抢资产,能抢多少抢多少,到财务部,看看还有台电脑,赶快搬走。一下子你这个公司运作不了了。所以巨人一下子转不动了。而且是一瞬间就转不动了。一下子就休克了。你说我对媒体会怎么样,我总不能感谢它吧。
记者:难道都是媒体的错?
史玉柱:不是。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巨人走下坡路是我的错,我的责任。我如果不走下坡路你这么搞也搞不死我。可突然休克了,是媒体的错。我本来身体虚弱,你突然一下子把我的鼻子和嘴巴给捂住了,我休克掉了。
记者:现在你准备重新启用这个巨人的商标,你有个说法:"从商业价值上,这未必是完全理智的行为,更多是从个人感情的角度。"为什么这么说?
史玉柱:因为巨人给大家是一个失败的印象,"哦,巨人,是个失败过的东西,谁知道它哪天会不会再失败",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你要说联想,大家会觉得,很坚实啊。但一说巨人,说不定哪天又倒了。
记者:对,现在也有一种说法,当年是脑黄金让史玉柱头脑发热。现在你对这个前景怎么看?
史玉柱:就像比尔盖茨的说法,"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我比他惨,只有12个月。
记者:我还关心一个问题,是什么支撑你走到今天的?你年轻的时候你说过,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当时人们对这个的评价是"荆轲似的悲壮"。你当初败得如此惨的时候,你想过要放弃吗?
史玉柱:没有。
记者:那你是怎么保住了你对自己的信心,又怎么使别人对你有信心?
史玉柱:我倒没指望别人对我有信心,只要我这些老部下对我有信心就行了。这次复出,我是设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还老百姓钱,第二个阶段就是干自己的事业。第一个阶段不是自己的事业,是为老百姓打工。但这个阶段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我的信心是不足的。但我总能有一天能干自己的事儿,这个信心我是有的,最坏的打算10年。10年赚到一个亿,我就10年之后干自己的事儿。我想,我干10年,难道一个亿还赚不着吗?
记者:你评价一下你自己,什么东西让你最满意?
史玉柱:我觉得我"坚强"。
记者:企业上市是你今年的奋斗目标,你将以怎样的行为为国内股市带来光明的前景?
史玉柱:这个不敢当,我本想悄悄地上市,我特别怕炒作,但是不可能,上市公司都要公告的。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我认为企业应该上市,中国如果要倒退10年、15年,中国没有哪一个企业没经受过波折,但是如果这个公司是上市公司,任何波折它都能挺过来;比如哈磁、太阳神等。所以企业上市使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强。我个人再次郑重声明,我个人直到此时此刻,还没有购买一家上市公司,市场上传言购买三家上市公司都是不负责任的,只是一些庄家在放风,借机出货,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正式谈一家。我不想再因为我而坑了老百姓?quot;
记者:企业为什么要上市?
史玉柱:上市后逼着企业要走稳,因为企业大了以后追求利润不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企业安全。上市通过法律对企业错误决策有更多保护。第二个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和资金有支持。而市场上关于我购买三家上市公司的传言都是不负责任的,只是一些庄家在放风,借机出货。
记者:十年前巨人创造过辉煌,四年前巨人跌入低谷。新世纪巨人从上海复出,一个新的巨人马上就要出现了是吗。
史玉柱:是。有这个含义。
记者:但是当时巨人集团给人的感觉已经无药可救了,是无药可救了,很多人觉得它是一堆垃圾,你为什么还要。你跟他们看得不一样吗。
史玉柱:是啊。这个我们倒清楚,使用巨人集团这个名字实际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从经济的角度、从商业的角度看确实不是很明智,因为巨人的形象是一个倒闭的形象。
记者:巨人的形象在过去有污点的。
史玉柱:对,在某些人看起来是这样的,这个在多数人眼里都是污点。
记者:那么你为什么继续使用它。
史玉柱:我想通过自己的一些实际行动把它擦亮。
记者:未来这个公司的名字还会是巨人?
史玉柱:还会是巨人。
记者:你们现在又成了一个起死回生的一个案例,如果以后还会有反复的话,你告诉我你能活多少次。
史玉柱:我没预测过自己的未来。我过去怎么"死"的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思考过多少次了。这几年里我们预测我们未来如果要"死"的话有多少种"死法"。
记者:如果以后再有反复的话你还能"活"多少次。
史玉柱:还能活多少次``````还能活多少次``````就是还能"死"多少次``````
记者:你就是说能死多少次就能活多少次。
史玉柱:对。我想在50岁以前,我想"死"多少次,我还能"活"多少次,以后就不敢说了。
记者:去年8月份,您说过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现在你认为自己是,还是不是。
史玉柱:不是,我觉得还不是,我觉得我是比以前有进步了,因为"巨人"的总结,我把巨人过去这些教训,还没有做系统地去总结,我觉得总结完了之后我可能还会进步,到时候会是也可能永远不会是,但我觉得我在不断地进步。
记者:您认为中国是否有容乃失败英雄的土壤吗?
史玉柱: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成者为王败者寇",失败者只能低头做人,在他身处事业低谷的时候,甚至不敢上街不敢抬头走路。而在硅谷,投资家们认为失败是一种财富,如果一个企业家没有失败的经历,反而很难得到投资家的信任。
记者:如果这次脑白金失败了,你还会做什么?
史玉柱:那样的话,我会去写一本书,来赚点钱养活自己。离开深圳了,记者忽然发现街头有一种树,光秃秃的树枝上却开着大朵大朵的红花,那么的热烈,那么的夺目,不得不让你感叹生命的伟大。后来,记者问了很多人,竟然都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后来终于有位同行告诉记者,它叫刺梅。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史玉柱研发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在深圳大学的学生宿舍完成的,记者真的希望史玉柱能够像刺梅,哪怕是在光秃秃的树枝上他照样能开出耀眼的花朵。
史玉柱转型底牌揭开一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混合物是史氏40岁时的新赌注,它仅推广费即逾亿元。至少表面看来,其老战友段永基还没有插手这件事
健特生物(000416)不可能永远“吃定”脑白金一种保健品——从今年8月10日开始,它开始在华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安徽5省推广未来有可能像脑白金一样强势的产品“黄金搭档”,后者是一种补充维生素的食品,它创新地在维生素中加入了矿物质,它的问世标志着1989年巨人公司创立者史玉柱正在开始一场新的赌博。史1962年出生,今年正好40岁。
去年年底,当史玉柱向外界宣布他已经基本还清巨人集团债务后,曾向媒体表示:“明年我们就要推出一个新产品,产品将介于药品和保健品之间。而生物制药将成为我们未来的主营。”现在,谜底终于揭开,新产品的名字体现了史对保健品一贯的运作风格和对“金”这个字眼的偏爱。
分析界称,在美国价值数百亿美元的保健品市场中,维生素产品占了2/3,而中国虽然试水者甚众,但是响当当的品牌不多。这恐怕是让史玉柱又下决心的原因。
手法依旧为什么不直攻上海?负责这个项目运作的上海健特生物刘雄告诉《财经时报》,“其实现在我们就已经断货了。上海的需求量太大,如果在上海市场铺开,出现的情况可能是无货可供。”
首战放弃上海的玩法和脑白金差不多,刘雄说,一开始只在5省范围内销售,健特生物对黄金搭档的销路显示出试探的味道。他同时透露:正式运行以后,该产品的推广费用将超过亿元,虽然现在只是数千万元人民币,“届时,黄金搭档在公司内的位置很快会跟脑白金差不多”。
时不我待健特生物原名青岛国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T国货),于1996年7月在深交所上市,为国有控股公司,第一大股东是青岛市商业总公司(拥有29%的股份)。2001年9月,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托管了青岛市商业总公司持有的青岛国货3379.68万股国有法人股中的2811万股,行使除处置权以外的其他所有权力,从而成为该上市公司的潜在第一大股东。之后ST国货进行了大规模资产重组,剥离了大部分商业性资产和全部的商业经营业务,随后又收购了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今年进一步购买该公司39%股权,持股量为90%),ST国货更名为ST健特生物。2001年最后一季度,凭借脑白金公司当年扭亏,实现净利润358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47亿元,一举摘掉了ST的牌子。今年健特生物发展依然看好,上半年中报显示,主营业务虽然只增长到2.67亿元,但净利润一举上升到9863万元。
但是,脑白金的国内市场已经饱和,上海健特全国建立了200多处办事处,有的甚至铺到了乡镇一级。
西南证券分析师董文政称,脑白金从1999年面市以来,增长的高峰期已过,业内已有不少人更认为它在下滑。同样在保健品行业经历过巨大起伏的三株集团总裁吴炳新在回答香港媒体记者提问时指出:史玉柱的复出加速了脑白金走下坡路的速度,尽管这是一个策划很成功的复出。
转型董文政进一步指称,一个保健品出现后,替代品就会很快出现,同时有关副作用的问题也开始惹人注意,最终导致销售额下滑,而对于脑白金来说,其化学物质褪黑素所引起的副作用正在各方争论之中。
正因如此,深谙此道的史玉柱早就在策划推出新的产品,甚至包括将企业转型。这种转型当然是保健品行业较为熟悉的领域——制药行业。
