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划网—企业策划论坛专业交流创意企划 → 20年汽车流行广告语今安在


  共有1092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20年汽车流行广告语今安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地英雄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博士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888 积分:5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2/3/20 10:35:46
20年汽车流行广告语今安在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9/10 0:53:11 [只看该作者]

当时代的脚步跨入新世纪时,回首20年来曾流行一时的汽车广告语今天多数已经“作古”,沉浮如潮汐,这是规律,但并不全是自然现象…… 去年是中国汽车市场2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好年景。汽车产销量突破320万辆,比上年增长37%;其中轿车产销量达到110万辆,同比增长53%,提前3年实现“十五”规划的目标。值得关注的是,私人购车已成为主流。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用于生活消费的家庭轿车已不是新闻,轿车普及才是热门的话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年前(1982年)汽车年产量才19.6万辆,其中轿车只有4030辆。当时,偌大个中国只有两个轿车品牌——“红旗”与“上海”。唯一能够形成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红旗牌轿车则成了深藏宫内的“政治”车。如此情景,不敢想像,那就是中国的汽车业吗?现在的三大汽车集团哪家不是以年产几十万辆计,目标直指百万辆? 或许,数据的比较让人感到枯燥,那么,直观的变化就是20年来的汽车流行广告语了。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流行的广告语往往是代表着一个时代。 世纪绝唱:“有路必有丰田车” 在汽车广告语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句广告语要比丰田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1982年)更自信,更有气魄,其可谓汽车广告语中的绝唱。在广告界,许多策划高手都把这句广告语当成了修炼的经典。提到丰田,没人不知道这句广告语,它与“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一起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进口商品最流行的广告语之一。 对中国汽车业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时期。国门打开了,进口汽车如潮水般涌来,市场饥渴就像海绵,“只要是带轮子的汽车没有不好卖的“。大贸进口(易货贸易)的菲亚特126P才卖8000元人民币一辆,三资企业买进口车可享受免税待遇,巨大的需求引发了海南汽车走私风潮,产生了中国第一波的汽车热。不过,当时的购车族主要是三资企业和新办的乡镇集体企业,私人购车凤毛角麟角。 在众多的进口车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日本汽车,成了“急先锋”,南方的广东、福建一带几乎就是日本车的天下。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家电和汽车长驱直入,风靡市场。当时的广告做得最多的就是日本的家电和汽车。但给人留有深刻印象的广告并不多,有的产品广告今天看来有点不伦不类,与其说是广告,还不如说是标语口号。如“将以卓越的电子技术,对中日友好做出贡献(SONY)”,“为社会各领域,提供准确时间(精工表)”,“让我们来充分掌握能多快好省地运输的拖车头吧(五十铃)”等。今天能够让人记住的也只有丰田的那句广告语。 “以产顶进,挡住进口。”这是当时计划经济下无可奈何的应对之策。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面对进口汽车的压力,中国汽车业开始尝试“以技术换市场”,走国产化的道路。但事实上,这条路走得并不平坦。“卖商品不卖技术”,这就是当时日本汽车企业对待中国的战略。业界人士认为,从技术引进和合作条件来看,选择日本汽车公司合作是最合适不过了。而投出去的绣球反应是,“我们不愿看到在自己的家门口竖起一个竞争对手”。