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划网—企业策划论坛成功有约企划心语 → [灌水]你不可以不做工作狂


  共有944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灌水]你不可以不做工作狂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心肝命脉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博士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888 积分:5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2/3/20 10:35:46
[灌水]你不可以不做工作狂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4/14 10:08:59 [显示全部帖子]

你不可以不做工作狂 现在再劝人们去做工作狂(Workaholic),已经变得不合时宜。 相反,崇尚享乐主义、追求轻松生活,却是很受欢迎的话题。称赞别人“你很懂享受”,比说“你工作很拼命”,更能让对方听了心花怒放。一些时尚类杂志似乎也更愿意淳淳劝导人们“你太累啦,你该歇歇啦”,而且乐于靠着介绍高尔夫、豪华游轮等各种“泊来品”的休闲方式来回避他们对教化大众所担负的职责。这种缺乏反省的享乐倾向,令人担忧地塑造了一批又一批过于懒散、叛逆、缺乏敬业精神的“Lazy一族”。 人力资源专家们由此发问:目前中国社会是否富足到了可以让我们停下来歇息的程度?我们的工作饱和度是否到了亟需减负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拥有了不经努力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天赋? 如果不是,怎可不做工作狂! 别人都是工作狂 话说回来,谁自愿做工作狂?多半还是被别人逼出来的。 笔者刚踏入策划界的时候,一次在临下班前接到任务,要求为某项策划活动写新闻通稿,言明须在次日中午之前上交。当时接到同样任务的,还有另两名同事。很不凑巧的是,晚上大家都得一起陪重要客户吃饭;更不凑巧的是,有几个人当场就喝趴下了,特别是我的那两位同事,几乎已经站立不稳,散席后,还要靠别人开车把他们送回家。 我也没少喝,回到家,尽管头痛得不行,但心里却异常清楚,知道这时候不可以倒头大睡,因为还有工作没完成呀。为保持清醒,我一遍一遍地用自来水淋头,写一会儿稿子,就跑出去狂吐一阵,涕泪交加地回来继续写。这样到临晨1点多,才算把稿子赶出来了。 但我终究还是没能在领导面前抢得头功——因为第二天一早,同样将打印稿端端正正地摆到领导桌上的,还有我的那两位同事;而且其文章思路之清晰、遣辞之准确,怎么看都不像是“酒后胡话”——这实在大出我的意外。我原本以为,前夜他们都醉成那个样子,况且第二天还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以赶工,没有人还会像我一样拼命。 我的同事是在怎样的精神状态下完成此项工作的,可以从想象得之;我更清楚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们克服身体的不适、玩命地投入工作——因为每个人都在想,如果我休息了,别人不休息怎么办?如果我不“开夜车”,别人万一连夜把稿子赶写出来怎么办? 同事间这种相互“学、比、赶、超”的现象,在很多民营企业里尤为突出和常见。特别是一些浙籍民企,据我所知,在其管理、销售、设计人员等队伍里,日常的工作节奏已快得几乎到了发疯的地步。工作人员把他们的工作时间都自动延长了,因为谁也不希望成为第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 我有一名在浙江某著名服装企业担任高管的朋友,对此表达了他的感慨:“周围那些极其相似的人把你包围了,而那些管理公司的人也都是一模一样的工作狂,因此你只有不停地去干。”这种气氛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工作规则,因此这些民企的工作效率总是异乎寻常的高。 哪一天闲下来,哪一天下课 提一个问题:你是乐意多承担一些工作,还是天天巴望着工作量越来越少? 傻瓜才愿意多做事!可我的另一位在家电界工作的朋友,却甘做这种“傻瓜”。一年前,朋友是所在企业终端科的科长,只负责对销售终端布置的规范性进行指导和提供咨询。可他好象喜欢跟什么工作都沾些边——企业培训导购员之时,他是当仁不让的组织、策划和对口管理部门;对外采购买赠活动所需的礼品,他老到的谈判能力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熟知程度,使领导同意由他负责具体的评审、采购工作;他还大包大揽地承接了信息收集工作,为此安排专人每日为企业高层与相关职能部门整理、送报各项最新资讯…… 现在,朋友的部属已从起初的2名,增加到了近20名;而且随着人员的扩容和职能的增多,其所在的部门,也从科级待遇升格为部级编制。到这时候,还有谁会说他是“傻瓜”? 所以,在对前面的问题作出回答之前,我们最好先明白一个道理:你当然有权利选择最轻松、最惬意的工作,但是,老板也有权利选择最敬业、最卖命的员工。