不仅史玉柱明确表示健特生物未来要发展为大型生物制药公司,而且新的药品已经接近上市。据健特生物人士介绍,公司已经研制完成的药有治疗胃病的奥美拉唑、胃药泮托拉唑呐以及抗感冒药双达芬胶囊。
但是,一位制药界人士私下表示,史玉柱的这些药都是OTC类常见药品,它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可能赚取高利润,远不能和脑白金相比。史玉柱恐怕自己也明白,自己研制药品是远水救不了近渴,真正的希望还在黄金搭档这样的保健品上。
段永基助力健特生物公告称,该产品是由中国营养学会、瑞士罗氏维生素公司、上海黄金搭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目前健特生物控股90%的无锡健特共同合作生产。业内人士认为,史玉柱这次选择维生素产品至少有两个便利之处:一,补充维生素不存在着争议,不会授人以柄;二,合作方是中国营养学会,这是国家一级学会。
但是在这一市场上,因为有上海施贵宝的金施尔康、惠氏制药厂的善存片这样网络很强,同时资金雄厚的外资竞争对手,健特要想像运作脑白金一样如入无人之境恐不可能——毕竟在褪黑素市场上健特没有遇到过这样级别的对手。另外,在已经成熟的维生素保健品市场,挖掘新概念的可能性很小,健特要成功反不如开发脑白金市场容易。
但是史玉柱的决心依然很大。史与四通集团总裁段永基私交甚厚,在史危难时,段永基曾给过他指点。一个佐证是,在健特生物的独立董事名单上有段永基的名字,段从2001年9月26日健特生物第一次临时董事大会时成为该公司董事,直到史氏站稳脚跟才于今年5月20日辞去董事职务。
四通在上海有一家四通纳米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力推保健品纳米硒。今年年初,史玉柱就曾想和四通纳米港联合推广自己看中的黄金搭档,希望借助该公司在上海的渠道大干一番,因为该公司无暇顾及才作罢。
解开“史玉柱转让脑白金”之谜史玉柱的现金牛“脑白金”卖了。11月,“史玉柱一纸公告卖了脑白金”成为最热的新闻。
热炒的源头是,11月23日,在深交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青岛健特生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000416.SZ)发布一项重大事项公告。公告披露,青岛健特、无锡健特和黄山亘兴、上海健特四方签署了整合脑白金销售系统的协议,该协议规定,黄山亘兴、上海健特今后不再从事“脑白金”产品业务,现有业务由无锡健特和青岛健特承接,作为补偿,无锡健特和青岛健特向上海健特支付1.46亿元现金。
史玉柱毕竟是史玉柱――即便这场交易不过是其袖里乾坤一场游戏,或曰仅仅是其资本运作大手笔的一个小程序而巳,但依然激起轩然大波,甚至吏玉柱也始料未及。一时间,“史玉柱放弃脑白金”、“史玉柱套现脑白金”、“史玉柱激流勇退”、“以黄金搭档取代脑白金”等说法铺天盖地而来。每年有10多亿销售收入入账的史玉柱真是急于拿到这1.46个亿吗?史玉柱真的要“绝口不提再爱脑白金”?
史玉柱对此事的说法是;“青岛健特一直希望能把脑白金的商标权和销售都持在自己手中,说这里有来自监管部门的压力和确保上市公司规避市场风险等多方面的原因。为这件事,他们(青岛健特)来找我们谈了好几次,每一次都非常诚恳,说实在的,我舍不得卖,但经过董事会认真的研究,还是转让给了他们,大家都认为这样做将会更好地维护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决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我们是为了圈钱”。
这番解释,足以塑造出史玉柱“股市活雷锋’的高尚形象。不过再反复研读后,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他们”和“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才是解读整个事件的关键所在。上海华馨的身世
根据公布的信息,史玉柱在巨人投资公司占有95%的股份,巨人投资公司则在上海健特持有90%的股份。上海健特原来与黄山康奇共同持有无锡健特的全部股份,经过后来的转让、增资,无锡健特的股权结构变为上海华馨占90%,上海健特占10%,又经过后来的变更,现在是青岛健特(上市公司)持有无锡健特90%股份,上海华馨持有10%。2001年5月,无锡健特受让了脑白金的生产厂家珠海康奇90%的股份,脑白金成为了得到上海健特商标使用权的无锡健特的产品(当然也是上市公司青岛健特的产品)。
事实上,自从2000年年初以来,关于史玉柱收购青岛国货的传言,便充斥市场,不绝于耳。为此,青岛国货还于2001年2月12日发布澄清公告,称有关媒体报道公司的股权转让与史玉柱有关的传言“不实”,“通过青岛市商业总公司与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联系,确信该公司与史玉柱没有产权关联关系。青岛市商业总公司与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尚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而在将近两年后的今天,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说青岛健特和史玉柱无关了,青岛健特一年高达1.5亿元的利润,几乎全部来自史玉柱的脑白金;但说到“产权关联关系”,上海华馨和史玉柱还确实没有,史玉柱和上海华馨之间公开的关系,仅仅是担任过“顾问”。
或许史玉柱的过人之处正在于此:仅仅做顾问也同样可以完全控制住华磐公司。知情人士透露说,长期以来,史玉柱一直控制着脑白金产品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关键商业环节。即便是在2001年5月,脑白金的生产厂商无锡健特成为上海华馨名下资产之后,史玉柱仍然牢牢控制着最为脑白金最关键的生产许可权、产品经销权、晶牌,以及所有的营销资源。
但没有产权关系依然让入觉得不踏实。上海华馨的实际控制人是否是史玉柱呢?记者向史玉柱助手刘伟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而刘仍然回避了这个问题,给记者的答复依然是“史玉柱与健特生物没有法律上的股权关系”。
真相到底如何
根据公开资料,史玉柱控股的巨人投资拥有上海健特90%的股权,以及脑白金商标;上海健特于1999年7月于上海成立,名称是“巨人”的音译。
2000年3月,上海健特收购了无锡华弘药业,收购价格约为1000万元,后对其进行增资,将其更名为无锡健特,并长期作为脑白金产品的生产基地。位于上海金玉兰广场的上海健特则成为脑白金商业帝国的管理中枢。上海健特和无锡健特,已经完整地构筑了脑白金的产业链条。
但2000年9月21日,于脑白金实体产业上并无价值的上海华馨横空出世,使得脑白金帝国变得错综迷离。据上海市卢湾区的工商资料,上海华馨初始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公司住址在与金玉兰广场紧邻的海兴广场。两名自然人股东高洪英和王建平均为史玉柱的家乡安徽省怀远县人。其中,从怀远县档案局退休的高洪英名下出资额为3750万元。
成立之初,上海华馨并无实体产业方面的经营,公司雇员仅3人。而在成立后仅仅一星期,上海华馨便与青岛方面签署协议,协议收购其持有的上市公司青岛国货2811万股国有法人股,这或许已经超过了上海华馨对外投资额(2500万元)的上限――根据国家有关法规,非投资性公司累计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
上海华馨遂于两周后再次增资至1.8亿元,除引进新股东黄山康奇外,原有股东亦同时增资。黄山康奇的出资人之一魏巍来自原巨人集团所在的城市珠海,并至少在1999年7月时担任了上海健特的法定代表人;另一出资人陈某则为怀远人。据上市公司青岛健特2001年8月2日的公告,黄山康奇是上海健特的股东之一,不过在同一个公告中黄山康奇已经不再出现在上海华馨的股东名册中。
至此上海华馨自身的股权调整仍未完成。2001年2月,曾任河南思达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汪远思先生受让了王建平的股权。有媒体曾报道汪系史玉柱旧部,记者向上海健特方面查询,该公司以书面方式进行了否认。不过记者查知,在2001年2月以前的3个月内,汪曾在与巨人投资渊源甚深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聚鑫公司担任“顾问”,据青岛健特的一份正式文件,聚鑫公司原本与巨人投资并列,是上海健特早期的两家股东。
在增资后,上海华馨得以大展身手,2002年4月,青岛健特发布公告,青岛商业总公司拟向上海华馨出让其持有的24.73%计5700余万股国有法人股,总价款为8071.76万元。该项转让后于2002年8月获财政部批准,股权亦于当月过户,上海华馨终顺利入主青岛健特生物。
有投行人士分析说,考虑到国有股转让需要财政部审批的缘故,上海华馨曾于2001年9月对青岛健特大股东提起借款合同纠纷诉讼,以通过司法途径获取青岛健特的国家股股权,“以便多一重保障”。上海华馨对青岛健特可谓志在必得。重组健特生物
2001年5月,上海华馨出面收购黄山康奇持有的无锡健特的股权,并对其进行增资,从而持有无锡健特90%的股权,而其中51%的股权又于2001年9月转让给了青岛健特。
2001年度,无锡健特实现净利润12242.89万元。依赖这部分由脑白金生产环节产生的利润,青岛健特业绩惊人。
2002年3月,上海健特向上海华馨转让了无锡健特剩余的10%股权。同月,青岛健特再次向上海华馨收购无锡健特39%股权,从而持有无锡健特共计90%的股权。至此,上海华馨和青岛健特控制了脑白金的生产环节,而上海健特继续控制脑白金的销售环节。
而在上海华馨完成对青岛健特国有股权的收购后,上市公司青岛健特的重组似乎已是棋至中盘。剩下的悬念无非是幕后人物何时走向前台而已。
有关这个问题的暗示出现在2001年8月2日青岛健特的公告中:“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表示不排除今后与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或巨人投资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巨人投资有限公司有收购或参股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的意向,目前尚未达成任何书面协议。”
善于隐身的史玉柱到底还要隐身到何时呢?
