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划网—企业策划论坛专业交流管理有方 → 题名: 2003~2004年经济景气形势分析和预测


  共有1140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题名: 2003~2004年经济景气形势分析和预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孤独的狼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博士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888 积分:5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2/3/20 10:35:46
题名: 2003~2004年经济景气形势分析和预测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7/6 18:28:56 [只看该作者]

书稿仅供参考,引用以原书为准。 2003~2004年经济景气形势分析和预测 陈 磊 梁云芳 一 200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为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状况,根据1995年以来的各类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动特征并结合各数据的相对重要性,筛选出月度景气和预警指标体系,并从中确定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组。调整后的月度景气指标见表1(各指标均为同期比增长率序列,经季节调整并消除不规则因素,数据截止到2003年8月)。利用“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了反映中国宏观经济总体状况的景气合成指数CI。 表1 中国经济月度景气指标先 行 指 标一 致 指 标滞 后 指 标1.钢产量1.工业增加值(可比价)1.产成品库存2.生铁产量2.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 2.流动资产余额3.出口商品总值3.固定资产投资 3.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4.财政支出4.实际消费品零售额本文采用的实际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由名义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除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得到。4.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工业更新改造投资5.狭义货币供应量M15.工业品出厂价格6.产成品库存(逆转)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根据综合反映中国经济景气状况的月度一致合成指数CI(以经济“软着陆”以后运行较为平稳的1996年的平均值为100),中国经济增长于1998年4月达到前一轮景气回落的谷底(90.5),此后开始转入新一轮的经济扩张,但这次与以往几次景气循环的快速急升不同,呈现出逐浪缓升的新态势。在景气回升过程中,分别于1999年8月(92.6)和2001年8月(95.7)出现了两次景气波动的谷底,但谷底水平渐次提高。从2001年第四季度开始,经济景气进入第三个比较强劲的回升潮,连续17个月保持上升势头,2003年1月景气指数已达到108.2,远高于1996年,甚至超过了1995年的平均景气水平(106.6)。虽然受“非非”等因素的影响,2~4月的景气水平略有回落,但从截至到8月份的景气指数来看,没有改变景气的上升趋势,7、8两个月的景气指数分别达到108.5和109.1。若从1998年5月份算起,本轮景气上升已经持续了五年零四个月。 先行合成指数(同样以1996年的平均值为100)综合反映了原材料、出口、财政支出、工业投资和库存等指标的变动情况。时差相关分析表明,该先行指数平均超前一致合成指数6个月。先行指数1998年以来相对于一致合成指数具有较稳定的先行特征。它从2000年11月开始经过两年的持续攀升,已于2002年10月出现水平相当高的峰顶,此后小幅回落,5~8月在高位走平,根据目前情况判断,先行指数有继续回落的趋势。这预示着经济景气的峰值很可能在年内出现。 由工业增加值增速等10个预警指标(见表2)构成的月度预警信号系统显示,经济运行自1999年11月至2002年10月的3年时间里,基本保持在稳定增长的“绿灯区”内上下波动。从2002年4月开始,景气信号指数由绿灯区下界的26持续快速上升,当年11月到达趋热区间(黄灯区)下限36,使预警信号自1996年以来首次出现“黄灯”。预警指数于2003年1月上升到1996年以来的最高值39,并持续4个月,此后,受财政收入和进口增长速度下降的影 表2 月度预警指标1.工业增加值5.产品销售收入9.银行工资性现金支出2.固定资产投资6.财政收入1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狭义货币供应量M14.进口商品总值8.金融机构企业存款 响,5~8月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黄灯区”。目前来看,经济景气近期内不太可能进入过热的“红灯区”。 对主要景气和预警指标近年来的变动趋势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结果。 ①工业生产虽然受到“非非”疫情的冲击,但目前仍然延续了自2001年底以来的高速增长势头。2003年1~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达16.5%,比2002年同期高出4.5个百分点,创造了199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工业预警信号处于“红灯区”。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冶金产业是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大幅度提高,1~7月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8%(其中第一季度增长31%),同样是1995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增幅,预警信号也位于“红灯区”。但销售收入和企业利润等效益指标在第一季度已出现头部迹象,增长速度有走平或缓慢回落趋势。 ②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没有受到“非非”疫情的影响,继续保持了稳步上升态势。2003年1~8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2.4%,高于2002年同期8.2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各月的投资预警信号均处于趋热的“黄灯区”上部。但7、8两个月的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估计1~9月的投资增幅比上半年(32.8%)减少1~1.5个百分点左右。 ③消费市场虽然受“非非”疫情的冲击较大,但影响仅局限在第二季度,时间较短。剔除这一突发因素的影响,名义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保持了近年来的平稳增长态势。200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9.2%,略高于2002年全年0.4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同比增长9.7%左右,各月的预警信号均处于稳定增长的“绿灯区”。这主要得益于城市中住房、汽车、通信服务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的形成和带动。去除消费价格变动后的实际消费品零售增长在2003年上半年呈下滑走势,但随着7、8两个月实际消费增长的较强反弹,这一趋势已得到扭转,开始缓慢回升。 ④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于消费的较快增长和“非非”的影响,2003年开始止跌回升,1~8月累计平均比2002年同期上涨0.6%,各月价格指数在此附近微幅波动,通货紧缩压力有所减缓,消费物价预警信号也由2002年偏低的“浅蓝灯”区进入稳定的“绿灯区”下部。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商品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中国消费物价水平仍将处于低位(零增长附近)。 ⑤对外贸易增长自2002年出现强劲上升后,2003年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1~8月,全国出口增长32.5%,比2002年同期加快15.1个百分点,累计增速连续8个月维持在30%以上;进口增长40.6%,比2002年同期加快26.1个百分点,累计增速连续8个月维持在40%以上,使前7个月的进口预警信号出现过热的“红灯”。