上海在决定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时,首先把机会给了丰田。但丰田的态度是“可以,产品却是淘汰的。”尽管表示出友好的姿态,送你一条生产线(也是淘汰的),骨子里却不愿合作。而五十铃却演出了“一套图纸卖三家”的故事。 去年4月,日本有关部门和经济界及汽车界在反思对华汽车战略时,不得不承认因眼光短浅失去了在华的不少机遇。90年代中期,一位日本汽车巨头在上海街头感叹道:以前还能看到日本车做出租车,现在尽是桑塔纳了。随之,“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语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尽丰田集团之全力,助中国汽车之发展。”这种低调,反映了丰田在中国汽车业中被排出,失去了话语权。 “更远更自由”——这是丰田在2001年底上海国际车展上首次启用的最新广告语。表明丰田对华战略的调整不再是“卖车”的思路,而是想挤进在华“造车”的行列。去年底,丰田终于如愿以偿,与一汽集团携手,并打出了“威驰新风”的产品广告,似乎又恢复了昔日的自信,所不同的是,20年前丰田是忘乎所以的张扬,今天则是谨慎小心的行动。 强调“国产”:“坐红旗车,走中国路” 走下“圣坛”的红旗牌轿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是国产轿车中少有的自主品牌。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红旗牌轿车总是遭到媒体的质疑,“红旗究竟能扛多久”?一些业内人士也开始指责“红旗”:国车原来是拼装货,步下“圣坛”走不进寻常人家,没知识的产权不值钱等。 其实,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红旗”的阵痛,也就是国有企业市场转轨的阵痛。这无论是过去的“小红旗”(沿用奥迪100的车身),还是现在的旗舰“大红旗”(仿制国外的车身),似乎都没有跳出“生产型”和“技术型”的框框。这是为什么? “坐红旗车,走中国路”(1996年)。这是很难与商品挂上钩的广告语。从“红旗”本身的定位来看,是以公务车为主。这与早期奥迪轿车的广告如出一辙,即:“走中国路,乘一汽奥迪”(1994年)。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中期较为流行的广告语,当时强调的是,引进技术国产化,走民族化的道路。 应该说,了解汽车史的人不会不熟悉这两条广告语的背景和内涵。他们的市场目标就是“官车”,带有较强的政治诉求,想通过技术买断或技术合作尽快发展自己。事实上,这么多年来,红旗轿车一直在市场定位上徘徊,没有把品牌树起来。与其形成对比的是,奥迪A6在用不到3年的时间就改变了奥迪“官车”形象,打造出一个“成功人士”的品牌。这也就说明,没有技术和市场支撑的产品是十分脆弱的。 有着同样经历的富康牌轿车也尝尽了痛苦。如最出名的是:“走富康路,坐富康车”(1993年)。神龙公司曾经不无自豪地称,“富康”是在引进车型中率先打出民族品牌的轿车。实践证明,经多年的努力并不成功,有人戏称神龙把“富康”这只“活鸟”玩死了。业内人士说,“富康”源自法国雪铁龙的名牌轿车,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引领国际时尚的车型。无论是品牌和外观设计,还是技术性能,它都是当时最适合的家庭轿车,即使到了今天,此车型还是没有落后。品牌无国界。像雪铁龙这样的国际品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知名度,想不到来到中国却被改了名,换上了中国味很浓的中文名。明明这是城市用车,还要在苏北农村搞了个“富康村”。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事,在五、六年前还被当作一件新闻来炒作。如今厂商不再提“神龙富康”,而是打出“东风雪铁龙”,包括近年来推出的新车型一律沿用了国外的洋名,甚至自己开发的车型起的也是外国的洋名。 讽刺之作:“汽车工业新一代的标致” 在被国家认可的“三大三小”的轿车企业中,广州标致是第一个被淘汰出局的合资企业。但谁都不会忘记,10年前广州标致曾处于上升发展势头时,它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广告语:“汽车工业新一代的标致”(1989年)。然而,就在中国轿车企业不知不觉中长大,并羽毛渐丰开始扑腾到市场大海里一显身手时,广致却退出了,否则哪有本田的机会? 广致早已成为历史。但历史并没有忘记它。作为曾经流行过的广告语现在重提又有什么意义?记者认为,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正因为有了广标的教训,才有了新一轮高质量、高层次的汽车合资项目的诞生,加快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提升了在国际汽车界的地位,如广州本田、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一汽丰田等。