最后任务
尽管st国货早已变身绩优睬青岛健特,尽管包括生产、销售在内完整的脑白金已经完全注入青岛健特,尽管公司的股价早巳波澜壮阔一飞冲天,然而,于史玉柱而言,青岛健特的重组仍有一项极为关键的“最后任务”――再融资。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对上市公司减免债务、置换资产、大笔捐赠无非是为了进一步的再融资――从这个意义说,再融资成功与否才是判别上市公司重组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准,以此来看,重组青岛健特的故事,似乎也只能算演绎了一半。
国浩律师集团长期参与投行业务的方律师向记者表示说,在《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提出了“资产完整”的要求――上市公司如果发行新股,必须符合“资产、完整”的条件。“比如‘公司拥有独立的采购和销售系统,主要原材料和产品的采购和销售不依赖控制人进行’。”如果需要再融资,仅仅为了满足这一项条件,健特生物就必须进行11月23日发生的交易。
而在重组独立财务顾问出具的报告中,记者也看到这样的话语:整个交易将“增强公司的独立经营能力,有利于公司的后续融资和长远发展”。
另据上海健特内部人士的说法,将脑白金销售环节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后,上市公司的利润和净资产将有进一步提高。这同样有利于未来的再融资计划。
或许我们能够由此解开“史玉柱转让脑白金”之谜。
凤凰卫视:史玉柱真相 20030227
主持人:史玉柱,是一个受人瞩目的企业家,他的很多言行都倍受争议。1997年,因为巨人大厦的倒塌他也曾经一度销声匿迹,但在2001年,他却突然以神秘的手法回购了巨人大厦,而在那个时候,巨人大厦已经“烂尾”,面对媒体好奇的目光,史玉柱高调的宣布,他要向当年的投资者“还债”。随后,他就凭借脑白金凭借扑天盖地的广告,再一次地重出江湖,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另人奇怪的是,在2002年11月,他突然宣布以1亿4千6百万的价格,把脑白金卖给一家普通的上市公司,而更另人生疑的是,这家上市公司和史玉柱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解说:
史玉柱,1962年生,安徽怀远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9年深圳大学研究生毕业,当年即下海创业并推出一套桌面中文电脑软件,4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超过100万元。
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3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出台,后来更加高为70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所需资金超过10亿元。史玉柱主要以集资和卖楼花的方式筹款,集资1亿多元1993年,巨人靠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达到销售额3.6亿元。1994年初,巨人大厦动土,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5年,巨人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
1996年,史玉柱将保健品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但此时巨人集团已经危机四伏。
1997年初,巨人大厦没有按期完工,买楼花者纷纷要求退款。不久,大厦停工。巨人集团名存实亡。
1998年,史玉柱分别在上海和珠海注册公司,扮演幕后老板。2000年,公司推出脑白金,在猛烈的广告营销战下销售额超过了10亿元。史玉柱也公开露面表示要还债。
2001年1月,史玉柱收购巨人大厦楼花清还债务,同时,新巨人——上海巨人投资公司成立,并且控股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2年11月23号,一家名为青岛健特的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以1亿4千6百万元从上海健特手中买下了脑白金的商标权。
PART1
主持人:这是一笔令人生疑的交易。对于卖方,也就是以史玉柱为幕后老板的上海健特来说,脑白金在短短的几年间里就获取了高达10亿元的利润,而且已经是一个相当知名的品牌,此外史玉柱本人也曾经地公开表示,1亿4千6百万的价格实在是太低了,那么这笔交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在这之前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也许你就会明白这一切看上去并没有那么简单。
访谈:记者:前不久你们刚刚宣布说把脑白金的商标权、还有制作的技术进行了转让,转了的价格大概是1.46个亿。大家其实也会想起说,是不是因为好像说你要甩掉这个烫手的山芋,因为觉得保健品一般来说周期大概是五年左右,现在脑白金大概……
史玉柱:我们是六年了,第六年创造历史最高点。
记者:已经六年了
史玉柱:第六年创造历史最高点。
记者:所以大家可能就会更觉得说是不是脑白金这个产品是不是到了一个临界点。
史玉柱:这一点,我认为脑白金再往上还是有空间,但是空间不可能像前几年那种那么大了,我想任何事物的确是这样,它肯定还能上升,这个也取决于它的策略,如果他的策略做的好的话,他还能有相当大的上升的空间,如果是小的投入的话,可能也就维持现在的量了,这个与策略有关。
记者:现在有一些媒体,我好像看到也是在报道说,您自己其实也承认过说脑白金已经过了那种非常红火的阶段,这个销售市场出现萎缩的情况,说有的月可能会上升,有的月可能会下降。
史玉柱:这句话我是说过,有的月是下降,有的月是上升,这个我是说过。
解说:
奇怪的是,就在脑白金走下坡路的时候,上市公司青岛健特却表示要接下这只“烫手的山芋”,而这家并不出名,实力也不强的上市公司,以及持有该上市公司25%股权的上海华馨公司,与史玉柱控制的上海健特等公司之间,存在着扑朔迷离的复杂关系。这使业内人士质疑,脑白金交易可能是左手倒右手的资本游戏,而将脑白金注入上市公司青岛健特,实际上也加强了史玉柱对其借壳上市公司的控制力。
记者:但现在大家可能还是在猜测,说像这比交易,是不是又印证了说像你本人,或者说巨人投资,和上海华馨之间其实还是有着一定的双方的协议。
史玉柱:现在它的大股东是汪远石,是河南石达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是河南石达的,他下面也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他肯定不是我的部下了,他那么大一个老板,怎么可能是我的部下,他的资产规模比我还大。
记者:所以关于您和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上海华馨之间的股权关系……史玉柱: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
记者:但是大家只是说,一直在媒体上,或者大家在谈论的时候,可能一直猜测说,这几家企业之间总是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史玉柱:是,是有合作关系。
记者:这种合作关系是指脑白金的销售生产方面的。
史玉柱:对。
记者: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其它的一些关系了?
史玉柱:法律上产权上,至少现在还没有关系。
记者:现在还有一些媒体在猜测说,这次做了商标权的转让权之后,其实是不是在为说上市公司以后再融资在做准备?
史玉柱:上市公司肯定,它肯定作为他们为什么这么急着找我们要买商标,这个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它肯定是希望这个公司完整,不完整它以后做什么事,都不太容易,我想肯定是从他们的,因为从我感觉来说,他们肯定有这方面的考虑。
记者:那像您本人的话,和以后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一系列动作,比如说她可能会再融资发新股会有关系吗?