然而,从变动趋势来看,进口增长已在2003年初形成顶峰形态,出口增长也有此迹象。受“非非”滞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6月份以来进出口增幅持续下滑,特别是8月份的回落幅度很大(8月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2%,进口总额增长27.3%,增幅分别比第二季度回落7.1和10.9个百分点),致使当月的进口预警信号由“红灯”转为“黄灯”。外贸增长是否会转入趋势性的下滑,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⑥货币供应量M1增长率在2002年出现较快回升后,2003年前8个月同比增速基本保持在18%和20%之间小幅波动,各月的货币供应预警信号位于“绿灯区”上部,接近“黄灯区”。其变动趋势有走平趋降迹象。8月末,M1增速(18.8%)比7月末下降1.2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增长率继续保持自2002年以来的稳步上升趋势,8月末余额同比增长达到21.6%,较2002年年末增长率提高4.8个百分点,达到了6年来的最高值,已经恢复到1997年3月末的增长水平。目前,央行采取的提高准备金率和调整房贷政策等调控措施,将会对未来货币供应量(尤其对M1)的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一是工交生产中的瓶颈约束日益突出,水、电力、原油、矿产等资源供应日趋紧张,交通货运量增长乏力,远远落后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二是以钢铁价格为主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持续上涨,使下游行业的压力剧增,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从而威胁家电等相关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并削弱了制造业的对外竞争力。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虽然较2002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前7个月累计同比增长56.7%),但增长幅度有逐渐回落趋势。三是产成品库存增长从2002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较快上升趋势,2003年7月份的库存同比增长率已达到10.2%,是近5年来最高的。 二 2003年和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根据对当前宏观经济景气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利用多种中短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我们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2003年全年和2004年的走势进行了预测,具体预测结果(见表3)。 1.投资增长速度趋缓,但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由于前些年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后续效应,集体和个体经济投资已经启动,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所占比率越来越高,投资对政府资金的依赖程度减弱。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吸引外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商投资的增长同样引人注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已出现政府、民间和外资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在这种情况下,2003年投资出现强劲的高速增长,全年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7%左右。比2002年高出近10个百分点。但从2003年第三季度开始投资增速将缓慢回落,并持续到2004年。投资增长减缓的主要因素:①受到“非非”的滞后影响,外商投资增长会受到很大冲击;②近期,央行调高准备金率并加强对房地产贷款业务的管理,会抑制银行贷款的过快增长和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现象;③国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原材料工业的投资采取从严控制;④投资品价格的上涨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资需求。估计2004年国有及其他类型投资增长为19%~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0%。 2.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近两年,由于政府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城镇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消费热点突出。因此,尽管2003年消费市场受到“非非”疫情的较大影响,但总体上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第四季度增长9.5%,全年增长率为8.8%左右,与2002年的增长率基本持平。2004年在消费环境继续改善和各项政策刺激下,新兴消费热点仍将保持旺盛增长,同时,农民收入增长会有所加快,从而促进农村消费。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冲击,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强,略高于2003年。 3.外贸进、出口增速将出现回落 2003年,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积极效应超出人们的预期,加上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外贸进出口出现了双高速增长,预计全年进出口增长将分别达到38%和30%,较2002年高出约16和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较2002年明显缩小。目前来看,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长已经出现逐渐下降趋势。尽管较好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利于推动外贸出口增长,但考虑到2002年基数的不断增大、政府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2004年的出口增长将进一步回落,全年出口增长率估计在17%左右。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落实,中国进口会继续超过出口快速增长,预计全年进口增长率将达到22%左右。 4.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增幅略低于2003年 近一年来,在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下,随着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汽车、电子通讯、机电产品等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有力拉动整个工业的增长。预计2003年第四季度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全年增长16.2%左右,高于2002年全年增长率3.6个百分点。受投资和出口增长回落的影响,并考虑到资源、运力约束的加强等因素,2004年的工业增长速度将逐渐有所回落,全年增长率在14%左右。 5.物价指数仍将维持在低水平运行 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将摆脱近些年的负增长局面,出现上涨,预计全年物价涨幅为0.8%,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和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缓解。