人在职场,如果对上头交办的事务和其他部门商请的工作,能推就推、能挡就挡,恒常以“这事我做不了”、“你还是找别人吧”应对之,到头来就会发现,你所在部门的重要度与影响力将会越来越低、你自己的话语权与活动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当有一天你终于完全闲下来的时候,不止你的部门要被“连锅端”,甚至就连你本人,也将面临下课。 没有企业愿意出钱养闲人。我知道在日本,哪个男人如果下班后早早回家,会被老婆瞧不起。因为这意味着两种可能:一是老公不够敬业、不够勤奋;二是在单位里无足轻重、领导没有事情给他做,是个“闲人”。而无论属哪种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家庭的收入与生活质量,为老婆大人所不喜。是故,日本的男人为了塑造勤勉的形象,宁可下班后在酒吧泡至半夜才回家,也不愿被人视作是个一下班就无事可做的窝囊废。 有这样律夫极严的老婆,日本人焉得不勤奋?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外围团体“自由时间设计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和业余生活的选择中,国民选择工作的“重视工作派”占35.1%,较前一年增加2.9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中的"重视工作派"达40%,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工作比业余生活重要,所谓的“重视工作派”呈现多年来未有的增长趋势。 其实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10年中,日本增加了7成,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在我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笔者近日与一位“工作狂”的企业界女强人聊天,在电话里她就大叹苦经,说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忙得都要崩溃了”。埋怨归埋怨,不等我开口,她又自我劝慰说:“不过跟太闲相比,我倒情愿忙一点。哪一天真干不动了,企业还雇你作什么?” 工作狂得到了什么? 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日前在央视做《谈话》节目时说的一句话,深获我心。那句话是:“比别人勤奋一点点,就能超前别人一大步。” 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位我所尊崇和熟悉的经济学家,他平时研究、讲学工作已极其繁忙,同时还身兼多家机构的顾问之职,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忙人,在最近的2年间,居然独力出了4本书。一次他告诉我,为了工作,他每天只睡6个小时,可见再怎么才华出众的人物,要成就事业,也须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 而业绩无疑是“工作狂”最好的回报。常有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不愿为工作牺牲哪怕一丁点儿的私人时间,坚拒加班,理由是——下班后的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况且即使我在加班,也未必能被领导看见,那么还争什么表现?对于这种脑子拎不大清的朋友,我们只能对其职场前途表示悲观和寄予同情。 加班岂止对企业才有利?我是认为,白天的干扰和杂事太多,相形之下,晚上尤是难得的能静下心来思考、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如能充分加以利用,不仅可以藉此及时充电、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更可以做出优于别人的成绩。你不会不承认的一点是,个人能力与绩效的提升最能说明问题:领导可能没看到你长期废寝忘食忙工作的剪影,但不会对你的进步视同不见。而你非但无须为此支付培训费,却要由单位因你的加班贴补电灯费、空调费、电话费,兴许还有加班费,岂非也是赢家? 在最新公布的国内平均薪资排行榜中,MBA继续以71074元的年薪均值位于首位,在国外,他们的收入显然更高。但若你知道了其工作时间,可能会让你对他们能拿这样的高薪感到心里平衡些——现在我国多数单位每周工作时间大约是40小时,而在美国服务于世界一流咨询公司的MBA们每周工作80多小时;服务于顶级金融机构的MBA们每周工作超过100小时。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没有周末,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工作15个小时! 美国太远了吗?再看看香港的MBA。一群毕业数年后聚会的MBA学生当知道其中一位同学每天晚上九点半可以下班,只有周六要加班,周日可以休息时,齐齐发出羡慕的"哗"声。