史玉柱:从现在看还看不出关系。
记者:以后?
史玉柱:以后那就不知道了。
记者:所以这个价格像你说的,比原来预想的低,不存在这种可能市场上大家在流传的,这只是左手卖右手,所以价格高低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史玉柱: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没从这个问题,反正不存在这个问题吧。
记者:但是像你说的这个新闻出来以后媒体炒作的特别厉害,而且还有人说是不是这是通过股市在圈钱的行为。
史玉柱:我也看了一篇文章,说从上市公司圈钱,实际上据我知道,它这个上市公司以前本身就是一个很烂的上市公司。
记者:原来是ST的公司,后来是脑白金。
史玉柱:它把里面的资产全部都清干净了,基本上是一个空壳,然后装东西进去的,上哪圈钱去,上哪去,从哪里套钱,上哪套钱,因为它现在还没有搞过增发,没有配过股呢?
记者:我想可能大家的意思是说,指巨人投资,通过这样的交易,因为包括一些分红,还有像这次出让这个无形资产,甚至有一些媒体我看到算过非常具体数字,说仅是在2002年好像就因此获利大概有个三亿多元。
史玉柱:那篇文章可能稍微懂点财经的都会发现那篇文章,因为我不是很懂我都能看出来,比如那里面有一个,叫十派一元。实际上这个意思肯定就是十股派一元,那就是每一股就应该派一毛钱,它那里面就是一股按一块钱派。它是算错个小数点,算错个小数点,几百万就算成几千万,几千万一加加了很高,加成几亿了,稍微有,一般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而且它那个还麻烦在什么地方,它把整个算的过程还说出来了,算错的地方,算错了小数点那个过程算出来,因为一眼就看得出来。出来之后居然很奇怪,全国好几十家媒体转载,居然还都原封不动的抄过去了。
记者:面对所有这些你认为是错误的数据,好像你也是同样没有做出这方面的反驳。
史玉柱:那我干吗要出来说这些事呢?因为我确实觉得能少一个事就少一个事,能别惹事就别惹事吧,他们爱分析让他们分析去吧。
记者:但是你不担心这样的,可能是负面的宣传,会对你企业会对你企业的形象造成负面的影响。
史玉柱:还是有限的,一个企业的核心还是靠它的产品,你产品好不好,实际上我对我个人,在公众中的形象,实际上我不是很在乎,我只是关心我自己做的怎么样,从良心上,从责任上我做到了没有,我做到了就行了,至于别人怎么评价,实际上我不是特别在乎,这可能是与我过去对负面的报道过多了有关,过去我整个,好象巨人倒下去之后,好象我就像一个反革命一样,那次之后,实际上我已经不是很在乎了。
PART2
主持人:
其实史玉柱并不是第一次面对媒体的质疑,早在6年前就是南方的一家媒体首先把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大白于天下,此后债权人蜂拥而至,而巨人集团也名存实亡,史玉柱本人就好像消失了一样,在大约3年时间里,人们不知他在做些什么,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访谈:
记者:那段时间,像97年在珠海,后头到了江苏这一带的时候,98年,你觉得对你打击比较大的,是说你个人的这种,比如说从非常富有走到贫穷,还是说这种企业的失败呢?
史玉柱:我觉得主要还是欠了那么多债在那儿,我觉得这个是压力最大的。至于我个人,因为有钱的时候,我个人也没有多少消费。贫穷的时候,基本的生活我还是能生活的,所以这个差异性倒不是很大。
记者:你自己面对过那些讨债的人吗?
史玉柱:面对过啊!第一篇报道我们的文章不就是我和他们对话的吗,我接待他们嘛。
记者:当时什么样的情形,什么样的感觉?
史玉柱:那肯定内疚嘛,是一种内疚的心态。
记者:有没有面对过那种,特别激动的一些上门讨债的人?
史玉柱:我还没有碰到过,但是我的部下们碰到过,有去打砸抢的,到公司打砸抢的人都有,我们的很多员工被打,有的干部被打。
记者:那当时你们怎么处理呢?
史玉柱:打肯定不能还手,那就挨打呗,这个没有选择的。
记者:如果你当时自己面对这种情形呢?
史玉柱:我也没有想象过,因为没遇到过。
记者:听说你当时好象老是一个人开着吉普车,然后在江苏一带,好像在外面转。
史玉柱:实际上开的是奔驰,这个有点不太对称,但是后来改成吉普了,因为那个奔驰车后来我把它抵债抵掉了,就是巨人的债务后来那个车给抵了。
记者:那还是当时以前巨人集团的车?
史玉柱:对,后来情况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就开的是吉普车。
记者:像当时把车,这些以前的这些东西,都是因为抵债抵掉的时候,你心情怎么样,有没有觉得是一种特别好像难以接受的感觉?
史玉柱:有的抵了无所谓,你比如说车去抵了,还是有点难受的,毕竟那个车跟我跟了那么多年了,我那个奔驰车跟了我,可能中国台湾没去过,澳门那个车没去过,其它地方全去过,其它省份全去过。所以最后把车抵了,还是有些舍不得的。
记者:那段时间里面,你好像还去了珠穆朗玛峰是吧?
史玉柱:对,去爬了一次珠峰。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史玉柱:我是这样,我是打定了主意,就是说巨人大厦已经没戏了,就是救不活它了,靠眼前的能力不可能了。然后我就打定主意下面要做脑白金。这个主意打定好之后,然后我就把工作计划一布置,一下子有一个月我没事干了,因为有的涉及到报批问题,有的什么,我就没事干了。没事干我就想,正好趁这段时间,我过去有一个很想去的地方,没去成。过去工作很忙了,现在有空了,我去一趟吧,后来珠穆朗玛峰,我就去了一趟。
记者:当时好像听说你在六千多米的时候,出了一些事故是吧,差点下不来?
史玉柱:我们从登山大本营,从五千三百米的地方往上上的时候,实际上它那个地方规定是不准随便上的,要上的话就必须要雇当地的导游,因为上面很危险。但是雇一个导游要八百块钱,我们想省八百块钱,因为当时我们情况不好,想省八百块钱,就没雇导游,我们四个人就那么上了。上了然后果然在冰川里面迷路了。那地方,后来背去的氧气也吸光了,那时候是认为自己回不来了,那时候其他三个人,我就跟他们说,我说你们回去吧,我已经,那时候体力确实耗光了,又缺氧,走一步路最后都走不动了,如果走一步一定要坐下来休息才能走下一步。后来看了天,那时候觉得要天黑了,只要天黑肯定要冻死的,零下二三十度吧,后来我就让他们走,他们不愿意走,但是后来还好,我们其中一个随行的,后来找到路了,然后把我拖到,连拖沿途自己咬牙就爬到路上,到路上就简单了,尽管是很窄的一条路,但是有路就好办了,因为那个路而且都是下坡了,下坡机械的就那么走就走下来了。
史玉柱:然后下来之后感觉到,我已经死了,确实我已经是捡了一条命回来所以以后还有什么要顾虑的,这条命都是白捡的了,所以一下子人就放的特别开,所以回来所有的从管理、从营销各个方面,没有任何条条框框了,就把过去的所有条条框框都打破了,怎么实用怎么来。
记者:当时陪着你的那三个人,都是你原来在巨人集团的部下吗?