但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局面依然难以改变,部分行业新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可能进一步加剧供求矛盾,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汽车、家电等销售价格的下降,决定了短时期内通货紧缩的压力不能解除。虽然促使物价持续走低的结构性因素仍然存在,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止跌回升,以及供水、供电等紧缺能源价格上升,再加上货币供应预计仍然较为宽松,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望继续保持1%~1.5%的小幅上涨。 6.经济增长很可能在2003年出现周期峰顶 综合以上分析和预测,200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将摆脱“非非”的影响,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景气动向综合指数仍处于增长趋热区间(黄灯区)。如果不再出现“非非”等突发事件,预计第三、四季度GDP增长分别为9%和8.5%左右,全年GDP增长速度将达到8.5%,超过预期目标。受投资和出口增长回落的影响,从趋势上看,2004年的经济运行很可能呈现前高后低态势,经济增长速度将出现小幅回落,估计全年经济增长为8%左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按此推断,2003年应出现经济增长的周期峰顶。至于是否构成1998年(至少是1999年)以来大的经济周期峰顶,还有待于未来的观察。 表3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结果单位:%指 标 名 称年和季2003年2004年 第一季度2004年 第二季度2004年 第三季度2004年 第四季度2004年GDP累计增长率(可比价) 8.5 8.1 8.3 8.187.8~8.2第二产业累计增长率(可比价)11.711.511.210.910.510~11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可比价)16.215.914.913.91313~1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现价)*283128252019~2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现价)8.89.49.49.39.39~9.5出口总额增长率302218151415~19进口总额增长率382623211720~24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率211920181818~20国家财政支出增长率131212121311~13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率18171716.616.316~17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2019.519.118.818.518~19金融机构存款总额增长率2120.72121.121.120~22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232221.420.820.519~2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8 101.1101.2101.3101.4101~101.5 注:本表第一栏和最后一栏是2003年和2004年的全年预测值,中间4栏是2004年各季度的趋势预测值。 * 固定资产投资为国有及其他类型投资增长的预测数。 三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对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结合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 1.宏观经济政策宜采取适当微调,保持基本稳定 根据2003年、2004年两年的经济走势,宏观经济政策应更趋“稳健”,总体上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政策要利用经济较快增长的有利时机,适当降低国债的发行规模,并将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货币政策应更多采用“窗口”引导等微调措施,在适当控制信贷风险的同时,保持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适度稳定增长,以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目前,扩大内需仍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尤其是要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我们认为,扩大和培育内需重点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目前住房、汽车、通讯等消费热点在政策的刺激下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已经处于快速稳定增长的状态。与此同时,应注意及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以继续增强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第二,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长期落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引导、扶植服务业的发展,这也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2.下大力气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近年来的有效需求不足,关键在于农民收入低,农村消费不旺。2003年的“非非"疫情使农民收入增长4%的目标较难实现,这必将给农民增收和启动农村消费带来新的困难,限制消费增长的空间。另一方面,粮食减产,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可能会影响到农村稳定的大局,这是近两年的新问题。因此,下力气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第一,可以减免部分农民税费(如农牧业特产税)或者进行适当补贴;第二,应加大农业投入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第三,通过加大农村中小基础建设投资等综合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并加快乡镇企业发展,鼓励回乡农民兴办企业、公司;第四,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素质和能力。 3.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为了经济的稳定发展,扩大就业应放在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应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进而提高居民的收入预期。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 灌水只灌精品  发贴不说废话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清水萝卜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博士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888 积分:5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2/3/20 10:35:4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7/9 12:15:30 [只看该作者]

偶同学也做过 偶是学统计的 这个分析小kiss啊


■ 灌水只灌精品  发贴不说废话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BT熊GG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博士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888 积分:5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2/3/20 10:35:4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7/9 13:46:21 [只看该作者]

“非非"疫情?哈哈!统计分析还可以做得这么可爱?!


■ 灌水只灌精品  发贴不说废话
 回到顶部