所以说,MBA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为追逐金钱和成就,不惜付出常人无法忍受的代价的生活态度。而这也正是每一位工作狂共同秉持的生活方式与态度。 “工作狂”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因为其吃饭没有准点、睡觉更没规律、熬夜是家常便饭。但现在的心理学专家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最重要的是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对工作不满的情绪自然有损健康,而对工作的满足感则对健康有利。” 或许你有这样的感受:当人被卷进一种巨大的狂热之中的时候,是不知道累、也不知道饿的,整天神采奕奕、精力无限,甚至根本不生病。工作狂正是这样的“狂热分子”,他们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而全心投入,工作时间虽长,但他却感到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相反,一种令人感到无能为力而又没有安全感的工作,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如今已有不少企业提倡“工作就是娱乐”,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雇员如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发现乐趣,这种源自工作、又能推动工作的愉悦感,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工作激情和动力,帮助他们达到心态健康的快乐工作新境界。而这,也正是工作的最高境界! 休闲和赚钱,哪一个先? 一个“渔翁的故事”,正好拿出来在这里献宝。 故事是说:一位海滨游客看见一个渔翁在海边闲散而卧,便问他为何不出海捕鱼。渔翁反问为什么要出海捕鱼,游客说可以卖鱼赚钱。渔翁问赚钱来干什么,游客说可以买更大的渔网更好的渔船。渔翁问买来干什么,游客说可以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渔翁问要更多的钱干什么,游客说那样就可以不干活了。渔翁问不干活了干什么,游客说就可以永远在海边休闲了。口令绕到这里,渔翁最经典的一句话就出来了——我现在不是在休闲了! 我们可以把游客换成工作狂,把渔翁换成Lazy一族。工作狂是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再休闲,后者的主张则是现在开始就休闲。两种不同的观点,代表了处世哲学截然有别的两种人,而这两种人的在国内的地域分布也颇耐寻味。 告诉你一个诀窍:从人们看电视的时间多少、快餐店的多少、步行速度的快慢、作息时间的不同以及其它指标里,可以分辨一个城市面对现在和未来的态度是忙碌抑或是懒散,并了解这是一个“海滨游客”闹猛扎堆的地方,还是“渔翁”密集汇总之地。 懒散的城市有一些共通点:很多时间花在桌上和嘴上;慢餐业发达;多是旅游目的地;消费拉动经济;容易滋生艺术灵感;夜晚的精彩胜过白天……譬言成都,一个月收入300元的人跟月收入3000元的人的生活形态,在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异,都一样地坐在那里喝茶打麻将,只不过茶水的价钿和输赢的数目不同而已。笔者在成都出差,遥见一辆大卡车停在街旁不动,走近一看,车上赫然也设了一桌麻将,四个人正怡然坐在那里大摆龙门阵呢。感觉里,即使在上班时间逛街人气依然极旺,好似全城在轮班逛街,恐怕只有一场暴雨或SARS才能驱散路上的人群。 我也曾尝试着为忙碌的城市找到了一些共通点:外来人口多;快餐店多;交通便利;物流兴旺;城强民富;跳槽现象频繁;品牌消费流行;交通事故多;身体和精神疾病多且对健康敏感;排队多;市民的城市自豪感和个人发展压力都很强;自由职业者多……有外地人到了深圳、宁波、温州等东部城市,看到每个路口总有一队人等着冲锋、出租车24小时营业、便利店和快餐店的覆盖已达到“三步一亭、五步一岗”的地步,其心中的意外程度,应该会非常接近于我在成都看到卡车上有人打麻将时的感觉。 西谚云:"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这颇能解释在最新的一份调查里,何以有33%的美国人同意长时间工作,因为,长工作时间也意味着经济繁荣和更高品质的生活。譬言笔者,如果我只有银子没有斗志,肯定愿意搬家去成都、哈尔滨、拉萨等“懒散的城市”尽情地享受人生;不然,就只能在“忙碌的城市”里做一名工作狂。 几乎所有欢乐的取得都要经历痛苦,只是承受痛苦的方式不同而已。可是不管怎样,我们绝不应自暴自弃,为了成功,惟有竭尽全力,默默忍受一切。等待我们的当然并不都是成功和喜悦,但是我们最终明白,那此曾经奋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希望拥有的美丽日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灌水只灌精品  发贴不说废话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