史玉柱:对,现在都是还在我们公司,一个是我们的副总,还有一个分布在我们的分公司里面。
解说:
据说,史玉柱喜欢模仿中国早期革命领袖和战时的行为方式,1997年,他决定收拾“残部”,北上“长征”,切断和巨人集团的一切联系,从珠江三角洲转战到长江三角洲,在江苏南京隐姓埋名,开辟新的“根据地”。
记者:那时候当你意识到说,这巨人大厦可能最终是盖不起来了,巨人集团可能就要倒下来,而且你还欠了这么多债,当时意识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史玉柱:意识到之后然后那我就考虑我下面我怎么办,当时打定主意了,当时我们给自己搞了一个不是很严肃的一个说法,就是说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从头再来吧,从头再来我们就是留着一部分人在白区抵抗,大部队拉到一个新的地方去开辟一片苏区去。就留了十几个人在那个地方应付这些债务问题,然后我们的骨干,业务骨干全就离开了珠海。然后就到了浙江,江苏,到了江苏,就在江苏从头做,然后这个主意一旦定下来,然后也就不着急了,因为当时我并没有,我还债,实际上去年我还了债,实际上当时我的计划并不是去年就还上债,我的计划是10年,那10年的时间长着呢!,所以反而时间上多着呢,反而就慢悠悠的了,人相对一下子就放得很宽,很放得开,心情就变得很好。
记者:后来,那段在江苏的时间,好像听说你看了很多,像毛泽东的书,还有像太平天国或者说洪秀全一类的书。
史玉柱:太平天国我为什么那时候喜欢看,因为太平天国很悲壮,因为我觉得好象我跟它中间好像能找到某一个共同语言,就说我是属于失败者,那时候应该是一个彻底的一个失败者,太平天国最后也是失败的。我就特别爱看,长征我也喜欢分析,长征为什么,到底失败的原因在哪?毛泽东的书我是挺爱看的,不过这个我爱看毛泽东49年之前的,包括解放战争之前的,包括红军时候的一些书,我觉得从里面能学到很多东西。
史玉柱:有人批评不能看毛泽东的书,我觉得这个不对的。不能学习这个,因为他毕竟是军事,你不能去学它形式的东西,但是本质的东西,哲学的东西,很多还是一样的,你比如那个毛主席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他用的就是非常好,为什么最后王明为什么没办法领导共产党,最后历史必然选择了毛泽东。因为他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他能实事求是。
记者:还有一些其它的什么东西吗?能举例子的?
史玉柱:那你比如他这个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作为一个企业也是,为什么我的脑白金都已经成功了,我99年脑白金就已经成功了,99年的单月销售额已经突破一个亿了,但是你看99年,2000年、2001年,包括2002年的上半年,我连第二个产品都没推,第二个产业都没做。我就觉得毛主席的原则是对的,我集中我的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我集中攻一点,在这点没有把握,没有把握把这个城市攻下来,你别忙着打第二个城市。
记者:听说你那时候,公司里面好像,都不是用分公司的称号,都是用某一个地方说什么江南指挥部,就是举个例子,这种称呼是吗?
史玉柱:这个有点影子,但是被媒体给扩大了。我们就是在总部,是成立了一个叫脑黄金指挥部,临时抽了各个部门的,搞生产的、搞储运的、搞营销的,这些负责人凑在一起,临时的,是有这个说法。但是有的媒体说,后来我们什么把我们的分公司叫军、师那是瞎编的,那是演绎的。
记者:像《毛选》你读了几编呢?
史玉柱:记不清了。
主持人:在这段沉寂的日子里,史玉柱回顾自己的整个过程,从走出大学校门后一路春风得意到后来身负巨债声名扫地,他反省的结果是,即使没有媒体的曝光,巨人一样会倒下。
史玉柱:巨人倒下我觉得它是必然的,它是客观规律。巨人为什么倒?表面上看是巨人大厦,实际上是因为我本人和我们的团队不成熟,我们这个团队很幼稚。即使巨人大厦没倒,如果巨人大厦盖起来了,还要倒,再倒的话,可能摔的跤还更重,所以晚倒不如早倒。巨人这跤我觉得摔得有点晚,所以摔得惊天动地全国都知道。如果再早二三年,早三五年摔,可能摔得别人都不知道,就像爬梯子一样,你爬一个梯子的时候摔下来不疼,两个就疼了,你爬了十个下来之后有时侯要命的。
我们做了很多违背经济规律的,违背客观规律的,所以这样你必然是摔跤的,这是必然的,这一跤是免不了的。
记者:有哪些事情当时做的你觉得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呢?
史玉柱:多元化经验。比如就是一个汉卡,巨人汉卡确实做的不错,做的很好,销售额也很大,利润也很可观,在同行业里面已经算是佼佼者了。但是很快我们就以为我们自己做什么都行,我们好像,所以我们就去盖了房子,搞了药,又搞了保健品,保健品脑黄金还是成功的,但是脑黄金一成功,我们一下子搞了12个保健品。
史玉柱:然后软件又搞了很多,又搞了服装。
记者:像你现在身上带的领带,就是巨人的领带。
史玉柱:这个领带,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的领带一下用不完了。我们老员工很多还带老的领带,因为老的领带,够我们可能用10年、20年的,生产的领带卖不掉嘛。
记者:有没有觉得带这个领带其实是在提醒自己?
史玉柱:也许是吧,我们的老的干部还都比较喜欢这个领带。
记者:所以当时你觉得,主要是除了多元化经营之外的话,还有包括公司内部可能决策的过程上面,有一些失误。
史玉柱:决策最大的一个决策,实际上是投资问题,我觉得投资是最容易让一个企业破产的,一个企业一蹶不振的,所以我们现在在决策方面,这几年是比较谨慎的。
解说:
出人意料的是,在史玉柱准备复出的时候,竟然还是选择了让使他曾经跌得很惨的保健品,而产品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从脑黄金变成了“脑白金”。
记者:经过了不是特别成功的经营多元化的经营之后,一般再去选择的话一般都会选择老本行,像你的话,可能会说选择电脑。
史玉柱:你说的也是普遍现象,的确是,一般都是,但是我们处的这个行业是特殊的,电脑的行业变化太快。当我们去做保健品的时候,回过头再看电脑行业,这个电脑行业已经千差万别了,那时候网络时代已经来了,我们以前电脑领域在发展的时候,我甚至还都不知道网络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很早的,那个领域发展太快了,回过头一看这个领域已经陌生了,很自然的我最熟悉的就是保健品行业。
PART3
主持人:
大概是为了掩人耳目,史玉柱在刚刚复出的时候,并没有一下子从幕后走到台前,他用借来的50块钱,在上海和珠海分别注册了几家公司。在这几家公司当中,他的身份都不是法人代表,即便是在他的大本营上海健特,法人代表也是他的一名部下,而他的公开身份则是“策划总监”,但是在市场上流行的说法却是双方早已经签订了秘密协定,史玉柱才是真正的老板。
记者:这么多年,好像你有一些死党,其实无论是当初做巨人集团成功的时候,还是中间失败,然后到现在一直都跟随着你。
史玉柱:对,是有这样一批人。
记者: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能使他们一直跟随着你?
史玉柱:我觉得还是大家志同道合,大家还是觉得,我们这些人凑在一起还是能干一番大的事业。另外一个我对他们还算真诚。就是不骗他们。
记者:像这批人,现在可能都已经成为你新公司里面的一些骨干力量,有没有一些比如说其它地方过来挖人的情况?
史玉柱:有,也有。很少有被挖走的,总部肯定一个都没有,分公司的一把手这一级的,有过个别,有个别。五年可能有一到二个。
记者:后来做脑白金最初的时候,东山再起可能大家看到都是后面已经是非常红红火火销售的情况,中间有一段故事,其实大家非常想知道的,就是从最初什么都没有,怎么样能够又是再把脑白金做起来?
史玉柱:我觉得还是靠产品,我们就是靠我们的回头客,我们第一个做的是江阴,是无锡下面的一个县级市,当时做的时候,我就到居委会去召集居委会,让居委会老头、老太太召集,一召集召集一屋子人,然后我就跟他们讲产品。
记者:然后后来脑白金慢慢做的比较好的时候,其实也是展开了这种铺天盖地广告的宣传方式,然后大家都说你这是属于实事营销学或者说是广告轰炸学一类的。
史玉柱:实际上我那时候讲实话,我没想那么多,我们当时就是这样的,我们定了自己销售额的15%,当时定13到15,最高是15拿来做广告,当时定的这个原则,后来销量越来越大,那时候我们定这个原则的时候,我们月销售额可能一两千万的时候,忽地后来没几个月它涨成一亿了,一涨成一亿它的广告费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后来我们一看这个效果也挺好,后来我们就不改了,我们就按照这个比例,实际上我们的广告是根据销量去提的,按销售额去提的。
记者:可是大家看到是在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广告,然后几乎是每天都有,都有这句话说收礼只收脑白金,有一些人甚至觉得说天天看好像觉得烦死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说法?
史玉柱:有,所以我见到这个,我就向别人道歉,说对不起。但是从企业的利益考虑,这个广告还是要做。
记者:你觉得对不起观众,可是对得起自己的企业。你喜欢看那个广告吗?