至少让大家看到了,“出让市场必须换来技术”。 广标是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等5家合资组成,成立于1985年,是与上海大众同一年成立的。12年后广标“散伙了”,累计生产不超过10万辆,而上海大众却形成了年产30万辆的能力,累计生产了100余万辆。广标问题出在哪里? 有人说,主要是“合资双方在国产化进程,产品更新换代,生产规模上的分歧”。现看来,问题的实质是如何选择合资项目和合资伙伴的问题。一方面是法方不积极,致使生产规模长期上不去,国产化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标致车型老化,技术落后,零部件价格又高,企业整体效益开始滑坡。 广标的消失意味着什么?对汽车合资企业来说,当初的发展心愿是要成为汽车业中新的标志,然而,事与愿违,想不到则成了一种失败的标志。由此,不禁使人想起另一则被淡忘的切诺基广告语,“赢家的风采”(1994年)。这是一则被当作轿车来推介的广告。事隔这么多年,切诺基的命运并没有好到哪里。当四轮驱动刮起都市时尚旋风时,“赢家的风采”早已不知刮到哪里去了?切诺基,既是国产四驱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第一个汽车合资项目创始者,但从“吉普风波”到“三菱帕杰罗”显身,似乎在告诉我们“北京吉普”成了中国汽车合资企业中的一块“活化石”。 定位准确:“拥有桑塔纳 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是目前国产轿车中让人最容易记得住的一句广告语。应该说,这是比较准确地将桑车的定位讲清楚了。其主要的意思有两层:第一层讲的是桑车的性能,突出了可靠性;第二层意思讲的是,它有遍及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用“不怕”两个字,将桑车的品牌形象树了起来。 不过,这句广告语的由来,是经过10多年的市场洗礼之后,通过不断提炼而形成的。 最初的上海大众形象广告语是:“上海大众永远和您在一起”(1994年),这种广告诉求还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产品,只是想告诉消费者,大众的形象是个生产轿车的企业,地点在上海。再是,“上海桑塔纳,汽车新潮流”(1986年),这样的广告语几乎没有创意,更谈不上有惊人之语。说明汽车广告尚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看不出有市场竞争的气氛。作为历史存照,这两条广告语都被收录在20年流行广告语里(见2002年第10期《中国广告》)。用今天的专业眼光来看,这两条广告语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相当稚嫩的。然而,从汽车历史的角度看,恰恰具有史料的价值。 . 首先,桑车有“领先一步”之称。1985年,国内首家轿车合资企业在沪成立,它建在国内惟一批辆生产上海牌轿车的旧厂房里,第一辆轿车是用板凳和绳子组装完成的。可以说,桑车的问世,是在没有任何竞争的环境下“养”大的。生产出来的桑车供计划分配。当时一辆桑车购买额度在“黄牛”(“倒爷”)手里就价值1万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桑车根本用不着做广告。客观地,“上海大众永远和您在一起”只能说是一条“公益广告”。 其次,桑车“一枝独秀”。这样的好光景任何国产轿车都不曾享有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桑车成了国产轿车中的“宠儿”,占尽市场先机,又没有竞争对手,故没有感觉到过有市场压力之说,维持了足有10年之久。用“上海桑塔纳,汽车新潮流”作广告语有点牵强附会,表述不准确,至少产品概念不清。一个国外已不生产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产品,怎能称得上“新潮流”? 再是,桑车有广告意识了。从产品的质量和维修网络来看,通过10年的打造,桑车作为成熟的车型已被消费者所认可。此时,从产品和服务及附加值中提炼出来的“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1995年)的广告语才有了市场的针对性。 不管怎么讲,桑车从问世至今,长达近20年还在生产,有人将其比喻为中国的“甲壳虫”,仍旧有生命力,被称为“常青藤”。业内人士认为,桑车现在仍有市场,跌破10万元还是有竞争力的车型。 2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本文所提到的汽车流行广告语多数已经“作古”,但是作为对应的时代符号,它依旧被珍藏,只是有的是美好的,有的则是苦涩的,有的将成为一种问号,更多的是历史画面的动态回忆……(颜光明)


■ 灌水只灌精品  发贴不说废话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