史玉柱:我喜欢。当然我不能代表大家,所以我只能说我努力的把广告拍得更美一点。但是我最近调查下来,比如我们那个卡通的,那个卡通的,老头、老太太跳脚的一撇一撇的那个,那个广告喜欢的人也挺多。
记者:其实你完全早就有能力,可以把广告拍的更美一点,给人的感觉好像你并没有选择把广告拍得更美一点。
史玉柱:实际上我们决定用哪个广告,美不美,没有作为标准。销售者哪个印象深刻,印象深刻他才能记住你的产品,印象深刻我是作为一个衡量指标的,后来发现这样的话老百姓反感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才增加了一个指标,就是印象深刻的同时再给我增加美感,但美感也不能增加过渡,有时间增加过渡了销售额又会下降。
解说:
几乎和脑黄金时代的战术一样,史玉柱复出以后力推“脑白金”的方式,依然是地毯式轰炸的密集广告,火力和以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脑黄金时代,“巨人行动”曾经一天之内在全国的媒体上投放了300万的广告;而脑白金的广告投入则已经超过了一个亿。
记者:应该说这中间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在3.15晚会的时候,在那之前,因为央视就好像一直在宣称,要有一家知名的畅销的品牌会被曝光。虽然后来我们也知道证实说和脑白金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在那儿之前,很多人都猜测说是可能脑白金这个品牌要被曝光了,你有没有想过说,为什么脑白金这样的一个品牌,会被大家认为是3.15晚会会被曝光的东西。
史玉柱:是一个媒体说,这个是脑白金,所以大家都认为是了。因为我们肯定知道不是的。他说我们质量出问题,或者我们哪出问题,我们是会提前知道的,北京要来查我们是知道,那时候我们一切都正常,所以我们知道肯定不是我们。所以别人也有很多人打电话问我们,我说那肯定不是我们。
解说:
不过,脑白金事实上最大的广告,还是由史玉柱本人所完成的。它就是发生在2001年,史玉柱消失了近3年以后,使众多媒体卷入其中并且引起了社会巨大关注的“神秘的巨人还债事件”。2001年1月30号,先是一家名为士安的公司在珠海当地媒体打出了收购巨人大厦楼花的公告,随后就传出是史玉柱要还债的猜测,果然没有多久,史玉柱就浮出了水面承认了此事,同时宣布新巨人在上海注册成立。对于史玉柱来说,还债也许是最好的复出广告。它让史玉柱东山再起的消息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极大地提高了他本人及其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人统计,由还债所引发的新闻报道,广告价值超过1亿元,正好与他还债的数额相当。
主持人:
不管引发了什么样的争议,在人们或者是赞美或者是怀疑的目光当中,史玉柱还是上演了一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故事。但是,如果说史玉柱已经从过去当中吸取了经验吸取了教训,成长为了一名成熟的企业家,大概有很多人并不认同。关于史玉柱的最新动向,下个星期同一时间请您继续关注史玉柱真相。
主持人:
2003年被称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金融年,很多的民营企业家都纷纷地涉足金融业,象我们已经知道的东方集团的张宏伟,希望集团的刘永好,还有通威集团的刘汉元等等。而史玉柱在出售了脑白金之后,也宣布要涉足金融业,并且已经在华夏银行投放了几个亿,如今已经是这家银行的第六大股东,对于史玉柱来说,涉足金融领域似乎和当年巨人大厦的失败在心理上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
史玉柱:巨人大厦刚出问题的时候,当时戴相龙就有个批示,去查一下巨人大厦到底把银行的资金,到底欠了多少,把多少资金…,后来一查的时候没有,只有一个巨人大厦担保,就是为我们另外一个企业担保的时候,担保了三百万,后来我们为了还巨人大厦的三百万现金,后来我们拿了现金把三百万都给还掉了,还掉了然后,所以他们去查的人,觉得很吃惊,那么大一个项目,最后没有贷款。
记者:当时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去银行贷款呢?
史玉柱:想贷,贷不着,不给贷
记者:是因为你们?
史玉柱:民营企业。
记者:就是因为民营企业。
史玉柱:那时候环境和现在不一样,现在民营企业好贷了,现在很多银行欢迎民营企业。现在银行运作的也很规范,一般情况下都拿资产来抵押,我看你资产好不好,我管你什么性质,你只要资产是好的,你这个房子,然后是好的,这个房子将来能卖掉的,我打个六折,打个五折抵押,我也没有风险。
记者:所以换句话来说,如果当时巨人集团不是一个民营企业,你觉得还有成功的希望或者说是维持下去的希望?
史玉柱:维持,可能又能维持一段时间,但是我觉得也维持不了多久
记者:当时确实巨人集团,在融资渠道上面碰到很大问题,所以后来像再谈到上市公司间,有人感觉到说,说这个…的重组,也是为巨人集团提供一个将来的融资渠道?
史玉柱:两码事吧,巨人集团是巨人集团,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这是两码事。
记者:现在为什么会选择金融领域做投资呢?
史玉柱:实际上最早我们投入金融是为了安全,就是说随着到公司的积累不断增加之后,手里的现金会越来越多。这个人他毕竟是人,禁不住诱惑,看到个好项目,说不定哪天一下没克制住自己,就把它乱投资投掉了,所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所以我们采用的就是说,投金融,金融不用我公司派人去管理。比如我投华夏银行,尽管投了三亿多,我们才是第六大股东。你投完了之后,然后就可以你不用操心,但是你一旦需要资金的时候,华夏银行尤其马上又要上市,它上完市之后,你需要资金,你把它变现也好变现。另外,你到银行抵押也很快,抵押了马上能贷出资金来。
解说:
史玉柱表示他投资金融业主要是为实业更安全地发展,最主要是寻找那些容易套现的金融工具。虽然人所共知,金融业的特点就是“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但是在还不规范的中国金融市场,对于仍然不成熟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来说,它同样既包含机遇,也隐藏着危险。
记者:进入金融领域应该说是一个,可能你不是特别熟悉的领域。
史玉柱:那就要依靠别人了,金融领域有一个好处就是,婆婆太多,就是它的婆婆多,不用你管,看人民银行什么的,很多都在管着他。现在的金融机构中国的金融机构比以前规范得多了,你比如说银行的呆坏帐现在是越来越少。
记者:所以你以后进入金融领域的时候,一般都会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不会是说,自己去参与到经营管理当中?
史玉柱:我是外行,我肯定不可能参与。
记者:你觉得现在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都会向金融业方面发展呢,是因为民营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本身当时在融资渠道上面临着特别大的困难,所以现在可能就想自己来创造一些机会?
史玉柱:可能有这方面的情结,实际上我们往这里投,最早实际上也有这方面的情结。实际上你真投进去之后,发现不那么的现实。你投了一个银行,你就能从银行里拿钱,不可能的,现在银行都很规范,拿不了。就不应该有那个想法,你投了多少钱,可能按规定你都不能从银行贷款,股东不能到银行贷款,所以现在管的很严了。
记者:大家为什么都愿意向金融业发展呢?
史玉柱:金融领域最大的好处,就是资产变现能力强,你比如我拿三亿多,我要投工厂,那投多大一片,要搞工人那不好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工人,那个管理起来,要多大的难度,最后创造的效益,说不定最后还不比银行的利息高,搞不好还要亏损,一旦出问题,你变卖,厂房、土地你变现都变不了,但是投资金融就一样,首先回报相对来说比很多产业高的,回报还不错,然后又不用,你比如我投了华夏银行,我又不用派一个人,我最多有一个人顺便盯着它的定期报表就行了,根本你不用管,最后它的回报又高,所以这样的话,这个公司资产质量就好,就是公司资产变现能力就强。
记者:你公司现在有负债吗?
史玉柱:现在有,但是负债率不高,我们一直在控制我们的负债率,我们每年年底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负债,平时负债很少。
记者:因为我记得也是在《大败局》那本书里面,好像有人这样评价过你,说你最大的局限性就是零负债。
史玉柱:他这个对,但是他这个也不完全对。你看做哪个行业,一个企业不能说你该不该负债,你比如说我这个企业,如果我只做一件事,我就做个脑白金,我什么也不做了,我第二个黄金搭档也不做了,我也不发展了,我就光做一个脑白金,一年稳定在10亿的销售额,我也不用负债,为什么?它每天产出新的现金,你负债还付那个利息干吗,但是做房地产就不行。做房地产你靠自己的资金,那就不行。所以它就必须要负债,所以它这个与这个行业有关,与你想做什么事有关,你想做多大有关。
Part2主持人:
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史玉柱一直和媒体非常有缘,他的脑黄金脑白金,就是靠了媒体的广告才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效应,他本人也曾经在1994年被媒体评做是“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而名扬全国;但是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媒体造就了史玉柱但同样使他耿耿于怀。1997年就是南方的一家媒体首先报道了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而随后的还债事件,更是被媒体纷纷的披露。
史玉柱:实际上媒体炒是多少?去年吧。
记者:2001年。
史玉柱:去年的3月份。实际上我们还债是2000年秋天就开始了,前面半年多就开始了,我们先还了香港的,香港都已经还完了,就是能找的到人还完了,大头都还掉了,然后再反过头来还国内的,香港因为它只涉及到一百多人,我们当时只除了有不到十个人没找着,其他人都召集开了一个会,我本人去香港,我去香港好多次为了这个事。和他们开会谈,一直到最后签了合同,然后落实款打过去,这个事一直都把他落实,这个都做完了,我们过了春节才开始还国内的,还国内的,因为国内买楼花的人数多。要打广告,因为这些分布的比较广,我们又没建档案,要打广告,所以我们就找了一个小公司,刚成立的一个小公司,就是说这个公司愿来买这个楼花,打这个广告后来被《南方都市报》先发现了这个问题,最早就报道这个事,一报道,他里面说有可能这是一个金融诈骗行为,所以一下子弄的珠海的公安局,我们是有金融诈骗。
史玉柱:然后又跑到银行里面,我们是在银行门口还的,这边手续办完,那边到银行就取钱了,一下子把我们现场都给封掉了。当然后来我们沟通很容易沟通,因为这个事市政府是有领导知道的,因为这个事市政府也批准了这个方案,后来解决了。但是我们分析这样不行,后来媒体就越炒越厉害,后来我们才出来开始策划,实际上硬给逼出来的,实际上如果能静悄悄的像香港那样的,我肯定喜欢那种方式,把它还完了,别人都不知道,那是最好的。
记者:如果不是当时有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可能你一直还完债的话,你也不愿意战出来,为什么呢?
史玉柱:总不是个好事吧,让别人把你炒来炒去的,总不是个好事。好像有人认为我们故意炒作的。
记者:因为确实有一些人感觉到,说当时还债那件事情,其实当然是说对企业的形象,对你个人的信誉都有帮助,但同时一系列的报道,也有很大的商业价值,有的甚至都估算出来这个数字好像说是一元人民币和你还债的数目正好相当。
史玉柱:他那估的有什么,我觉得那没有标准的,那怎么估计出来了,这个很难说。
记者:所以让人联想到,说这次像脑白金的商标转让,有人感觉到说可能会是史玉柱又在炒作了,因为像当年还债的报道一样,现在大家再来报道,可能又是一次这种在媒体上的宣传?
史玉柱:实际上不对的,你比如我刚才说我们今年脑白金的上升,这个里面炒作,你注意,它第一篇文章,是说我们脑白金是一个走下坡路的一个产品,那么我要炒作的话,我要炒作的话我不会说我的产品走下坡路吧,而且后面所有的文章都是按照那一篇文章的调子抄来抄去的。这个我们肯定不会我们去抄它。我是希望媒体不关心我的时候,是我最大的幸福。
记者:当时你把债都还清了以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史玉柱:清松啊。无债一身清的感觉,尽管当时还没有完全的还完,我们找到的人都还完了,还有一些没找到的,后来陆陆续续也都找到了很大一部分。直到现在还有一点,大概不到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人还没找到。
记者:轻松是源自于什么呢?是觉得自己良心上可以过得去了,还是什么原因?
史玉柱:两方面原因吧,一个就是自己良心上的,因为过去,我承诺了那句话,而且一直在强调的那句话,我终于今天兑现了,尽管用了那么多年,但我兑现了,这是一个。另外从公司的角度,公司终于可以占出来了,过去公司偷偷摸摸的,好像做贼了一样。
记者:所以现在大家有一句话,说对于史玉柱成也媒体败媒体,因为经历太多和媒体有关的故事。
史玉柱:我觉得媒体可以理解,我前不久见到一个媒体的负责人,有个20来岁。我跟他在一块聊,他说你也别气了,我说我也不气了,他说你别气了,你说你的日子不好过,你一天天累的,我们的日子也难过,我们现在就要靠炒一点新闻,造一点东西出来,让大家来看我们的报纸,他说你是一个新闻人物,很自然的我就会拿你来开涮,后来想想也有道理,所以后来看了也就没必要太在意。
记者:97年的时候,尤其是1月份,我记得你们好像是在黄山开会是吧,然后看到深圳有一个媒体的一篇文章,讲述巨人集团的,那时候你要在意的话,是在意到一个什么样程度?
史玉柱:睡不好觉。我当时在黄山得知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连夜开车往杭州开,开到杭州的时候天亮了,那是下大雪,在山里面走小路,然后到了杭州,到了杭州天亮了,然后坐飞机回珠海,当时我们可能也没有经验,然后马上就出来书。一出来书,负面的声音就更大了,实际上后来几次的措施都没有成功,就是没有搞下来,就彻底一下失望了,巨人大厦救不活了。
史玉柱:一下放得很松,后来一下好像感觉到多成熟很多,心情也变得很好,一下子人就长胖了,迅速长胖了。
记者:你觉得那是你最难的时候吗?
史玉柱:我觉得那倒不是我最难的时候,那时候反而是心情最好的时候。
记者:那最难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
史玉柱:找合作者,到香港跟一家,到美国也是和一家公司去谈联合建设巨人大厦的事。我记得我到香港印象深刻的是,到了香港然后我直接就去谈了,到了写字楼,谈了出来之后,看到门口地毯上面,一个壹周刊,一个东周刊,两个都是我的封面,封面都是我,说我的护照被扣押了,我当时觉得也挺可笑,护照扣押了我还在香港。
记者:又是媒体在炒作觉得。那之后有没有感觉到特别怕媒体?
史玉柱:怕也没什么怕的,但是我觉得能少曝光,尽量少曝光,能少接触尽量少接触。
记者:你知道因为有一本书叫《大败局》,里面写了你当年巨人集团的很多故事。其实那里面曾经写到过,说当时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你基本上就是自己在巨人集团那一层的办公室里面,基本上也不出来进行太多的澄清,不和外界打交道,觉得如果当时出面进行一些澄清的话,可能情况不会这么严重?
史玉柱:他这句话肯定不对的,他说明还不了解中国的媒体,中国古话有一个,好话不出门,坏话行千里。就是你要从正面的东西说,上媒体去给你转载的,说你坏话一来就大片,一个报报了,一下一大片就给你转载,没经历过这种事的人,往往会以为,我出来从正面说,我这是真理,我出来正面说,实际上那个声音是传不出去的,传播力是很有限的。
记者:可是好像你这个人和新闻媒体这种关系,一直是牵扯不断的,特别是后来还债的那段时间,又是有大量的报告。
史玉柱:是啊,那次搞的非常纳闷,不过后来很多媒体,我觉得很多指责,我觉得就是没道理的,但是我也不气,他爱怎么说怎么说去吧。
记者:可是在后来,你再次创业做脑白金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大家觉得你好像和媒体打交道还是显得成熟了好多。
史玉柱:也没有,我觉得就是能躲就躲,尽量少接触吧。
解说:
媒体的聚光灯,客观上逼使史玉柱全面回顾、反思自己和同类人的成败。
记者:做了这么多年,无论是早年,还是说现在,你觉得对于现在民营企业家来说,无论他们是在创业,还是在守业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你觉得你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是经验可以总结给大家的?
史玉柱:这方面我没有仔细总结,肯定有很多方面,这些方面的体会,我就谈一点,我就是希望这个,经过我这次我重新创业和过去比较,我觉得第一点我想谈一下,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企业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不该自己赚的钱,别去赚,还是要量力而行,作为一个企业一把手很容易是很浪漫的,实际上我也是,很容易浪漫的,不太符合现实,一个企业还是要尽量地能少做一件事,就少做一件事,但是你做了那件事你就要把它做深、做透、做好,实际上这样的话,发展可能还会更快一点,比你同时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可能还要好,一个企业要有一个平常心,不要太浪漫了吧,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觉得一个企业没必要给自己定太高的,尤其是创业初期,定太高的目标。像我们巨人过去给自己定过一个很高的目标,我要在三年之内,我销售额到一百个亿,这个目标一定,我就反推过来,我当时才几个亿,我第二年就要完成20个亿,否则我就没办法,那我怎么完全20个亿,我一下就要做很多事业,一下违背客观规律,相反我这次从头创业的时候,我并不给自己定目标,如果定目标,我说我十年,实际上最后,我十年定的目标,而且都没写上纸上,十年只是一个朦胧的想法,实际上最后两年就做到了,为什么我不给自己定目标,我就不定目标,,包括我们比如要定下一个销售任务,我们不下任务,我们要各个地方自己你结合自己的情况自己报去需要多少。
史玉柱:你预计能销多少,低了我们不管,但是我就要求与销售有关的,各项工作你给我做扎实了,广告要给我做到最好,投入产出比要给我做到最高,终端给我做到最好,货物给我做到最畅通,这样的话发展速度就更快,没有必要给自己定得太高目标。
记者:但是你在给你的下级,你没有下任务的时候,没有下目标的时候,你怎么样确保他们能有工作的积极性呢?
史玉柱:激励机制,你给我创造了多少利润,我就会奖励你多少,事先定下的规则,游戏规则定好,咱们到时候谁都不会违反,很自然,他卖多了之后,他的奖金就高。
记者:除了奖金,你现在员工有这种股权的机制吗?
史玉柱:现在还没有,这还正在探讨中,但现在还没有。
Part3
主持人:
史玉柱的事业大起大落,做生意的风格也是大张大扬,但史玉柱本人却说自己是一个内敛而孤独的人,每天和别人接触的并不多,平时绝大多数时间是一个人,早晨10点起床,读报纸、读新闻,吃过午饭以后到办公室上班,晚上12点下班,对于别人的问题,他也多半以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好像这并不是人们眼中的史玉柱。
记者: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么多年的跌荡起伏,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做生意的人,还是说企业家?
史玉柱:实际我说我是生意人,我估计别人看说我不像生意人,做了生意,至少不是那种拎着皮包去跟人谈生意的人。做企业家,我觉得这个家我就不敢当了,要成了家,你就要有很深的造诣,我觉得这个也没有,我就做企业的。
记者:你觉得做生意和做企业也区别吗?
史玉柱:有。
记者:区别在哪呢?
史玉柱:做生意,可能战术性的东西关注得多一些。做企业的负责人来说,战略的东西关注得多一些。
记者:因为现在大家有的时候,比如说在谈论起来,就像你自己说的,你可能就是一个新闻人物,被大家谈论的也比较多,感觉到无论像做脑白金,还是做黄金搭档,还是有这种在做生意的感觉,因为好像是说在一个产品,然后另外一个产品,觉得哪种产品好做,再做哪种产品,而没有好像考虑到了一个做企业的这种长期延续性。
史玉柱:我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我觉得作为搞企业,基本上就是卖产品,卖服务的,那我自然我也是卖产品,这个我不太明白他是怎么?
记者:这么多年的过程,你觉得特别是当年失败的经历,对你的做人,对你这个人你觉得影响最大的是在哪?
史玉柱:我过去是一个很狂妄的一个人,现在我觉得自己不狂妄了。
记者:收敛了很多了。
史玉柱:对,变化,还是有不少的地方吧,但是你让我一下子说出来,我也说不出来。
记者:因为我看到有人说你史玉柱最大的缺点是清高,最大的弱点是不善于和别人交往,这个大概也是在你失败的时候,别人评论你来说的。
史玉柱:是,我跟别人交往,实际上我内心是不喜欢,你让我去交往我也能交往,你让我去找谁我也能去找谁,我不喜欢,我喜欢做一些具体的事,我喜欢我做一些公司内部的事,我最近我特别苦恼,我最近一个月社会活动很多,一个月前我就推啊推,推到现在还没推完呢,我这一个月我在公司呆也就几天的时间,两三天,剩下的时间都在外面跑,所以我准备下面,你这个采访完了以后,我就准备把手机关了。
记者:所以你现在觉得你还是不善于和别人交往?
史玉柱:对。那我和公司的内部人交往没有问题,和外面的人交往有问题。
记者:为什么呢?
史玉柱:内部很熟,因为我跟他谈的时候,对双方都有帮助的,我跟他谈,我可能就要了解公司的情况,那是我迫切想知道的东西,他也从能我这地方能得到一些,我的一些想法,我一些意图,所以我和内部人交往,是一种很乐意做的一件事。
记者:和外部人交往,就是因为觉得太陌生了?
史玉柱:跟外面交往,除非我要投一个东西,否则的话没动力。
记者:一般和你的企业有关的,否则的话可能你都没有这种动力去交往是吗
史玉柱:对。
记者:那说你清高呢?你觉得你清高呢,你觉得这些年,经过比较困难的时候有变化吗?
史玉柱:好像这个我估计这个没有变化,这个可能是人的本性,本性难移。
记者:我刚才在那边看到你书架上好像有很多佛像是吧,你信佛吗?
史玉柱:对佛还应该是尊重的吧,我不懂,里面我懂的东西不多,但是毕竟它是一种人的一种信仰。
记者:大概是在什么时候,有这样的信仰呢?
史玉柱:这方面,这方面好像我没在这方面考虑过太多。
记者: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这样?
史玉柱:做企业的人好像无神论者的很少,开始都是,后面会很少。
记者:为什么做企业的人会这样呢?
史玉柱:哪些人是无神论者最多,物理学家、数学家最多,为什么?他对明天有把握,明天我要到实验室去我要干什么,明天我要搞一个算式,他对明天他有一个把握,这些人是无神论者多。哪些人最容易迷信?渔民每个人都迷信,因为他明天出海打鱼不知道能不能回得来。未来把握的最没有办法把握的人,是最容易相信神的,所以搞企业也是,企业风险大,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记者:但是你在前面谈到说,你觉得只要有好的产品就应该没问题,你对你的产品应该说非常有信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企业明天会怎样,不知道的这种感觉?
史玉柱:是,你企业你会努力的做好,但是这个企业因为很大,在中国办企业,还是很苦的,你比如哪一天碰到一个刁民,消费者给你里面产品上做了一些手脚,然后告媒体来宣传,媒体又愿意报这些事,你比如像三株就是,那个老汉并不是吃产品吃的,三审尽管胜诉了,但是他在起诉前他就把这个事公布出来了,然后一下被人说三株吃死人了,你看这种事,现在政策环境很好了,十六大之前很多人也说不准,以后对民营企业到底什么态度,到底是不是,比如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底是不是一个专政的对象,等等吧,就影响一个企业的还是很多。
记者:你觉得这种不安全是来自于外部的政策,还是来自于什么?
史玉柱:应该是政策,因为中国本身是这样的?尽管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好,但是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好的传统,就是文化里面,仇富。
记者:那你感觉自己在这么多年做企业的过程中,有受过这种仇富的情结的损害吗?
史玉柱:有,我给你讲我的感觉,我不谈巨人辉煌的时候,巨人辉煌的时候,我个人的资产还确实有一些的吗,当时说过评到什么十大首富那个也是瞎掰,十大首富肯定没有我,但是还算是有钱的吧,后来巨人陷入低谷的时候,后来有一天我一算我的净资产是多少,是负两个亿,因为我背两个亿债,我资产没了,我说我是中国最穷的人,我发现我到哪里特别受欢迎,别人同情你,后来那个感觉,比在我在辉煌的时候,感觉好得多,所人的人都非常客气,不管大人物、小人物对你非常的客气,后来巨人渐渐地好转了之后,尤其还完债了之后,很多人又不行了,对我们又另眼相看了,包括一些媒体报道都能看得出。
记者:那你有没有,到现在可能你是说到媒体,大家对你的态度可能又不好了,你自己的感受怎么样呢?
史玉柱:这个是平常心,这个要有一个平常心,毕竟媒体写文章对我不好,并不代表这个媒体,从社长到这些记者都对我不好,后来我也知道,很多包括骂我的媒体,骂我的,实际上那些媒体大部分对我还是很好的,媒体它生存的一种需要,所以这么想象也就想通了。
记者:你觉得你这种豁达的心态,是和当年,97年、98年那种比较低落的时期,总结出来的经验,或者那段经历有关吗?
史玉柱:对,肯定是,如果不经过那段,我想不会这么想吧。
-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文章签收:
网友评论:
- 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107743次)
-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图)(47042次)
- 童心未泯 50句儿童节文案送给(42848次)
- 第五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图)(37463次)
- 麦当劳促销计划书(33342次)
- 第五项修炼(30099次)
- 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9604次)
- 以人为本 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28027次)
- 五大经典营销案例剖析(26745次)
- 马云教你经营之道 经商做(图)(2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